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29384900000033

第33章 农村传统办学模式(7)

农村中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要靠改革现有的文化型教学内容来实现。改革的路子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融文化、经营与技术知识为一体,实行教学、生产、科技推广三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这种新模式要求以职业教学班为中心,建设相应生产基地,这既是学生学习与运用生产经营技能的场地,又是科技推广示范区,同时,也是科学知识转化为财富的孵化器。有了生产基地,才能大力开展各种课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活动。这种课外职业实践,类似于德国中学生的艺徒教育,是一种种类多、规格齐、转向快、教、学、做统一的新育人方法,从而为当地培养一大批有动手能力,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这种新办学模式必然要改革课程设置。我们设想,农村中学现有的文化课应在调整教学内容,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的同时,压缩1/3左右的教学时数,同时增设一批职业技术必选课。象在数学课中增加会计与管理技术;理、化、生合并为科学课,加入“小六机”,农村家电,土壤、气象、化肥、农药,农艺与园艺常识等等。必选课可分为种植、养殖、加工、商业服务等,学生选学一门通用技术,并以艺徒方式参加课外实践。

(四)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

教师的素质、水平、类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如果教师是文化型人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也是文化型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就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这种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从知识结构到实践经验都是为升学服务的,要由升学型改变为经营型、技能型,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表现为:一是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要增加职业技术知识,增强动手能力;二是教师的群体结构,还应包括一批非师院毕业生和专门技术人才。

(五)把农民技术学校纳入农村中学

近几年来,农民技术学校发展很快,几乎是乡乡有农校,有的村也办起了农校。但由于校舍、师资、教材缺乏、办学经费紧张,农校发挥的作用很小。若把农民技术学校纳入农村综合中学,成立农民教育部,便可解决农民教育的校舍、师资、教材、经费、实习诸多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农民教育的办学效益。

(第二节)荷塘职中办学模式

一、坚持“以教促富,以富促教”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很多人看来,学校只能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根本不可能与市场、与经济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种小教育的狭隘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实际上就是读书做官的旧教育目的的反映。这种教育观本质上脱离了社会实际,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别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只能进行书本教学,以学校的师资能力、教学设备以及传统方式来办学。这种传统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致使学校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使中国教育现代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荷塘职中的教育改革首先就是在转变办学做文章,以打破旧的办学机制为突破口。但是,这种改革并非在职中创办一开始就能自然产生的,它是在巨大的发展压力之下被迫选择的。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荷塘职中人总结以往办学的教训,决心突破传统教育关门办学的模式,创立一种面对农村需要和服务农村发展的新学校,在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荷塘职中联系本地区的社会实际和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反复学习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学习介绍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资料,深刻地体会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不仅需要科技人才,而且更需要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熟练劳动者。因此学校从荷塘的实际出发,按实际要求办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行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坚定不移地为荷塘的发展服务。我校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的束缚,率先提出了“以教促富、以富促教”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教促富”,顾名思义,就是办教育要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其目的是使农民和农村富裕起来,同时也使学校富裕起来。就是说,学校通过自身人才优势,借助市场经济的推动,充分利用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在为经济、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校办企业的成长,从而创建和发展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增加学校积累,改善学校的经济构成,从而形成教育为经济为富裕服务的良性机制。

“以教促富”体现着职中办学的根本方向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它具有相辅相成的两层含义,第一,学校通过培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促进地方富裕;第二,学校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校办企业,让学校甩掉“穷”的帽子,主动走上致富道路。职中办学为富裕服务,目标就是富裕,这种富裕是双重的,所以职中人也称这种服务为经营。

在荷塘职中人看来,经营体现了服务的本质,深刻地阐述了职别管理的内涵。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必须学会经营,要把学校从单纯的行政事务型管理转为经营的服务型管理,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而职中的学生也在读书的同时学会经营,学会服务。这样“以教促富”就获得更加深刻的意蕴和现代性表现,一方面指明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以现代教育办学为基础;另一方面指明现代经济要以支持教育发展为使命,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互动的。所以,“以富促教”就被赋予以两层相应内涵:一是职业教育通过兴办实习生产基地,力争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积累的基础上,把校办企业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办学经费,增强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二是当地方领导和群众看到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地方富裕的事实后,又会主动支持职教事业,促进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一句话,经济的发展,是教育投入的重要保证,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条件。

这种把“教”和“富”连接在一起的办学思想,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康乃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深刻地指出,20世纪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力量,最重大的因素是现代教育的觉醒,而现代教育的觉醒就在于教育开始注重社会功效,走向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当荷塘职业中学把办学目标指向当地生产实际,开始使办学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时,就把教育的功效突出了,这就标志着荷塘职中办学者们现代意识的觉醒。在这里,“以教促富、以富促教”是这种现代教育意识觉醒的最重要的表现。它生动地表明,荷塘职中的办学者实现了教育的最重要的现代转轨,开始真正转向与现代生产的结合,注重教育的现代社会功效,开始按照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发展规律来办学。10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一转变非常正确,它奠定了荷塘职中走向辉煌的关键性一步。

