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29384900000037

第37章 社会力量办学模式(2)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情,社会可以不管,而学校教育又与热闹的社会生活脱节,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脱节,处于封闭的、划一的状态。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建立,打破了单靠国家办教育的观念,各个机关、工厂企业、文化团体都来关心社区内的学校教育,既为学校服务,又对改进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例如调查学生在本地区的表现,吸收居民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映,及时向学校反馈,还有的定期听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汇报,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投资效益等进行监督。他们每年召开3~4次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扩大会议,讨论有关教育的重大决策性问题。

三、使尊师重教活动制度化,形成社会的新风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教育主要靠教师,所以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重要标志。现在,尊师重教已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不少地区,仍把尊师重教视作仅仅是“教师节”一天的事,“教师节”一过便事过境迁。而在社区,人们不仅在教师节前后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表彰和奖励一批先进教师,广泛开展尊师活动,而且把尊师重教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教师办实事,例如组织服务队上门为学校、为教师家庭修理门窗,疏通化粪池;优先解决教师住房、子女的入托、入园、订购牛奶等问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成立各种形式的教育基会,表彰优秀师生;还运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校办工厂,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

上海的社区教育从整体上出现了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对象从以中小学生为主,向社区全体居民发展;二是工作目标从以优化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环境为主,向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创建学习化社区发展;三是教育内容从以青少年学生德育为主,向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发展;四是运行方式从以社区学校服务为主,向社区和学校相互支持、相互依靠,教育和社区建设互动发展。

如何加强普、职渗透,以及职前、职后教育的沟通,做到普教、职教、成人教育三教统筹,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2000年11月,上海市教委确定了徐汇区田林等14个街道、镇为学习化社区实验基地。现在,大部分街道、镇开展了社区教育。闸北、浦东、嘉定、南汇等不同类型的老城区、新城区、城郊型的区都制定了全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方案,并正在认真组织实施,开办知识类、教育类、文艺类、技术类等班级,吸引学生家长参与,使社区思想道德教育与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五、发扬学校优势,实行双向服务

在社区内,学校也发挥智力、场地、设备等优势,为街道、工厂提供文化服务,培训干部和职工。例如普陀区真如中学为地区内工厂职工的培训提供师资与校舍,提高职工的思想、技术素质。师生们常到街头、车站、商店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公益劳动,例如南市区小东门地区赌博成风,学校组织禁赌队上街宣传,学生回到家里做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工作,收到了很好效益。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发挥了自己特有的作用。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中,贯彻“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原则,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大城市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由国家统包教育,学校教育封闭、划一的模式。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实践为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经验。

(第三节)上海真如中学社区教育模式

上海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是社区教育的一种模式。1997年迁至铜川路新校址,与普陀区政府、市体育宫毗邻。这种模式是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教育社会化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是近几年开始探索并实践的。本校叶立安、张健、杨惠卿、潘国梁等老师总结介绍了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的产生,以及它的性质、组织、实体、职能发展条件、价值等:

一、社会教育委员会产生的社会背景

真如中学地处上海西北隅城乡结合的真如镇,真如地区是历史形成的自然性社区,具有40多年历史的真如中学曾为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百年老镇的繁荣、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是真如中学按目前“行政——计划”机制下的办学模式,实际是行政机关的附庸,以致形成两大积弊:依附性和封闭性。办学的动力和效益并不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计划指标和教育自身封闭的评价体系。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演变成为学校教育的动力机制,培养目标上唯教育、唯知识、唯书本。这与21世纪我国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上海以高科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完全不能适应。

真如社区经济建设面临人才不足和劳动者素质偏低的状况,势必引导真如中学把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才多层次、多规格、多品种的需求。

二、教育委员会的内涵与组织系统

真如中学社教委(以下简称)是以镇政府、学校、企事业等27个单位联合协同参与教育管理,推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社区性团体协调组织。社教委是以学校为中心,采用理事会形式,制订章程,实行社会与学校的沟通、调节,把基础教育办成一种适应社区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能力教育、成才教育。这是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体现大教育观的一种模式。

这种横向综合教育模式具有社会性、系统性、协调性。这是跨行业的社会性咨询、参与、协调学校教育的组织实体。理事会成员主要由镇(乡)政府、区教育行政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学生家庭所属居民(村民)委员会和学校代表组成。其层次顺序为:理事会——理事长——德育组、教学组、管理组——理事——代表。

理事长:每学期召集2~3次理事会,主持讨论理事会工作;代表理事会向真如中学提出咨询、建议;商讨推进教育社会化等;向理事单位筹捐教育经费;对社教委章程实施予以总结。

德育组:参与并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的实验;调查学生思想品德动态,反馈社区意见;协助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进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咨询并建议。

教学组:反馈社区建设发展信息,参与研究教育改革,对培养社区建设发展人才作出规划;参与普、职教相互渗透的研究;协助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活动。

管理组:参与协调每学年教育经费的筹措,改善办学条件;协助了解并参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师生积极性,为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三、社教委的职能分析及发展的条件

真如中学社教委的实践上了两层台阶:由“双向服务”到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网络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德育工作序列;从德育一体化到理事会下设德育、教学、管理三个组,全面参与教育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化。实践证明,真如中学社教委具有处于封闭性、依附性的学校所无法具备的各种职能。

