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小百科-航运篇
29382500000001

第1章 航运千秋史话(1)

原始人是怎样过河的?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以渔猎为生,依傍水草或森林居住。原始祖先仅仅能使用一些极其简单的天然工具和稍经加工的石块、木棒和骨器等,就连最简单的小木艇筏、小木渔船等水上活动工具都没有。面对深水区近在咫尺的鱼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对岸的野兽,可见而不能猎;突然受到洪水、猛兽袭击也来不及逃避就被淹溺而死或被吞食。在漫长的与自然界斗争的岁月里,他们观察到落叶可以漂在水面上,朽木可以浮于河面而为舟,逐步认识了物体具有浮力和承载一定重量的作用,原始人类就用石刀、石斧将树木砍倒,手扶树干涉水过河,或者将树木放到河水中载人过河。

人类的祖先率先发展了农牧业和种植业,他们广泛种植各种农作物,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他们发现一种叫葫芦的植物果实具有体轻、浮力大的优点,就大胆尝试用成熟的葫芦连在一起浮于水面,载人或收获的果实过河。在盛产葫芦的地方,原始人还学会了抱着葫芦过河。这些原始的渡水工具大约沿用了几万年之久。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的祖先曾经使用树木、葫芦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树木、葫芦等就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船舶的雏形.也是人类发展和繁衍的有功之臣。人们今天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船舶正是由此受到启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原始的船是什么样的?

如今的海上巨轮,起源于一叶小舟,而船舶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独木舟距今大约有1万多年的历史,“以木为舟”就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造船方法。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已经能制造出石斧、石刀等工具,并已能人工取火。但是,用这些工具要想将一根圆木做成一只独木舟,是非常艰难的。于是,人类的祖先根据生活中用火的经验把火也用于造船,同石斧等配合使用。一根树干,除了要挖掉的地方外,将其他表面都涂上一层厚厚的泥巴,然后用火烧烤要挖掉的部分。这样,有泥巴的地方木材烧不掉,就被保存下来;没有泥巴的地方被火烧成一层炭,然后再用石斧砍去。这样把火和石斧轮番使用,终于独木成舟,浑然一体,造出了最原始的船。从此,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他们可以跨江渡海,开拓新的天地,也可以乘载独木舟采集果实和食物,躲避猛禽野兽的袭击,原始人抵御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独木舟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最早的船舶的诞生。

什么是三桅帆船?

三桅帆船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标准船型。它的适航性能比中国的平底帆船稍差一些,但它的设计却结合了两种船型的优点。一是维京式长船,船上装配了尾舵,方形帆和船首斜桅,船身宽而深,船尾上有堡垒式船桥;二是拜占庭式的轻快帆船,它结合了古代腓尼基式圆船的结构和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具。两种船型的结合使它具有了极佳的稳定性和适航性。当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闻名于世的郑和下西洋就显示了中国当时先进的造船技术,郑和的“宝船”长132米,宽54米,平均每条船可坐450人,船锚需二三百人才能抬起,船体采用隔舱,即使触礁也不会沉没。同时,由于船上使用了航海图和指南针使海上航行更加平稳。

古代的风帆船是怎样发明的?

“帆船”中的“帆”是一种最古老、最具生命力而且也是最单一的一种工具。人类曾经利用它把大自然的能量转变成运输的动力。早在古埃及文明时代时,埃及人就在船上安上了帆,航行于尼罗河上。到了罗马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上贸易的增多,帆船的性能也随之提高。当时在船上新增了顶帆和船首帆,这样帆就能利用不同的风向来调整航向了。后来,一直到阿拉伯人在他们的独桅船帆船上安装了船首和船尾帆以及大三角帆,船舶才可能逆风行驶了。中国的平底帆船与它也有相同之处,它的多桅造型很好地运用了空气动力学。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对中国平底帆船的描述就是西方了解中国平底帆船的开始。这种平底帆船就是利用船舵和可调整的帆来行驶,船身的横向舱板有许多水密式隔间,这样即使有的地方漏水,也不至于全船沉没。

古代我国也有风帆船吗?

