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小百科-航运篇
29382500000002

第2章 航运千秋史话(2)

瓦特发明蒸汽机后,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了应用,随即很快推广到化学、采矿、机器制造、冶金等部门。而蒸汽机能不能用到船上作推动力很多人都有疑问。法、英、美、西班牙等许多国家中不少人都在探讨利用蒸汽机推进船舶的方案,但遗憾的是都未能达到实用的阶段。1797年美国工程师罗伯特·富尔顿在巴黎,得到美国驻法国大使里文斯顿的帮助,于1803年在塞纳河制造蒸汽机船,因船体结构的强度不够,难以承受机器的重量,还没进行试验就沉没了。伯罗特·富尔顿不灰心,第二年打捞出该船的主机,又重新制造新船。新造的船船长20.12米,宽2.44米,试验一举成功,航速达到了4.5节。1806年,伯罗特·富尔顿与里文斯顿先后返回美国,又着手建造吨位更大、蒸汽机功率也大的蒸汽机船。后来这条船长40.56米,宽5.46米,蒸汽机为20马力,燃料为煤或木材的船以里文斯顿的家乡“克莱蒙特”命名。1807年8月17日,“克莱蒙特”号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试航成功。它的试航成功,显示了蒸汽机船强大的生命力,标志着船舶动力时代的到来,成为船舶动力革命新的里程碑,在船舶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后来,人们又在船上安上了螺旋桨,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航行速度,扩大了航行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减少受横渡大西洋风潮的影响上,将船型进行了改进,使它尽量减少阻力、增加浮力,船壳也用新的焊接技术取代了原来的铁钉固定铁板技术。尽管如此,在超远程的航行中,油料问题仍然困扰着船舶的持航能力,这个情况使得帆船占了上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纷纷尝试着把帆船和蒸汽船结合起来,其中著名的“大东方”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于1858年下水。它同时装备了帆、水轮翼和螺旋桨推进器,这又使蒸汽动力船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当今世界上还有这种装备的船,如1980年下水的日本油轮“新爱德丸”号,它上面装有两片长方形可伸展的钢制帆,在航行的第一年中,节省了大约10%的燃料,船上的电脑还能预测风速和风向,并且能自动地调节柴油机的输出功率。

我国的龙舟竞赛起源于何时?

说起龙舟,人们自然会想到我国古代就盛行的端午节“赛龙船”的热闹场面来。在我国江河湖泊地区,尤其是风景秀丽的南国水乡,每到端午时节,就会举行赛龙舟盛会。这一天,从四面八方拥来的乡亲们个个兴高采烈,围绕在赛场附近。一艘艘狭而长的龙舟翩然云集,每船左右并排坐着数目相等的两行人,船尾还有人操锣鼓指挥。一声令下,随着急促的锣鼓声,船上的参赛者用一致的动作奋力划浆,船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方疾驶。瞬时间,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在场的人们无不被这种热烈的场面所鼓舞。可你知道“赛龙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吗?

民间流行的说法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因忧愤朝政,在公元前278年端午节投入汨罗江而死,当地居民怕水中的龙吞噬他的尸体,就把船装饰成龙头,争先恐后地驶到江面上,敲打锣鼓,以驱散水中的龙。以后,每到端午节都举行这种竞渡争先的活动,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由此而逐渐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现代赛龙舟活动,实际上成了一年一度的水上运动会。划船比赛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开创了世界划艇比赛史的先河,而且就当时我国龙舟的船体之雄伟,雕琢之精美,装饰之华丽,也显示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先进性。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舶诞生于何时?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舶是由美国人伯罗特·富尔顿与里文斯顿共同建造成功的。此船是以里文斯顿的家乡“克莱蒙特”命名的,船长40.56米,宽5.46米,蒸汽机为20马力,燃料为煤或木材。1807年8月17日,“克莱蒙特”号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进行试航。船内炉火通红,蒸汽机隆隆轰鸣,高耸的烟囱浓烟滚滚,船旁两只大直径明轮飞快地转动。满载旅客的“克莱蒙特”号以5节的速度航行32小时,逆水航行240千米,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岸上的观众掌声雷动,欣喜若狂,争相观看这一划时代的处女航。这一航程若用当时的单桅帆船行使则需要4昼夜。

“克莱蒙特”号既是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同时也是第一艘近代蒸汽机客船。它的试航成功,显示了蒸汽机船的强大的生命力,在船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在第一艘载客蒸汽机内河客船试航中,曾遭受到当时一些保守势力的多次围攻,他们制造了多起用其他船只故意冲撞“克莱蒙特”号的事件。为此,纽约州还特别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保护“克莱蒙特”号的成功试航。

近代中国拥有自己的蒸汽机明轮船吗?