树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奠定了开展新的实践、创办新的办学模式的基础,我校在努力提高未来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教育与生产劳动、学校与工厂相结合。我校对教育与生产、学校与工厂的结合寄以很大的期望,看成是彻底改进传统教育,变革旧的生产方式,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与生产劳动如何结合的问题上,建国以来荷塘人在办学中曾经有过许多深刻的教训。面对新的发展,荷塘职中人做出富有历史意义的选择,结合新的实践对产教结合进行了重大的创新。

荷塘职中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往的产教结合是有缺陷的,一是放弃了教育的特点空谈产教结合;二是抽去了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推动,没有经济对教育的有力支持,只是留下了对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无情鞭挞和嘲弄。这种形式上的结合是无济于事的,是与马克思等人的论述、与现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

荷塘职中在确立“以教促富、以富促教”的办学思想之下,坚持现代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则,在转变办学模式中使职中的办学与荷塘镇的发展结合起来,并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引导力量。这时,职中不再是对经济的被动适应,而已达到对该镇目前经济发展的前瞻性超越并起到引导作用。即根据镇的经济实践开发出新专业,并使这些新专业与开发新产业结合起来,从而带动了镇的经济发展的转型。同时,在学校自身也使教育与生产结合,学校同样成为生产单位,并以特有的技术力量,使学校成为镇经济的龙头,充分发挥教育和知识的作用。

二、倡导和树立新的办学观念

办学校搞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不仅对残存的“仕不言商”等封建教育思想是一种“离经叛道”,而且对传统的“闭门读书”及“拨款办教、拿工资吃饭”的办学观念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建立健全“教富互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一”这一全新的农村职教模式,荷塘职中人在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推动办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突出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作用,重点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与新的办学模式相应的五种办学新意识:

(一)要有主动服务意识

这是衡量一所职中办学性质最重要的观念指标。服务地方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是办学的根本宗旨,其中,服务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首先是要主动关心地方经济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趋势,以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应的提前量,也就是说,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来规划学校专业人才培训的方向和数量,使“产”、“销”对路,及时准确地把服务送上门;其次,要主动调整内部结构,从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师配备等各方面去促进和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主动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学校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理解和支持反过来又是发展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

(二)要有主动进入市场的经济意识

农村职中与经济发展有直接紧密联系,能否主动积极介入市场是决定办学方向和实现与现代经济接轨的关键举措,这也是解决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为此,就要转变观念,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主动建立起进入市场的意识。在思想上,首先要意识到在市场经济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向市场要经济效益名正言顺,因为职业中学培养的就是具体生产者;其次是要意识到职业学校进入市场有其独到的优势,学校开设专业课的师资、设施等都是创造经济效益的聚宝盆,而职中如果不与具体的产业相结合,就绝不可能办好。

再次就是要意识到创办学校经济实体是实现“以富促教”的关键措施。因此职业中学与产业之间有着内存的必然联系,促成这种联系并使之水平不断提高,是创办职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一所农村职中,唯有建立主动进入市场的经济意识,大力发展校办企业,才能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以其创收来弥补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做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以优良的教育质量来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促教”,正是学校进入市场的直接成果。

(三)要有一校多功能的意识

作为农村职中,往往是该地的最高学府或面向农村的科技推广中心,必须面对农村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必须具有全能意识。但是,一校多功能并不是小而全,而注重于各相关功能的互补性组合。以荷塘职业中学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不仅设有六个基本专业,共计18个学历教育班,而且,还担负了地方政府教育中心的职能,开设了三个专业的短期成人技术教育培训班、三个专业的成人中专班、一个专业的成人大专班,并创办了与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密切相关的七厂、六场、一个集团公司。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校多功能一是要求学校领导者要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管理能力;二是要组建起一支相对齐全、多功能有教职员工队伍;三是要把各功能项目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配合、互为促进,以求得事半功倍;四是要求学校诸功能要适应客观的外部环境,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践表明:一校多功能首先能挖掘学校的潜力,为社会创造更我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其次能为学生专业提供可靠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其三,能以相对少的经济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促进学校经济状况进入良性循环。

(四)要有强烈的效益意识

如说普通中学与职中的最大区别的话,莫过于职中更加注重效益,把效益作为办好职中的第一生命,从办学伊始就建立明确的效益意识,不仅投入的资金要有效益,而且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等都应讲究效益。强调学校的效益意识,有利于加强学校对经济的促进能力,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益,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职工讲求实效,注重效果,彻底摒除“假、大、空”等恶劣作风。

基于效益意识,荷塘职中不仅在厂、场、公司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而且在教学工作中也引进了企业式的量化管理、质量监测,建立了千分制考核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在从教、从工、从农等各岗位的教职员工中形成普遍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学校的活力。

(五)要有法人意识

法人,是进入市场进行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建立法人意识,是学校进入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建立好法人意识,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应该认识到职业学校是相对独立实体,不能把政府当“大保姆”,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搞得不好,职业学校同样可能会倒闭。(2)要有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在市场中形成压力感、责任感,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向市场要效益。(3)明确学校校长——法人代表的职责和作用,确定校长在学校教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在争取更多的办校、办厂自主权的同时,赋予校长相应的人、财、物的处置权。

(来源:荷塘职中)

(第四章)远程教育对农村办学的影响

(第一节)远程教育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将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战略重点。这里的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村生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