书城旅游地图寻访历史名城
29418800000008

第8章 完美无缺的永恒典范——卡门

昨天——你相信吗?——我第20次听到了比才的杰作。我是又一次地怀着同样温和的敬意去倾听的。这样的作品多么使人感到完满啊!……这种音乐是顽皮的、细致的、幻想的;同时仍然是受欢迎的。比才的这部音乐作品对我而言似乎是完美的。它进行的方式是用一种精致的引诱,轻柔而顺畅。它是亲切的,丝毫不令人窘迫。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轻的,神圣的东西总是举步轻盈。这是我的美学理论的第一原则。这部音乐并非态度谦恭,它富于装饰性,而又宿命。然而,它仍然具有种族代表性。它是丰富的,也是精确的。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而不仅仅反映某一个人。以前在舞台上听到过比这更痛苦,更悲惨的声音吗?而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不要装模作样!不要任何虚假的东西!从夸张的风格中解放出来!命运悬在这个作品的上面,它的幸运是短暂的、突然的、刻不容缓的……我真嫉妒比才,他居然这样大胆地写出这富于感情的音乐,表现出了欧洲文化培育的音乐过去所无法表现的——这种南方的、黄褐色的、晒黑的感情……最后还有爱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爱情!……爱情作为一种命运,作为一种灾难,挖苦的、天真的、残酷的,恰恰就是像大自然那样的!结束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后喊叫:“是啊,是我把她杀死的。我……我亲爱的卡门!”像这样把构成爱情核心的悲惨的讽刺表现得如此严峻,如此可怕,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尼采)

话 说 唐 璜

自从人类穿上衣裳,就有“风化”一说。自从有了风化,就开始有人会有伤风化。

风化一直存在着,但没人说得清它是个什么东西。地球那么大,人类活得那么久,风化也就一变再变。其柔弱时如清风拂面杨柳撩人,暴裂时电闪雷鸣杀人如麻。虽然每个时代都有个“人心不古”的毛病,害得仁人志士大声疾呼痛心疾首活活气死,但是大多数人的行为还是遵从风化的要求,至少表面比较光滑。然而,总有一小撮不肯学好的人,要弄出尴尬的事情,让人为难。

唐璜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不学好的浪荡公子。他最早出现在传说中,经过文艺作品的传扬就更加家喻户晓了。最有名的是以他为题材的拜伦的同名诗歌和莫扎特的同名歌剧。为了这部歌剧,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惹得另一个天才贝多芬不快。按萧伯纳的说法就是,“因为莫扎特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美德般奇妙”。

……

很多人梦里也想当一回唐璜,叱咤于红颜群中。为何没有起步?他们以为自己苦于钱财,其实是苦于自身的底气。唐璜岂是人人学得来的?

歌剧《唐璜》中,有一首著名的咏叹调《人名录歌》。我们不妨温习一下。唐璜的旧情人之一来找唐璜算账,唐璜的跟班莱波雷洛对她唱道:

“夫人,请让我把我所记下的老爷恋爱名单念给您听听吧!在意大利有640人,德国有230人,法国有100人,土耳其有91人,西班牙数一数也有1003人之多;其中包括农民、女佣人、妓女、伯爵夫人、男爵夫人、公爵夫人等等所有的各种阶层、各种风采、各种年龄的女人。冬天喜爱胖的,夏天追求纤细苗条的,对浅黑色女人称赞她的贞淑,对魁梧身材的称她为仪表堂堂,对身材矮小的就说她娇小可爱。人名簿中所列,不少还是中年女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处女。什么有钱的,面丑的,小巧玲珑的……只要是女人,就不管一切地弄到手,这您总明白了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当一个唐璜实在太辛苦了!

唐璜们是一切男人的天敌。一个男人,无论他是丈夫还是父亲,如果被人“唐璜”一下,想必会窝火的。女人的心态则矛盾多了,终其一生,如果一个唐璜也没撞上,实在像菜里没盐一样,没有对勾引的拒绝,怎么体现高尚的道德呢?没有对呼叫的响应,怎么表现自身的浪漫呢?明知道最没趣的是对那负心贼的控诉,本来也晓得那冤家是浮浪之子,愿者上钩的猎艳高手,但事到临头还是要报复的。一边报复一边想,那冤家实在不是故意使坏,天性使然,所以女人倒不把他们恨得食肉寝皮。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他还肯跟她回去,多半也就大事化小顺水推舟了。那唐璜自有其妙处,他不要求女人贞节,于是也就自动丧失以道德训人的资格。自古以来,紧箍咒一样,女性听那种教训实在听得烦透了。可笑的是男人也在念叨“浪子回头”,倒不是指望唐璜们以后有什么出息,而是希望今后,彼此省心。