1807年8月17日,当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舶“克莱蒙特”号在美国纽约的哈德逊河上试航成功的时候,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国力日渐衰微,与西方国家工业文明的差距日益扩大。然而,我国的一大批志士仁人不甘落后,致力于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努力探索民族富强振兴的道路。1865年,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徐寿大胆、严谨地设计出了近代中国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黄號”号,并由南京军械所制造成功。“黄號”号轮全长55尺,自重25吨,轮船机舱设在前部,蒸汽机为单缸。航速顺流每小时14千米,逆流8千米,这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蒸汽机动力船舶。19世纪中叶的中国独立设计并制造出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奋起直追的强大民族精神,也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

为什么现代大型船舶被称为“轮船”?

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用蒸汽机驱动推进器的“克莱蒙特”号轮,开创了船舶以动力机械推进的新纪元。当时蒸汽机带动一个桨轮推进器推动船舶前进。这种推进器大部分露在水面上,像巨大的轮子一样,人们称之为“明轮”,而把装有明轮的船舶称为“轮船”。从此,人们通常都把以动力机械推动前进的船舶统称为“轮船”。今天,尽管船舶的制造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船舶装备也远非近代史上的蒸汽机船舶所能比拟,现代船舶的螺旋桨推进器也已沉入水下,但是人们仍习惯于把它们称为“轮船”。

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蒸汽机船是哪一艘?

19世纪,用帆船横渡大西洋,西行需要40天,东行需要30天。而改用蒸汽机船后,时间可以缩短15天,因此,当时利用蒸汽机船开创横渡大西洋的航海事业是非常诱人的活动。1819年5月26日,一艘漂亮的蒸汽机三桅帆蒸汽机船“萨瓦纳”号从美国萨瓦纳启航,25天后到达英国利物浦。为了节省燃料用煤,在航行中该船发动机只工作了18天,有7天时间是靠风帆航行的。因此,它还不能真正算作是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蒸汽机船。1838年4月4日,英美汽船公司同大西洋航运公司各出一艘蒸汽机船,不准使用风帆,只开蒸汽机明轮,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横渡大西洋竞赛。大西洋公司的“大西方”号,1340吨,装有蒸汽机明轮,并有3帆;英美汽船公司的“西里乌斯”号,703吨,也是蒸汽机明轮,装有煤400吨。两艘船从考克出发,18天后,“西里乌斯”号比“大西方”号早12小时到达美国纽约,但“大西方”号出发晚4天,实际只航行了15天零8小时,平均航速8.75节,而“西里乌斯”号平均航速是6.5节。因此,人们把“大西方”号看成是第一艘横渡大西洋最快的蒸汽机船。

现代风帆船具有什么特点?

风帆船曾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过光辉的篇章。在19世纪之前,从太平洋、印度洋到大西洋,到处是风帆的世界。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轮船逐渐替代了曾经风靡一时的风帆,成了海上运输舞台的主角。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紧缺,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帆船,一批现代风帆船出现了。现代风帆船的风帆是由电脑控制的,可以自动收转、张大或缩小,桅杆也可以自动转动。通过电脑可以调整展帆角度和面积,使帆迎风以获得最大动力,同时可根据风力、展帆角度和面积计算出船帆产生的推力,来配合其他的动力设备,以保证预定的航向和航速。安装现代风帆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最好办法,同时也使古老的帆船“返老还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风能为动力的船舶的前景日渐被看好,因为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在船舶的百花园中,现代化风帆船将具有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蒸汽机船时代还要建造大型帆船?

从1860年之后,蒸汽机船舶日益占据了船舶业的霸主地位,但从经济角度考虑,蒸汽机船对煤的消耗量很大,航行途中需要补给,运输成本很高。而帆船却只要装足粮食、成肉、淡水和其他航行需要的消耗品,就可以连续航行几个月不用靠岸。于是各国又发展了大型快帆船,其船体是用铁制成的,桅杆和帆更多、也更复杂,人们称它为“温特加玛”型。其中比较典型的一艘叫“普列恩”号的快帆船,装有5根桅杆,挂47张帆,帆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之多。它的航行速度不逊色于蒸汽机船舶,航行的安全措施也得到了充分保障。因此,从那时起,世界航海业就出现了蒸汽机船舶和大型帆船并驾齐驱、百舸争流的局面,这的确是一种奇异的现象。时至今日,不同动力系统的船舶仍然航行于波涛汹涌的海洋上。

最早的铁壳船是怎样被人们接受的?

