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娟:我看到王家大院的建筑很辉煌,再一个来讲,它的整个而貌反映的都是历史的沧桑,同时,也想讲晋商消亡的肖中的一个因素,就是三位一体的问题,一会我们还耍结合建筑简中地说一下。
主持人:其实王家大院有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它是全国民居当中的首座小故宫,这评价多高啊!
高淑娟:非常之高,非常之高!
主持人:我相信您当时的感慨也非常多,是吧?王家大院磅礴宏大,就像高教授说的,释商与大院之问也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晋商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文物古迹,也反映了尚时的晋商往金融界发展的思维模式。
高淑娟:进人第二个我们耍讲的主题是走西口,然后走出全最后走向了挞界:但姬。苹的走西并不都是一些成功人士,而是背并离乡,经历了非常多的苦难,烺后才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这个时候洱来看西。它冇了奋斗的意义往其:中,这就是我想讲的走出西口的——个起点的意义。
主持人:也就是西文化精祌之内涵。在节因中。每一位嘉宾都会留下对西口文化研究的观点,相信稍后我们也会聆听到高教授对西口文化研究的真知灼见。
高淑娟:这就是我要讲的关于哿商文化的管观文化,它的处世哲学,从这些角度要讲到张恒寿先生的银元山庄。银元山庄是张家的祖宅。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开始建立,至今已经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的名称由来有一个故事:民岡九年的时候华北大旱,平定县责成官沟张家筹办西乡赈灾事宜,当时张先生的父亲,就是张家的第八:叫张士林,他为了灾的儿千块银元能贳正分到受灾人的手里,不让人口觉得是一种施舍。所以就想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决定出资铠修中职的南北坡。
主持人:要修路了。
高淑娟:对,耍修路。事后结算,整个修路的石料,平均下来,一块石料折合大洋一块这样,度过了饥荒的人们非常感念他们的恩德,于是就把修好的这个坡叫忾银元坡。张家的庄同就叫银元山芘。
主持人:看来这是一段义举,一个非常感人的故琪。
高淑娟:银元山庄的兴建也可以说是晋商解体的印证之一。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说到了,晋商为什么留下了这么多让世人惊叹和瞩目的大宅院?就是因为他们在赚了钱之后,要回到商己的故土,要买田,贤地,盖大房子。
高淑娟:是的。这个正好是我要讲到的。关于三位一体的问题所谓的三位一体,是说在中闽的封建社会,一般的来讲,是以土地为本。土地置多的变成地主,土地非常多的变成大地主,往土地。经界,成功了。成了大地主之后。他们有了余钱去做什么?可以去经商。这就是从地主到商人的过渡,往中国是屯本抑末,商业为末。是不受社会的欢迎,统治靑也是一种抑制的态度,所以商人有钱以后他又去放高利贷,放高利贷就是一种金融资本。高利贷资本又赚了很多的钱,这些钱再。去做什么呢?有了钱以后他又去买土地。
主持人:又返冋来了。又回到了起点。
高淑娟:对,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模式,这样也使中国的土地资本就是地主。商业资本就是商人,和高利贷资本非常顽固地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而且他们的模式是冏定的。
高淑娟:对,褪本上是同定的,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最后使中同的经济体系可以维系,封建社会可以维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有特色的现象——所以我们也讲,以末兴之,以本兴之,就是以商业或高利贷可以使自己发家,可以致富,最后的话还要以土地为本,所以最后冋来买土地。成更大的地主,同吋投资自己的房产,
主持人:其实这个也从侧而说明晋商目光还不是特别长远。
高淑娟:这个很难说是光长短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经商和高利贷是葙很高的风险的,为了能够规避风险,尽管赚了钱,敁后为了把这种收益代代相传下去,而阡能够稳定。他一定要再利用自己积累起来的财富再去购买土地。中的商业发展走到一定的阶段会受到制度的局限,传统的三位一体,使得既是大商人,大高利贷者。又是大地主的这样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被动的方面。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许多商业的世家,像最有名的愉次常家,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等等,他们获得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利润之后又回到了三晋大地:这个时候我想起中闽第一裆案馆编年史主任李国荣先生讲过:淸代——共出现过三个闭体,他们分别是两淮的盐商,他们是经营盐业的;然后就是山西的晋商,以经营票号为主;还有就是广东的行商,这个是广东的十三行,主业是外贸这三大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作为中圃封建社会的商业群体,他们都没有完全跳出三位一体的场景。
主持人:包括晋商也是这样,我们刚刚说到晋商显主要的是票号。
