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29331000000047

第47章 对话: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讨论(16)

徐:大家讲的这些多我是个很大的启发,跟我讲的中国是个学术大宝库是一样的,更简练一些,真的是个金饭碗。自从费孝通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江村经济》是他无心地,他有心做的是异文化,本想做花篮瑶的,但他导师感觉到他做花篮瑶还不如做江村经济。整个人类学正在从原始文化转向现代文化,从原始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简单到复杂。马林诺夫三年在岛上,他想关心世界局势又回不来,他感觉更重要是研究现代社会、复杂社会,所以我分析因此他对费孝通《江村经济》特别欣赏。《江村经济》不过是在费孝通在很苦闷的时候,他姐姐给他的安慰,不是传统的中国农村已经有了乡村工业的味道。我专门去了开玄弓村,三十年代有那样的缫丝厂很不得了啊,可想而知为什么苏南模式都是从乡村提炼出来,是有历史渊源的。这样的金饭碗我们费老师首先挖了一碗饭吃了,所以马林诺夫斯基对他评价那么高。后来我们除了继续跟着费老的社区做研究外,人家弗里德曼搞了宗族研究我们就跟这他也搞宗族研究,他说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汉族社会要抓住宗族这个线索,他的材料是谁的材料呢?是林耀华的,弗里德曼又没来过中国。他是在非洲做研究,是想验证非洲的宗族,就把这个材料引过去了。尽管林耀华在国际上很有声望,但与弗里德曼关于宗族研究的声望比较起来差太远了,我觉得。西方就把弗里德曼关于宗族研究作为研究汉人社会最重要的代表。但后来对弗里德曼提出挑战地不是中国人又是美国人施坚雅,这个美国人提出市场的问题,他是在四川做的田野,正好是四九年四川解放前被抓住,资料被毁,回国后他凭记忆整理地。谁在中国挖了点材料出去后就变成某方面的(大师),按王铭铭将研究中国社会四大范式,社区、宗族、市场、民间宗教,难道研究中国社会就只有这四个关键词,就这四个范式就行了吗?我看还远远不行,你好比说中国社会特别是汉人社会本身内部差异巨大,但为什么汉人社会还是高度认同?没有客家人讲自己是独立的民族,北方人又怎么样,山西人又怎么样,没有人做这方面的文章,你在贵州安顺你猛一看他们是苗族,但是他们高度认同汉族,他们问根寻祖还是去南京。他们讲的话跟南京话差不多。所以在中国你作研究不得不研究族群,别的国家没有这么复杂。还有权力问题,在中国权力太厉害了,从古至今,这是政治人类学应该关心的。中国这个金饭碗你都不好好去探讨研究,它不是很宏大的,也是很微观,中观的,是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的东西。所以刚才大家的发言对我最大启示在:人类学与中国传统,与中国的什么传统有关?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传统,一个是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绕不过的,它太长了没有一个可以和它相比。美国历史就二百多年,英国历史再长也就是从中世纪,再往前就是希腊罗马了,中国传统谁都绕不过,人类学要研究中国必须研究历史传统。第二个就是思想传统,朱老师刚说到哲学思想传统,社会有社会思想传统,教育有教育思想传统,这些里面有很多是人类学的思想。所以我想司马迁也真是了不起,他写的《史记》就是做过田野的,在古代那样差的交通条件下,他到过泰山,到过岭南,四川,这些地方他都去过,不然他怎么写得出来呢?!所以中国人类学的思想传统或者中国的思想传统都是跨学科的,哲学的、历史的、教育的、伦理的等等都离不开。第三个是文化传统,中国传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文化传统,我之所以一开始不把题目定为文化传统或是传统文化,是怕把我们限制住了。今天听了几位教授的发言这点对我是个很好的启发。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各种行为方式的一种表达,如风俗习惯。春节是我们的一个文化传统,我们有自己一系列的民族节日,这个太重要了。西方和我国的节日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宗教性的,而我们的节日是比较人性的、农时性的。这些文化传统你能不说吗?看到韩国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一个“端午祭”,我们就着急了。要不是这样我们2008年还没有传统节日的假期,五一节也不象五一了,国庆节也不是国庆节了,都是黄金周。现在五一拿掉了,国庆节也总要拿掉,都成了旅游节。旅游节也不象旅游节,人家狂欢节狂欢地开心,我们根本不敢搞。本来南宁市要搞民歌节狂欢,后来又怕出事情,临时取消狂欢。还有经济传统,经济传统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自古以农为国,但有和草原文化、畜牧文化又有密切的关系,南北经济互补。说实话在古代中国离开马就没法走路了,马太重要了,现在宣传汗血马很厉害。游牧民族离不开茶叶,茶马把我们南北联系在一起,这是经济上的民族传统。我们民族太多元了。从古至今都是多元的,我很想数数从古至尽出现过名称的民族到底有多少,成千上万啊!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族群为什么不像欧洲那样成为分裂性的国家建构呢?为什么大一统总好似个趋势呢?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最有意思的就是民族传统,民族关系的趋势逐渐走向一体。汉民族只是多民族走向一体的过渡,中华民族有很长一个形成过程。你如果研究民族关系、民族传统你就可以发现现在世界为什么对我国的民族关系这么关注,这很有关系啊。现在打来打去就是民族的冲突,巴以冲突就是两个民族的冲突。怎么样像中国一样多民族走向一体,它有冲突但是合合分分,总是往一体方向走。欧洲走到现在才走到一体,我们中国早就在走这条路了。有人预测东盟也要走向一体,但是再过五十年、一百年走不走得到欧盟这样子还没难说。但这是历史的一种趋势,所以中国的传统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经济传统、民族传统或者还有其他的传统,这就为我们人类学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术宝库。我们如果从这些方面去考虑、考察,中国人类学就不应该像别人那样总是做一个微观的,做一个社区就完了,你社区能说明什么问题还不知道,如果大家都做社区就雷同了。正如朱老师讲地我们理论自觉意识太落后。所以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觉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人类学要发展,要像社会学那样快地发展,就必须有为,能够对世界人类学有贡献,必须要自己宏大的气势。这个宏大气势并不等于要像我们今天一样讨论一个具体一个宏观的问题。格尔茨他们也是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而我们中国学者恰恰缺少从特殊到一般的功夫。我们这个话题确实很大,但是我们是从人类学角度看,所以很想听大家的意见,今天我听了后有很多新的体会。下面大家还可以随便聊聊。