于是还需要故事。人们希望看到唐璜们最后栽在谁的手里。舞台上的唐璜最后被神轰隆一声毁了。这表示人们需要定一定神,不能被他蛊惑糟蹋了庸常的日子;还表示那种家伙人是拿他没办法的,只好让神去对付了。没听说唐璜对这样的下场有什么议论。

有谁对唐璜说:你是我的天堂!(陈村)

伊斯坦布尔——无冕之都

伊斯坦布尔,它坐落在美丽与梦幻的海边,是个梦想与现实相融的城市,古老的历史与现代化都市,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明在这里融为一体。在这里,古罗马的皇帝——查士丁尼开创了东罗马帝国的伟大事业;在这里,建立了雄霸亚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曾先后是罗马、拜占廷、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近2000年来它同欧亚大陆政治、宗教、艺术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市内保存着一批古代建筑杰作,其中许多建筑对欧亚两洲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人类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5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这个城市的考古公园、苏莱曼尼耶区、泽雷克区和城墙区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伊斯坦布尔城区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分成东西两部分,全长1560米的博斯普鲁斯吊桥又宛如一根纽带将欧亚两部分城区连结为一体。白天,立在桥头,环顾四周,峡湾碧波粼粼,两岸青山苍翠,古堡、清真寺、教堂、宫殿、房舍、树林、花草等倒映水面,五彩缤纷,绚丽如画。入夜,桥上华灯齐明,两岸灯火辉煌,似火龙飞舞,充满神奇色彩,引发着人们对这座历史古城悠悠岁月的追忆。

伊斯坦布尔——三大帝国的古都

这里是拜占廷的古都,被罗马艺术和东方艺术所渲染。这里是一个同时拥抱着欧亚两大洲的名城,而位于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及金角湾横贯其中。博斯普鲁斯大桥和法第赫大桥有如亚洲大陆伸出的两只钢铁手臂,将伊斯坦布尔紧紧相系,任凭马尔马拉的洋流蜿蜒而过。年复一年,日久弥恒。作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使所有到这里的人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自然风光,会让人们流连忘返。当夕阳西下时,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边,当看见对岸的房顶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泛出的点点橘红,这时你就会深深理解若干世纪前的人们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果真无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罗马帝国繁荣时期,君士坦丁大帝将都城迁到黑海之滨、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后,就将它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当西欧还沉沦在愚昧无知的黑暗时,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贸易已经非常发达,人口也越来越多,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艺术风格,创造出许多艺术珍品。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整整持续了9个世纪。

当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和他的20万大军陈兵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时候,距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已有将近900年的时间。穆罕默德在战舰上望着城中教堂巨大的拱顶,他发誓要占领君士坦丁堡,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伊斯兰世界的中心。

公元1453年6月,穆罕默德终于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他下令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面貌。奥斯曼的士兵把豪华的罗马宫殿付之一炬,历代相传的艺术珍品化为灰烬。古城目睹了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洗劫。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来这座城市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如今,伊斯坦布尔人口超过800万。站在海峡旁举目望去,博斯普鲁斯海峡气势磅礴,海峡两岸起伏的山冈上一层又一层盖满了民居,数不清有多少层。民居的最高处往往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在巨大的圆顶四周许多尖塔好像三级火箭一样,直耸云霄,气势非凡。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留下的大量历史古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

伊斯坦布尔市郊的高速公路非常现代化,但是旧市区内街道很窄,随地势不断起伏。多数街道碎石铺地,弯弯曲曲地穿过古老的建筑,真让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目睹到遥远的往事。

在历史上伊斯坦布尔就是一个商业中心,从亚洲丝绸之路和从中东、欧洲来的商品在这里形成一个集散地。土耳其人特别会经商,你只要到这里的市场走一趟马上会有同感。在这里有一个颇负盛名的大市场。在典型的土耳其式拱顶覆盖下有5000家小商店,商场的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像棋盘一样分散出去的小街上颇具土耳其特色。纵横跨越七八个街区,几乎全部有屋顶覆盖。看起来在几百年前土耳其人就已经有了现代购物中心的概念。