高淑娟:对,是票号,发财以后资金上哪儿呢?往哪儿去呢?有人说捐官,这也是商人一项重耍的支出,另一个是培养子弟进行科举的学习,这也有一个三位一体:是地主、商人,还有一个是官僚。
主持人:捐官了。
高淑娟:对,捐官了,洱一个来讲,子弟也去做宫,这样的一个三位一体,就使得商人向己也觉得自己经商是一种不很伟大的行为。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国还是一个官本位的字太会。但是晋商比较葙意思,前儿天我们请山西大学刘痤生教授给我们做了个讲座,淸代的时候山西出状元非常少,甚至没有。大家以经商为主业,而且也做得非常之大,但是一般来讲全国的地主培养子弟进行科举学习是比较重要的支出还有一个是捐制族田,这是一种义行,还有刚才我们讲到的盖房置地,这盖房置地跟树立牌坊,大修坟墓一类,他回到故土,是一光宗耀祖的表现。怛还葙一种是对封建国家的报效,对封建官吏的贿赂,也逛一个?1疾,是一个弊端,因为封建时代的商人,也不能逃脱社会的束缚9还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挥祺浪费了,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的政策是朝令夕改的,商人赚一把是一把。符。一种短期行为,所以就把所得的盈余很多用于个人的奢侈性消费。
主持人:我从一鉴资料上奋到的,肖时有一个官太太想冏乡住一段时间,之前她有些顾虑,怕山西的生活太落后。但是当她回到大院里去感受大院生活的时候,她才发现,与她的想象是天壤之别,在她住的这个大院里,有七十多位仆人为她服务,
高淑娟:我们知道孔祥熙的夫人宋谅龄到山西也有这样的体验。另外,封違皇帝对商人这种过分的挥霍也是不满意的:比如,雍正皇帝在指斥各省盐商过于奢侈的时候讲到,“饮食器具,倍求功小,排优娱乐,桓舞欢歌。宴会需,殆无虚,金钱珠贝。视为泥沙”,晋商中也有这种愦况。就是说他们的金钱多的啊,已经是“视黄金如粪土”这就可以费出中洞封建社会的商人也是在夹缝中生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另外中国晋商之所以消亡,没有最终发展到现代企业,也是和他们没有把资产向产业资本转化有一定关系。
主持人:在这儿我们不得不说到票号,票号也是山西引以为自豪的晋商经典特质之一,其实就是我们现在银行的前身,虽然当时票号都已经是汇通天下了。最后还是消亡了。
高淑娟:关于票号,我们知道,一说到商。大家现在好像把他们的贸易活动都被票号的功缋给掩盖了,票号确实是砟常辉煌,鼎盛一时,全国金融之牛耳。芙于票号的发展,我想从经济史发展方而来看山西票号的輝煌程度鸦片战争之后。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多元的结算关系,符政府的,有外固银行的,还有晋商。183年,上海发虫了金融恐慌,我翻译了一本书。就是滨下武志先生写的《中司近代经济史研究》,他的副标题是《淸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厣市场圈》,其分析问题的角度对史学界是有一定启发的,他特别讲到了1983年上海发生的金融恐慌,讲到了里头的儿个原因。从当时的金融恐慌来讲。一个是由于投机漏洞导致的信用崩溃;苒一个是由于出口生丝减少,导致的资金不足;第三就造进口贸易的萧条;第四是中法战争导致的政治不安等另外敁后特别讲到,在这呰原因之上还有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之问拒绝融资等原因,
主持人:不合作
高淑娟:对,因为金融危机,山西票号仿效外国银行,对资金进行回收,他们不对外融资,就加剧了市场1:金融的紧缺:当时英闽驻1:海的总领事有一段评论,这是《地下书》中所说的。他说,贸笏活动损失造成了许多钱芘的倒闭,在这年年初有78家,到年宋就剩10家了他分析倒闭扱终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山西票号的援助:所以我就想,年初78家,年末只剩0家,而这10家中,又特别突出了山西票号的作用,可见山西票号在当时以上海为中心的结算中心,已经占有很逭要的地位。
主持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淑娟:山西票号在淸末的金融地位,在滨下武志这本书中也有体现:因为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过后,中国政府大毋向外同银4借款,同吋还有战争赔款:而滨下先生还讲到了中同海关财政的资金流人问题,就是这笔钱是怎么样汇集起来的,他说地方的政府金库包括海关的收人等等,通常是通过山西栗号和海关银号送到山西汇兑的。所以山西栗号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外国银行其实是非常想进人中国的内地进行金融活动的,他怎么介人呢,就是通过买入山西的票据,开展资金调配。参加中同内地的金融活动。
主持人:也就是说外资在逐渐的渗透。
高淑娟:他渗透的渠道就是买人山西的票掘,滨下先生柱书中关于这些问题做了很好的梳理,而旦有大运的资料举证9《晋商》这部纪录片,就特别讲到1904年山西票号在全圃100多个城市,开了450家分号,而且经荷的金额高达7、8亿两内银,就连淸政府税收,很大一部分也是西票号汇兑和存储的所以讲?汇通天下,有酬利來”这个名声是一点不为过的。
主持人:汇通天下的名声来源,我觉得和晋商他们诚信经涔,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晋商精冲是密不可分的。
高淑娟:是的,这正是我们要说的,晋商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在全同形成这么大的规模,跟他们的管理文化,跟他们的处世衍学是密防相关的。这样我就(晋商想到了晋文化?当年它也是儒商的代表,我们说晋商之所以能够行天下,是因为他诚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