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12

第12章 殷墟遗址

让我们一起到河南省去看一看吧,在这个省,我们要参观的古建筑是殷墟遗址。殷墟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横跨洹河两岸,为商朝盘庚迁殷后至商朝末年(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王都所在地。

殷都的建筑布局合理,王宫区是殷都的中心,坐落于洹河南岸,即现今小屯村一带,殷墟遗址的分布看上去像一条带子,绵延约5千米。王宫区的西面有一条人工挖成的壕沟,恰好与洹河的弯道一起构成了一个环形,是一个防卫系统。王宫区的西、南、东面是众多居民居住地和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等手工业作坊,由内而外越来越稀疏。在王宫和贵族、平民的住宅附近,分布着水井、道路、储藏物品的窖穴和奴隶栖身的地窖洞穴。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在王宫区的西北,洹河北岸的武官村、侯家庄一带。

现今已发现的殷墟宫殿建筑基地有53座,台基都为夯土筑成。这些夯土台基,有矩形的,有长条形的,有的宽达14.5米,长达80米,规模相当大。有的台基呈南北走向,有的台基呈东西走向。每一座基址都排列成行,东西南北相对,表现出庭院布局的格式。夯土台基的内部是用大块的天然卵石作为柱础,其中一座大的宫殿基址有3排共30个柱础,还有圆形铜垫,直径约15厘米,厚约3厘米。在殷墟还发掘出许多大理石的立体石雕,如饕餮、石兽等,背面有槽,可能是宫殿建筑上的装饰品。

殷墟商代宫殿建筑都建立在夯土台基上,由墙体、木梁柱和坡屋顶等构成,显示了商代建筑技术的水平。

为什么叫商王都的遗址为殷墟?

公元前14世纪,商王朝国王盘庚从山东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两百多年都没有再迁都,历史学家称之为殷商王朝。公元前11世纪,帝乙之子辛继位,即纣王。他宠纵妲己,残害臣民,导致众叛亲离。周武王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失败,自焚于鹿台。周灭殷商后,小屯一带的繁华王都逐渐荒芜,殷商文化被湮没地下,沦为一片废墟。直到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于是把它称为“殷墟”。

在殷墟里人们发现了什么?

在殷墟发掘中共发现宫殿、宗庙等建筑群遗址50多座、王陵大墓12座、贵族平民墓葬数千座、祭祀坑1000座、城壕沟1700多米、手工业作坊5处、车马坑30多座。共出土甲骨16万余片,甲骨文总字数达160余万个,单字4500多个,能认识和厘定为汉字的有1700多个。还出土有大批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出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重875千克,高130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居世界之首。此外,“妇好墓”等的发现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轰动了世界史学界和考古学界。

大开眼界

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妇好墓,这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名,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海贝6800枚。随葬品的数量相当多,种类也很多,其造型新颖,工艺精湛,被称为国之瑰宝,从这些葬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代的手工业制造水平的高超。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能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