在游览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拿所见到的古迹和中国相比。此地原来叫做拜占廷。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这里,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当时正值中国东晋年间。东晋的首都在南京。可惜东晋以及以后的宋齐梁陈各朝内部缺乏稳定,外面和北秦、北魏、北周处于分裂对峙状态,像淝水之战那样的南征北伐接连不断。内忧外患,国势不强。再往前追溯,南京在三国时曾经是吴国孙权的首都。虽然建都时间比君士坦丁堡早一些,但是割据一隅,在历史上的光彩远远赶不上大汉盛唐时期的帝都长安。现在的西安并不完全等于历史上的长安。长安多灾多难。它作为古都的历史要比君士坦丁堡早差不多500年,可惜,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秦始皇八百里阿房宫。在废墟上汉朝再建长安,经营400年的结晶又在汉末董卓之乱中被焚毁。300年后,盛唐时期西安再度辉煌,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可惜,在唐末的混战中西安又遭劫难,以至于除了大雁塔之外,所有地面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现在西安的城墙基本上是元朝和明朝的建筑。要回顾昔日风采只能到五陵原和秦皇陵的地下去发掘探索了。后来,中国历朝分别定都于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北京在明清两朝作为帝都,就是加上金朝还不到800年。很遗憾,五千年文明古国居然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伊斯坦布尔这样积累下深厚的历史底蕴。

奥斯曼皇宫

来到伊斯坦布尔,非参观奥斯曼皇宫不可。奥斯曼帝国的皇宫遗址很多,主要的有两座。一座在地势险要的高冈上,一座在景色如画的海边。在山冈上的简朴坚固,像个堡垒;在海边的富丽堂皇,像度假别墅。

公元1543年,奥斯曼军队血洗君士坦丁堡,一把火烧掉了拜占廷皇宫。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旁边的高冈上建造了自己的皇宫,如今也开辟成了一个博物馆。和其他皇宫博物馆一样,这里少不了一些陈列室,摆满了当年奥斯曼苏丹的金银珠宝、头盔铠甲等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苏丹的办公厅。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苏丹同时又是宗教领袖“哈里发”,绝对权力至高无上。

和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统治者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传不过几世,后代苏丹们就不再愿意住在城堡之中。他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边建造了非常豪华的欧式宫殿,外形有几分像俄国莫斯科的皇宫。美则美矣,却再也找不到初期奥斯曼君主那种高度警戒,枕戈待旦的肃杀之气。

果然,500年后奥斯曼帝国成了“近东病夫”。帝国主义列强们在东方侵略中国的同时,在近东为了宰割奥斯曼而大打出手。中国和土耳其成了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俄国为了争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几度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英国支持的希腊军队几乎让土耳其彻底亡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弱垂危的奥斯曼帝国站在协约国一方,指望着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他出口气。没想到这一宝压错了,大战失败之后,奥斯曼帝国终于走进了历史的尘埃。

从皇宫后花园举目望去,在落日余辉中,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金顶和深蓝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交相辉映。近处是坚固的古城墙,在海岸边是美轮美奂的欧式宫殿。在松涛中仿佛听见罗马军团和奥斯曼骑兵的金戈铁马呼啸而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在这里有多少英雄建立了彪炳显赫的功业,又有多少豪杰泪洒海峡,遗恨千古。

伊斯坦布尔,一部厚重的历史书,但愿有机会再读一遍!

巴塞罗那——前卫艺术的“麦加”

巴塞罗那滋养天才和灵感,崇尚自由和创造,孕育了毕加索、米罗、达利、高迪等现代派艺术领袖,成为世界前卫艺术的“麦加”、开放的现代艺术馆。它拥有玻璃幕墙殿堂卡塔卢尼亚国家剧院、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西乌达德拉公园“毕加索走廊”。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大作家塞万提斯就曾赞美它是“西班牙的骄傲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西班牙文化古城巴塞罗那,是仅次于马德里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它历史悠久,从古代迦太基人建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从公元11世纪起,巴塞罗那就发展海上贸易,很快成为地中海沿岸的大港口。1833年以前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加泰罗尼亚的首府。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大作家塞万提斯赞美它是“西班牙的骄傲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巴塞罗那滋养天才和灵感,崇尚自由和创造,孕育了毕加索、米罗、达利、高迪等现代派艺术领袖,成为世界前卫艺术的“麦加”、开放的现代艺术馆。它拥有玻璃幕墙殿堂卡塔卢尼亚国家剧院、最壮观的现代建筑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西乌达德拉公园“毕加索走廊”、蒙奇克公园中被视为巴市现代派建筑标志的德式楼宇,还有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等。

