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犹太人
29378400000034

第34章 知识重于一切

犹太商人非常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而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没必要和你做生意。他们最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而犹太商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他们相信,知识就是致富不可或缺的资本!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知识不当钱花啊!还是把自己的生意做好,多赚点钱才是真的。

犹太人:知识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那是我真正自己拥有的东西,金钱有用完的时候,知识可以帮我创造出金钱来。

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具备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大多数犹太商人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事实上,老一辈的犹太商人因各种原因多半没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使他们具备了这种气质。因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犹太人对学习以及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一般民族早熟得多,他们早就将之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将之比作“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聚宝盆”。

在犹太人眼里,知识是重于一切的,他们甚至于把传授知识的老师和上帝相提并论,可见,他们对于知识的认识有多么的深刻。他们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财富可以被带走,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

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这艘船上的旅客除了一位拉比之外,其他的都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犹太历史上的拉比很多都是十分贫穷的,他们的出身大都十分卑微,比如希勒尔拉比原来是木匠,亚基巴拉比是牧羊人,而梅鲁拉比一个礼拜的生活费只有三米钠。但是由于犹太人们对于智慧的崇敬,所以,这位穷困潦倒的拉比才得以和这些大富豪们坐在同一艘船上。

有一天,大家坐在甲板上聊天,富翁们情不自禁地炫耀起自己的财富来,一直坐在边上默默无语的拉比说话了:“如果要说财富的话,我觉得你们谁也比不上我富裕,虽然现在我无法证明,但是将来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富人们出于对拉比的尊敬,谁也没有出言嘲讽他,只是在心里暗暗发笑。

但是,拉比所说的这一天并没有等太长时间。在航行途中,他们遇上了大飓风,连水手们也没有办法,富翁们只好去请教拉比。拉比凭借着所学的知识,指导水手们避过了这一场灾难。飓风过后,拉比向富人们说道:“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没有智慧,即使有亿万的家财也是毫无用处。”富人们不服气地回答道:“如果我们花钱请几个更加高明的水手来,相信他们也一样可以避过飓风的。”拉比笑笑,没有再说话。

后来,在轮船前进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群海盗,富人们引以为豪的财富被一抢而空。没有资金维持航行,轮船在一个港口停泊了下来,所有的人都不得不上岸自谋生路。这个时候,拉比因为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智慧而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器重,成为了当地一所名校的教师,而那些富翁们却艰难度日。

于是,富翁们由衷地感叹:“还是拉比的话正确,拥有的财富可以在一时之间全部失去,但是一个拥有学问的人,却会永远富有。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我们世世代代的尊敬拉比,其实尊敬的正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智慧啊。”

另外,犹太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们学习希伯来语的罗马字;在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将孩子送进“赫德路”学校接受正式的教育,学习《摩西五经》和祈祷书以及相关的注解;到了七岁,开始学习《圣经》的其他部分以及《塔木德经》,并开始用希伯来语阅读;在十三岁成人之前,犹太孩子们要学完所有犹太教法的基础知识。犹太人重视知识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犹太人常会给孩子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在耶路撒冷有一户十分贫穷的人家,但是他们却是极度虔诚的犹太教徒,出于他们对自己的供奉,神派了一位天使去了他们家,并且许了他们三个愿望。

天使来到这户贫穷的人家里,告诉他们说:“愿主保佑你们,神的信徒!主让我给你们带来了三个愿望,只要你们提出来,我就实现它们。”

贫穷的人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好运给惊呆了,半晌,男主人说:“我们要很多很多的财富。”天使说;“可以。”马上,许许多多的金钱装满了他们的钱柜和大大小小的箱子。

他们都傻眼了,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钱,于是,他们开始为如何分配、管理和使用这些财富而发愁,继而争吵,然后开始大打出手,最后,他们觉得太痛苦了,就祷告:“主啊,快帮我们摆脱这些烦恼吧,我们宁愿不要财富。”话音刚停,所有的金钱都不见了,又回到原来一贫如洗的样子。

最后,他们商量了一下,希望天使能够赐给他们至高无上的智慧。这时,神出现了,说道:“钱再多的人也有用完的时候,知识的泉水却永流不竭。你们终于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赐予你们至高无上的智慧。”

犹太父母们也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金钱?宝物?但是犹太父母们的答案却是:书籍!

他们的理由就是:财富可以被带走,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认识到知识的价值,犹太人对知识表现出无比的敬重,被犹太人称为生活圣经的《塔木德》中说: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要得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

犹太民族在这样一种宗教影响和文化氛围熏陶下,全民学习蔚然成风。尽管早期犹太民族的学习主要以神学研究为取向,涉及知识面十分狭窄,但后来随着犹太民族受迫害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的学习很快扩展到吸纳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的范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好学苦钻的传统从未中断,这就使犹太人特别是犹太中青年在调节其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求生存、谋发展的创造力上,具有了更大的能量。

正是这种传统的继承,使犹太人不管流散到哪里,其民族的文化整体素质都比别的民族要高。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商业、教育、医学、法律等高文化行业从业人员中,美籍犹太男子占70%、女子占40%。其中,在最为灵巧、收入最高的两大职业医生和律师中(要求文化素质特别高),犹太人所占的比例最高。20世纪70年代,美国共有3万多名犹太医生,占美国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另外有10万名律师,占美国总律师数的20%左右。

犹太人仅靠其高素质的文化在择业和创收方面就胜人一筹,更不用说其在经商中巧用谋略的巨大收入了。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打工的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20万美元。在美国的200多万犹太人中,高中毕业占64%,大学毕业占32%。而在美国总人口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占17%。这个文化水平的群体差异使在美国的犹太人的收入比美国全国平均收入高得多。据统计,1974年美国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0美元,而美国的平均家庭收入只有9953美元,犹太人家庭高出了34%。

以上数据的存在,完全建立在犹太民族十分重视教育的基础上。犹太人有个说法,犹太人一生有三大义务,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他们教育子女,目的在于让后代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自己民族的力量。犹太人对教育问题已跳出了宗教和神学的范畴,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处于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变化之中,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落伍,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从事科学技术事业如此,经商做买卖也如此。

据统计,最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今天已有30%过时了。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3年左右,超导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又预示着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

处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都难以避免失败的厄运。犹太人不但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着力培养后代,让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的确,犹太商人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把知识看作致富的力量,因此世界上诞生了一流的犹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