在19世纪之前,曾经在海上风靡一时的风帆船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对于风帆船产生的具体时间已经很难考证。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只陶瓷碗。这只陶瓷碗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上面绘有一条单桅木帆船的图案。根据陶瓷碗的年代,人们推断出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风帆了。其实,风帆船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后我国的帆船已航行到了印度、东南亚等地,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从公元7世纪起,我国的风帆船就以设计精美、载运量大、结构牢固、适航性好而著称于世,频繁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称雄达千年之久。特别是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访问了37个国家,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古代的风帆船是以自然风力为动力,逐渐取代了木桨作动力的木板船,使得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远航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的范围也急剧拓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飞跃和发展。直到今天,人们在碧波浩渺的海湾和湖泊,仍能欣赏到风帆点点的渔船和旅游船只,令人赏心悦目。即使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你也许能有幸目睹万吨远洋货轮张帆远航的身影。风帆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古代的帆船能逆风行驶吗?

帆是一种最古老、最持久也是最单纯的船舶动力,它将大自然的能量转变成运输的动力,推动船舶前进。在19世纪中叶之前,确实没有任何动力可以动摇它在航海船只上的霸主地位,即使到了今天,风帆仍广泛应用在休闲活动的船只中。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在船上装上帆桅和方形帆布之后,借着尼罗河上盛行的逆河风向驾船向上游行驶。到了罗马时期,往来于海上的贸易商在船上又增加了顶帆和船首帆,这些新加的帆能调整方向以便利用各种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公元3世纪,阿拉伯人在他们的独桅帆船上安装了船首和船尾帆具以及大三角帆。古代的帆船上因为装配了可以调节和利用各种风向风力的风帆,使船只的航行环境和航行条件明显得以改善和提高,真正成为了全天候和全风向下的自由航行活动。

木板船是怎样发明的?

人类社会历经了漫长而愚昧落后的原始社会后,随着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各种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也日趋进步。继独木舟和简单的木筏之后,人类的祖先又发明了简单的木板船。我国的夏朝到春秋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的鼎盛阶段,勤劳智慧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日趋复杂的木板船,并把它应用于运输和战争中。周朝初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了海上渔猎活动,航海和捕鱼的主要工具就是木板船。世界文明古国也相继制造和使用了木板船。公元前3000年以前,古埃及人沿袭了古代扎制和捆绑草船的传统工艺,并运用铁器和青铜器等,制造出了木板船,木板船就是在适应尼罗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发展和日益频繁的运输活动而产生的。后来,古希腊人又得益于古埃及人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制造出了自己独有的木板船。他们把木板船的船身扩大,货舱加深,船舷提高,有两层木桨作动力,无论航行速度,还是运输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大大提高。木板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国古代的“沙船”是用来挖沙的吗?

沙船与福船、广船、鸟船同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航海船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沙船开始见于唐代的长江下游,宋代时称为防沙平底船,元代称为平底船,明代嘉靖年初始称为沙船。在清代道光年间,沙船发展到极盛时期。沙船的特征是平底,平头,尾部有出艄,身长面扁,吃水较浅,稳定性好,航行阻力小,能适应浅水沙海区域航行,因此称为沙船。它也常在长江口以北的黄海、渤海海面航行。

我国古代的福船是什么样子的?

福船也是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是一种十分适应远海航行的优良船舶。在宋、元、明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商业贸易和航海活动日益繁荣昌盛,福建渔民和当地的商人最初研制、制造了航行能力更强和载货更多的福船,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因最早出自闽南地区,人们就叫它福船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福建一带的造船业更加繁荣和发展。当地的造船业主还制造出了用于军事目的的战船,而且船舶种类日益增多,人们通常也把战船称之为福船。

什么是广船?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航海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设计和建造船舶的技术日臻完善。他们不仅设计建造了小巧玲珑、轻便如飞的鸟船,而且创造了气势宏伟、运载能力超常的广船。在我国明、清时代,广船由广东沿海居民将传统民用船舶改装为战船,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广船船型巨大,下窄上宽,在水面上如同巨鸟的两个翅膀,主要使用铁梨木制造,船壳坚固耐用,可以发射火炮、火球,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撞击敌船等。

我国古代的鸟船是一种什么船?