巴塞罗那市区依山濒海,市内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罗克式古建筑与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由于有着西班牙温暖热情亲切的民族性,加上与法国的浪漫情调的融合,巴塞罗那有“欧洲之花”的美誉,市内美术、音乐文化的发展至为兴盛,享有盛誉的美术馆不胜枚举。

如果要为一段悠长假日寻找目的地,我想,我会选择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我会去那条被discovery频道评选为全球名街之一的兰布拉大道走走,感受树阴打在肩膀上的清凉,再和沿街卖花或卖鸟的小贩热烈杀价。我希望,那是在夏季。

我会去西班牙广场坐坐,在大小、高低不一的喷泉下,静看人来车往。我希望,那是在秋季。

我还会去加泰罗尼亚美术馆膜拜中世纪的美术精品,去毕加索美术馆欣赏大师早年创作的素描、油画、版画和陶艺品,去加泰罗尼亚历史博物馆解读从史前直到现代的加泰罗尼亚史。我希望,那是在冬季。

如果我能来到春季的巴塞罗那,一定要把自己整个儿交给高迪。在没有一朵白云纠缠的蓝天下,踏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寻遍这位生于1852年、被誉为欧洲最具原创性的建筑艺术家留下的趣味与美丽。

“米拉之家”是高迪送给单身男女的礼物,我见到它时不由得这样去想。

……

遥想1900年,高迪受到长期赞助他的尤瑟比·奎尔的启发,酝酿着要把自然健康的概念引入繁忙的工业化都会中,建造有如花园城市般的住宅区。1914年,在这块开阔、不受拘束的空间里,果真出现一个童话世界,让人直想赖在里头一整天,享受纯粹的、梦幻般的美妙气氛。

许多人爱看人类文明留下的残垣断壁,因此他们赶去希腊、撒哈拉和危地马拉迪卡尔。也有人专为“圣家堂”长途跋涉,盼望能看到建筑大家留下的工地。这座造型诡异奇特的建筑,于1882年开工建造,次年由高迪接手设计,并完成了建筑体高达150米的蓝图。此后若干年,高迪再没设计其他建筑,他将全部家产悉数捐出,用于建设“圣家堂”之需,以至有次他在街上被车撞倒送入医院,大家还只把他当做一般的贫穷老人。高迪去世后,工程仍在继续,迄今建造时间虽已超过100年,完工之日依然遥遥无期。如今,高迪临终时的遗憾早已转化为吸引游客们千里迢迢赶来的缺憾美和遐想空间,使“圣家堂”成为巴塞罗那最大的骄傲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标。

毕加索故居行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沐浴着地中海吹来的阵阵秋风,我们前往巴塞罗那毕加索旧居参观。

毕加索旧居坐落在巴塞罗那市弗兰卡斯街的一条巷子里,现在已成为毕加索博物馆。这是一座典型的加泰尼罗亚民居,房屋的建筑与装饰风格与周围民居没有什么区别。走进这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眼前豁然出现一个十二三平方米的天井,庭院里摆了几盆毕加索生前最喜欢的百合花、海棠和玫瑰花。花盆旁边摆放两把藤椅,当年毕加索作画后,经常坐在这里观赏花草或同来客聊天。毕加索在这所旧居中生活了近40年,1973年以92岁的高龄客死他乡。如今人去椅空,不禁让人睹物思人。令人遗憾的是,毕加索旧居改建成博物馆后,楼内布局全部改动,原来楼内的起居室、客厅、书房和画室都已面目全非,楼上楼下各房间都打通,成为16间相互贯通的展室,展出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站在这些用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出的大量作品面前,我深深感到毕加索的生命早已跨越了生理极限,仿佛觉得主人还在他的大画室里挥毫作画,还在大声疾呼:“放弃创作,就等于放弃生命。”楼道里简陋的老式吊灯发出暗淡的微光,楼下出口处一尊毕加索半身铜雕坐落在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他双眉紧皱,目视前方。他在想什么?看什么?他还在思考他的艺术创作?