(一)社教委的学校教育社会化职能

社教委使真如中学与社区紧密联系,初步形成德育的整体化、网络化。真如中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时空广阔。真如国际电台驻军帮助高一学生军训;长征良种培育场成为高二学生农村生产实践的基地;假期内让部分团员去郑州、洛阳、南京列车上当义务列车员;其他理事单位为学校提供社会考察点与访问对象,形成了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社会实践网络。三年来学校共组织了68个考察团、34个考察小队。足迹遍布社区内外(以社区内为主)各行各业30多个单位,学生参加实践达940多人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认识,坚定了投入改革的决心,增强了为建设四化而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整理出6篇调查报告,分别获市、区级奖。百余名少先队员跟真如镇长以“争当社区小主人,给镇长叔叔提建议”为主题进行对话,其中16条建议被镇政府采纳。

(二)社教委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真如中学通过社教委把《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大纲》、《上海市中学行为规范》印发到家长、居委会、派出所及各文化机关,组织里弄干部学习,并举办家长学校,使三方面协调一致,把大纲主要教育内容与行为规范的教育放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中加以探索实验,以期形成对青少年教育的正向合力,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益。

学生在真如社区的社会实践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社教委理事的协助下,学校组织学生考察、服务真如火车站8家个体饭店;走访真如西村老山战斗英雄一级残废军人王建国;调查真如镇的历史变迁及新貌,当义务列车员;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以及去长征塑编厂、长征乡、镇工业公司处调查。学生了解了国情,进一步理解了三中全会以来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提高了社会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为人民服务也推动了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学校成为提高真如社区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地。

(三)发展社区建设与筹集教育资金的职能

社教委把学校教育纳入社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使之成为适应社区建设需要的人力投资。

真如中学毕业生除极少数升入高校外,绝大多数回到社区,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征塑编厂的职工队伍不少是该校毕业生补充的,目前厂内干部中一半人员来自该校。学校的未来关系到社区企业的未来。真如中学凭借知识集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优势,为长征塑编厂轮训在职职工,计划在2~3年内将职工文化素质提高到高中水平。同时也为社区其他工厂、部队举办文化培训、英语基础、中级理论、高中数理化等班发展社区文化建设。

鉴于国家目前教育投资有限,学校办学经费短缺的现实,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奖励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职工,开辟社会渠道,真如中学社教委决定每年筹集一次教育经费,以利于学校全面改革、发展。

(四)社教委协调社区教育发展的职能

社教委使学校成为开放办学的实体,把教育内部运行置于社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大系统中,增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真如中学社教委与区教育局共同研究配备学校领导班子,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投资教益,注重育人总目标,通过实施检验并修正。

根据社区发展需要(如计算机、电子机械、烹饪、驾驶、缝纫、园艺等方面的多层次人才不足),学校开设了职业选修课,让职业教育渗透进来,改革单一升学教育的运行机制。

前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指出:“社区教育是上海的一种创造,要长久地坚持下去。”怎样使其发展,从真如中学社教委的实践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

首先,社区每名学生成长的共同利益保证了社教委的发展。“人力投资”体现在社区劳动者身上,真如社区企事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校培养的学生,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企业生产与事业发展的命运。镇政府要求学校输送“四有”新人,逐步改变社区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的面貌,而家庭更是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对子女教育的义务承担者,责无旁贷地要把子女造就为合格的劳动者和有实际技能的建设者。这三方形成了共同利益。

其次,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参与。真如镇政府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认为真如社区的繁荣振兴要依靠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地方政府分内的事。镇政府不断推动社区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发动社会各方面筹集资金,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

最后,真如社教委的实践、发展依仗具有远见卓识的有识之士。镇长、塑编厂厂长、长征乡乡长、社会名流、真如中学校长等核心人物起了社教委的内聚作用,使真如社教委充满了活力,并具有了发展的社会条件。

四、社教委的发展价值及构想

真如中学社教委进一步深入发展有其战略价值。

首先、社教发在优化社区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整个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加以发展,具有深远的发展价值。目前学校德育的出路,除了教育方向、观念、方法需求转变改进外,还存在着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方向高度上的不一致,甚至彼此抵消排斥。对外开放,商品经济发展,国外一些资本主义思潮也随之渗入,家长心理结构中固有的消极因素,甚至完全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时效性。为此,必须在推进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优化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去探索德育的新模式,这是有战略意义的。

社教委的发展价值,其深层意义还在于能吸取开放社会中积极的教育因素,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急剧的变化与更新,现代意识如春风般吹进了校园。社教委的职能,使学校德育介入社会,能选择、吸取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社区外部与学校内部同步进行,发挥德育的整体效能。

社教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为民服务,又进一步推动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社区内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学者、先进人物都可调动起来,参与德育,使学校与社区协调一致,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

真如中学社教委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对建立、完善教育供求运行机制,提供一种实践范例,是具有发展意义的。

真如中学社会教委进一步发展能改变单一的政府调节机制,由镇政府对社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规模、速度做出科学的预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人才和职工的素质、数量做出远近期的测算,学校从社区企事业发展需求出发,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安排教学及生产实践。

另外,我们将构建成立真如社区教育代表大会,由社区每个企事业单位参加。代表大会选出社区教育执行委员会,支持日常社区教育工作。真如中学及各类学校校长为执行委员,社区教育代表大会每年审核执委会工作。目前先对社区经济建设作出远期规划,按社区企事业发展需求作出各层次人才的测算,从而调整教育结构,进行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社会成员,使企事业对教育的投入得到切身利益的回归。

(第二章)中国的私立学校办学模式

(第一节)私立学校概论

一、关于私立学校的概念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