18世纪以前,几乎所有的船舶都是用木材建造的。自从英国进行产业革命以后,钢铁和蒸汽机开始大量应用到工业部门。人们自然会想到能否用钢和铁取代木材来造船呢?有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总认为铁比水的比重大得多,造出的船容易沉掉,但也涌现出了敢吃“螃蟹”的人。在1787年,英国的苏格兰率先造出了一艘铁制驳船“试验”号,并安全地浮于水面,从而证明了铁是能用来造船的。可是,由木船发展到铁船的过程,进展却十分缓慢,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保守思想在作怪,有些人总认为铁船容易沉掉。然而事实教育了人们:1834年,有一艘名叫“加里文”号的蒸汽机铁壳船和几艘木制蒸汽机船一起航行,突然遇到大风暴。那几艘木船不是沉没。便是遭到严重损坏,只有“加里文”号铁壳船毫无损伤;直到1841年,当英国建造了第一艘用于海上航行的铁壳蒸汽机客船“大不列颠”号,并安全地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航行后,才打破了人们对铁壳船的疑虑。从此,铁壳船才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船是哪一艘?

1787年,英国的苏格兰率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铁壳驳船“试验”号。“试验”号铁壳驳船全场21.05米,可以装载很多货物,并能安全地浮于水面。“试验”号铁壳驳船的成功运行,彻底打破了造船只能用木材不能用钢材的陈腐观念,开辟了用钢材造船的新纪元,使得船舶的类型多样化,并能更广泛地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

世界客船运输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工业的转换,这使得社会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大量的过剩人口需要运送到国外市场,英国的殖民地之间也有大量的人口在流动,而客船就成了早期殖民主义人口流动的主要运输工具。当时连接于北美洲和英国、欧洲大陆的北大西洋航线,被称为海上客运的黄金航线。从1840年起,欧洲国家开始成立了大量的客运轮船公司,主要从事海上客运,并使得海上客运竞争日趋激烈起来。1858年,英国建成了“大东方”号铁船,下水后便立即投入客运。“大东方”号铁船的独到之处是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双层船壳结构,标志着世界造船技术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时,世界上各个客运轮船公司还相继开展了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竞赛活动,航行速度最快的客船还被授予蓝绶带奖。由此可见,近代海上客船运输是近代殖民主义经济掠夺和奴隶贸易活动繁荣的一个缩影。

大型客船时代是什么时候到来的?

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持续稳步地增长,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陆续完成,世界人口流动也大量增加,大国、强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日趋激烈。除了英国在产业革命后立即投入海上客运业外,其他国家也积极参加海上客运的竞争。继英国的“大东方”号铁船和“大西方”号蒸汽机铁壳船投入大西洋的商业客运活动后,法国、德国、美国等也先后投入了5艘5万吨级的客轮。应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大型客船运输已达到历史的新水平。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就是在1912年春投入商业客运,并在处女航中酿成沉没悲剧的。而载重量近5万吨的“布利坦尼克”号则好梦还未成真,尚未投入客运就被鱼雷击沉了。尽管种种不幸接连出现,但大型客船仍源源不断地投入世界客运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布莱梅”号、“欧洲”号,英国的“玛丽皇后”号等又相继投入使用。它们都堪称世界巨型客轮的典范,标志着巨型客船运输时代的空前繁荣。但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大型客船运输就从发展的顶峰旋即滑向低谷。一些大型客船不仅经常遭到战争的袭击,有些还在战争中被征用为军事运输船。与此同时,世界客运市场的结构也经历了巨大调整。单独依靠海上客轮运输独霸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型客船特别是远洋航线的大型客轮运输已不再风光了。

大型定期客轮为什么被称为邮船?

邮船是指在海洋上按照既定的航线,定期航行于固定港口之间的大型客运轮船。过去水运邮件一般是委托这种大型快速客船准时地运载到目的地,就像邮递员一样,准时地将邮包运送、投递到固定地点,所以,至今人们还把这种大型客船称为邮船。邮船一般比较豪华,各种设施和物品相当齐全,在海上能快速、安全地航行,并且能为旅客和船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宛如一座浮动的海上城市。世界上最大的邮船是“伊丽莎白女王”号,全长314米,宽36米。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航,1968年退役后送到香港,后改为“海上大学”。1972年1月不幸失火,内部设施全部毁坏,最终只剩下一个外壳了。

为什么大型远洋客船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