走出博物馆,漫步在毕加索走过的小巷里,回首望去那用水泥和石块砌就、不加任何修饰的旧居,在夕阳下显得古朴而凝重。

佛罗伦萨——诗人般的翡冷翠

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在这里诞生;

英雄少年大卫的豪迈气概在这里延续;

这里蕴涵着以但丁为代表的不屈精神;

……

这里就是佛罗伦萨,一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城市,一个流淌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城市,一个传奇而引人无限遐想的城市。

佛罗伦萨的气质像一位诗人,优美中带着一种厚重感。静悄悄的阿尔诺河水,清晨望向水底,清澈而悠缓,水声好像城市的音曲,谱在城市的空气里。河岸的建筑整齐有序,颜色是淡然的黄,和着远山的清绿,宁静而且舒展,让人悄悄地喜欢上这里。

佛罗伦萨的名字总是会和文艺复兴联在一起,15世纪的美第奇家族凭借雄厚的财力、崇高的威望和对艺术的执着爱好,扶植了文艺复兴的三颗璀璨的巨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拉斐尔,把佛罗伦萨变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人文主义中心。这里曾有过但丁、薄迦丘;曾有过迦利略和他的自由落体;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波提切利的绘画……不少名家创作的瑰宝都留在这里,成为它可以炫耀的骄傲。

这座城市遍地古迹,比起罗马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城市里有很多陈列珍贵文物的博物馆。这座城市的人民爱护古迹的热情胜于爱护自己的家。20世纪60年代时,佛罗伦萨爆发洪灾,半夜里整个城市一片汪洋,很多民居、公共建筑、博物馆都浸泡在水里。居民没有顾及自家的财物,而是自发地涌向那些被洪水围困的博物馆,抢救那些文物。正是这些居民,才使得佛罗伦萨铸就了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的历史辉煌。

1

人们习惯于称呼它“佛罗伦萨”——字眼里透着浪荡和不羁的味道。

是浪漫吗?铅华洗尽,难道剩下的只是为了满足眼球的饕餮?

北纬44°的阳光热烈而耀眼,阿诺尔河的水流听不到声音。我仔细地观察着这座城市,也许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脑中闪出了三个字:翡冷翠。

城市微微一笑,轻轻颔首,这是我的名字。

灰黄的石桥、灰黄的建筑、掉漆的木墙……好像垂垂老矣,所有的风光都成为了曾经,可是它就叫翡冷翠,好像童话里那座翡翠建造的城堡。一个“冷”字,又神秘得好像一出时间的谜。

穿过长长的街道,终于看清了横亘在河上的桥——这城市最富盛名的建筑之一——金银桥,然而一座以这样贵重金属命名的桥,外表居然就像是一个个帐篷的连接体,破旧甚至难看。

大师们难道从来未曾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就只留下这样寒酸的样貌?

城市沉默不语,更不辩解,它只是守着那条路,以供你走进它,只要你诚心愿意。

向前,右拐。

城市依然沉默,然而我有种想呐喊的冲动。是的,我走进了金银桥,两侧是一户接一户的店铺,橱窗里展示的都是最具价值、最有美感的珠宝首饰,这里有世界上最名贵的宝石,聚集着最资深、最娴熟的工匠,他们甚至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习惯,所有的宝石经过他们的手雕琢,都带有了高贵的血统。

来往的人们无不带着欣赏和赞美的神情,谁知他们在走进来之前,是否有着和我一样的困惑?突然想起童话里那座翡翠的城堡,内心里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矮小无能的国王。

大师们渐行渐远,也许他们真的不需回头,城市永远在那里谦敬地守护着那宝石般、金子般的心。

张扬,只是因为无可张扬;谦逊,只是因为无可鄙薄;城市只得沉默,着一身不灰不黄的普通衣裳,因为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泄露贵族的血统,惹得那些好事者的魂魄又来惊扰。

我看着这座闪亮的桥,口中默念,翡冷翠。

2

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一只皮制的小酒壶,上面画的应该是花圣玛丽亚教堂。这座教堂的形象出现在任何提及意大利或佛罗伦萨的地方,在城外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红色的圆顶。