孙:我们国家为什么历代是个合的传统,刚才徐老师谈到我们那么多的族群、族为什么不分裂?汉族中也有那么多支系为什么没有分裂?这个问题当然是人类学要考虑的,但也不仅仅是人类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跟思想意识形态有关系。近代以前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下面都是分的,所谓政权不下县嘛,那靠什么来统治呢?乡村这一块,靠家族、宗族、村落来血缘和地缘组织自治。这块又是怎样自治呢?实际上中央政府是放权的,从知县到中央这一级只是有个总的总体思想,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就是个大一统的思想。以前人们总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因为专制中央王朝通过科举这种方式把儒家思想灌输到知识分子的脑袋里了,当知识分子做官以后,他的指导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就是“论语”,这招是很厉害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在京城做官还是在偏远的海南岛做官,你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现在的欧盟为什么容易统一呢,除了经济发展程度以外,欧盟各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比较一致,容易形成较为统一的指导思想。现在我很高兴我们国家意识到文化的价值,意识到由文化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现在我们把孔子也推介到国外去了,这是好事,也是早就该做的事。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的传播与反传播、渗透与反渗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我不知道当政的管理者意识到没有,事实上他们也在运用人类学的知识和观点。比如说人权问题,西方一些国家在联合国会议上对我国人权的谴责和高压,他们用的是“我族中心主义”,采取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标准和立场,而我们反驳说人权要和国情相结合,采取的是文化相对论的立场,这是典型的人类学态度。

我现在比较高兴的事情是,人类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提倡,人类学的思想,学理在慢慢地往别的学科渗透,比如说历史学,特别是新史学就吸收了不少人类学的思想。社会学里也吸收了很多人类学思想,比如质性研究,主体间性等,严格意义上说都与人类学有关。在西方除了人类学以外,其他学科都是主观客观对立的,是二分的,都是我主观的人来研究客观的物。所以,经济学观点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哲学观点是哲学家的观点。但人类学不是这样的,它是互动的,提倡相互理解的。从这点而言,人类学的方法其他学科也都在接受。

我前段时间对“中国式管理”“中国式思维”很感兴趣,在管理中有中国文化的东西。同时我还赞成钟年教授的观点,徐老师说的没错我们要关注传统,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但有时候我们也要赶潮头,要迎潮头而上。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是开放性社会,我们对外的开放度尤其是市场的开放度真的很高,我国是快速进入到大众社会、快速进入消费社会。现在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我们中年以上的人有的很难接受,还有“超女”“好男”等等,李宇春在海外,有些人认为她是民众选出来的歌手,把她当政治人物一样对待,虽然是个误解,但这本身就是个大众文化的产物。以前我们说能上台演出的人必是德艺双馨的。现在不一定,只要你唱得好、跳得好甚至扭得好都可以,英雄不问出身。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科技发展很快啊,同时人的思想也很新,多变。除此以外,还有“博客”、“播客”,我们很多学科还没有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的生活的影响,金融界感觉到了,管理界感觉到了,我们人类学还没感觉到。“博客”、“播客”把原来人与人的关系格局彻底打破了。所以我对我的博士生说,如果你不做传统的东西,不做乡村的东西,那有没有胆量用人类学的方法来做“博客”、“播客”研究?假如这个能做好的话,或至少能做成一定模样的话,绝对是个新的尝试。这种新媒体很厉害,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以前的平面媒体和电子传播,国家可以控制,现在新媒体难度就大多了。举大家熟悉的发短信,我提出个什么事情,召集个什么事情很快啊。然后是互联网。虽然有互联网守门员但守门员太慢。这里面有很多新的现象。西方有个人类学家,他把这块新传媒称为“民主参与式媒体”,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块啊,我们人类学以后应该加进去研究。我们一定要迎着潮头而上,站在制高点去,我们总不能老跟着别人后面说,正好西方人类学在这块研究也比较少。关注新媒体,关注电视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里面的影响太厉害了。所以我说传统固然很重要,但现代创新也很重要。我觉得我们年轻人要有大胆闯的精神,不能老钻在弗里德曼的理论里、吉尔兹的理论里,要钻出来立足于中国的事情,不仅是传统的东西还要有新的东西。因为你是在中国大开放状态下,外面文化大规模进来所造成的东西跟国外的还是不一样的,还有个交互的地方,关注这些对解释我们现实社会会有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对中国人类学理论也会有很好的延展,同时对世界人类学也能有所贡献。我们不是从传统中来找既有东西的补充而是要有大的创新。比如研究大众消费这块有没有中国的人类学学派啊,而不仅仅是只把中国作为一个案例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