鸟船是我国明、清时代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使用的一种小型快速船只。它的船头较大,船身较宽而且长直,除了设有桅帆外,船身两侧设有橹,有风时可以扬帆,如果海上无风时可以摇撸航行,船体行驶非常灵活,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儿!古人就是从展翅飞翔的鸟儿身上得到启发,在航海活动中发明了鸟船。古代的鸟船帆长橹快,船行在水上如同飞鸟,因此称为鸟船。我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以及东南沿海军民奋力抵御倭寇的战争中广泛使用的就是鸟船。鸟船以它特有的机动灵活的航行优势,打击了入侵的敌人,屡建奇功。它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四大航海船型之一。至今,在我国各族人民中间仍有许多关于鸟船的美好传说。

郑和下西洋使用了哪些类型的船舶?

500多年前,印度洋上风急浪高,波涛汹涌。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首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有大小船舶200多艘,是一支庞大的混合船队。各种船舶分为5个等级。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相当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主力舰和旗舰。其中最大的长146米,宽60米,有12张帆,船的帆、舵、锚等二三百人都举不动。

郑和船队除宝船外,还有明朝初期新造的,用于快速水战和兼作运输马匹、货物的马船,装运粮食和船舶航行用物资的粮船,作为大型战船的坐船以及担任护航任务的战船等各种类型的新型船舶。郑和船队的船型结构合理,既能满足远洋航海贸易的需要,又能抵御敌人的侵袭,充分体现了明朝时期我国的强大国力和高超的航海技术。郑和船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当时是所有的西方海上强国望尘莫及的,郑和也不愧为中国航海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船舶不容易沉没?

宋元时期,浩渺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中国、印度、阿拉伯各国的船舶乘风破浪,西往东来,呈现出远洋运输的繁忙景象。然而,同为船舶,当触礁船壳破裂时,外国船舶很快就进水沉没,而中国船舶虽也进水,却进水不多,仍能继续航行,驶抵港口卸货后,稍加修复,仍可以继续使用。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中国的船舶中设置了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水密隔舱板把船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舱区。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一二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也不会使整个船沉没。如果进水太多,船支撑不住,还可以采取抛弃货物的方法,以减轻船的负载量,从而减慢船的下沉速度,争取时间把船驶到附近的港口,进行修补。但是,没有设置水密隔舱的船舶,只要船底外壳撞破一个小洞,水就会涌进来,而后漫流全船。因此,水密隔舱的设置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强了人员和货物的安全性。它是中国古代造船工艺上的一项重大发明,被各国造船家和航海家所称道,蜚声世界。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艘帆驶油轮是什么样的吗?

1982年,日本在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一次世界能源展览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帆驶油轮——“新爱德丸”号。它比同级的普通油轮要节省50%的燃料。这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不久便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载重量1600吨的“新爱德丸”号实际上是一种只靠机帆联合推动的油轮,以柴油机作为主要推进力,而风帆是辅助动力。但是,这个辅助动力作用却很大。这艘船上装有两个高11米、宽7.3米的风帆,而这种帆与传统的帆船用的帆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用电脑控制帆的转动、张大或缩小以及受风面积以达到产生最大的推力,以辅助船舶柴油机推动船舶前进。安装这种现代化的风帆不仅节约能源,而且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大有发展前景。

近代船舶是运用什么作动力的?

在19世纪以前的数千年甚至数万年中,船舶的动力一直是依靠人力划桨和风帆来提供的。自从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才给船舶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成为船舶动力革命的里程碑。那么,蒸汽机是怎样由陆上发展到海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