所以,总有一种感觉,好像被它引领着,走进这座城市。

每一步,总有一种思考,关于花圣玛丽亚,关于大师们。

一转弯,在小巷和斜街之间突然呈现了另外一种景象,更畅快而又不是特别开阔的圣十字广场。

叫它广场,应该是相对于狭窄的街道而言吧,因为它有廊柱、有围墙,中间的部分更像比较宽的街道,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广场。人并不是很多,大半又都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我走近一个人,原来是个画家,身边有普通行人的画像,有这个城市景色的画像,还有一些现代魔幻艺术的画作。

这也许是大学里学美术的学生吧。并不知道这城市是否有所大学,是否有学美术的院系,没有也罢,佛罗伦萨本身就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博物馆,它能教会给人们的,绝对不逊于任何的知名学院。

它的学生们会坐在阳光下、广场中,专注地与自己沟通,好像远离了这个城市,好像又从未离开过。

我喜欢看人们专注的表情,因为从那之中,总可以汲取到一些力量。想像对方那么真心实意的投入,那么心无旁骛地感受,便又可以从中分享到一些快乐。

我有些恋恋不舍地将目光从画者的身上移开,目光突然被别的什么拽住。薄迦丘、伽利略、但丁、布鲁诺……每一根廊柱后面都立着一座白色的石像——全都是斗士的表情,每座石像都刻着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都足以让世界激动得淌下热泪:乔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

3

远远地,看见了市政府高高的钟楼。

对面的广场上,陈列了许多雕塑的复制品,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米氏的《大卫》,旁边的纪念品商店里也出卖印着大卫强壮身体的围裙,更是有些大胆的游客,穿着这样的围裙在广场上“裸奔”。

直到钻进了深深的小巷,我才忍心又回头看了那广场一眼。不敢说自己能够领略其中滋味,但我不满足于只做个看客。人生的行程中,“看过”的人很多,而能用心感受又情愿让你去感受的,又是那么少。

边这样想着边走,突然一抬头,感觉被什么晃了眼。

不是因为玻璃的反光,而是因为一种伟大的光环。

是的,出现在眼前的正是花圣玛丽亚教堂。红色的穹顶,用维罗纳的粉色和绿色大理石装饰的白色巴罗克墙面,文艺复兴式的前廊,大气而又不失柔美,庄重又不失活泼。

人生就是这样,我对自己微笑着:走过了小巷,走过了低潮,总会有广场,总会有开阔。

教堂前面的台阶上坐了很多休息的人,喝水吃东西,完全不像是面对着伟大而盛气凌人的东西。我也放弃了毕恭毕敬的姿态,艺术品的伟大不就在于这高于众人而又能让众人亲近的能力吗?看着这曾在二维领域仰慕以久的建筑,我伸手就可以接触,梦想原来可以这般接近。

端详教堂对面的洗礼堂,不禁觉得有种特别的感觉涌动。

……佚名)

佛罗伦萨的自信是静穆的,这种静穆源于大师们的到来与离去,这是一座改变了人类文化历史的城市,它的光华遍及了人类灵魂的各个角落,它曾经改变了人们彼此观察与描述的方式,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艺复兴。

触摸到了那些有着凝重古色的大教堂的墙,你就等于触摸到了整个城市,你就等于触摸到了文艺复兴,你就等于触摸到了那座被称为“花的城市”的拉丁古堡——佛罗伦萨。

相对于那些富丽堂皇的艺术馆,我更愿意在城堡的街头里巷对大师们展开思念,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正踩在他们的脚印上。这些脚印属于米开朗基罗,属于但丁,属于达·芬奇,属于波提切利,属于乔托,属于风化的罗马柱,属于窗花中的暗格,属于默默的祈祷,属于文艺复兴,属于佛罗伦萨——这座梦境中的城堡,以及这座城堡中的梦境。

佛罗伦萨有太多的骄傲,足以让欧洲任何一个城市嫉妒。

在佛罗伦萨要学会走路。那些长长的小巷,车子很难开得进去,脚底是又滑又硬的石块,磨得脚底发疼。小巷两边高墙的门窗都关着,从中世纪关到文艺复兴,一路关下来。但丁家的窗不大,门前一盏铁灯、一口石井;米开朗基罗家的窗不小,却早已颓朽。这些屋子,在当年就留不住主人。

他们都是在某个早晨离开的,马蹄清脆,窗里有老妇人张望。但丁被流放,客死异乡,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回来的是遗体,而达·芬奇、拉斐尔连遗体也没有回来。正是这些人去楼空的小巷,撬动了整个世界。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