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29331000000039

第39章 对话: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讨论(8)

罗:包括西方的也不一定是先进的,因为西方为什么现在人类学在反思西方文化,包括欧洲中心主义。我们现在的工业化是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形成的一种文明。刚才黄兴球老师讲在老挝,我们老百姓对自然的索取很少,现在老挝就那么一点地方,几百万人口,但它的生活环境非常的好。还有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地方,它过去很和谐,但是后来汉族迁进来很多,你看象内蒙古,内蒙古现在叫蒙古族自治区,实际上现在蒙古族现在就二、三百万人口,只占百分之十几,大量的都是汉族的过来,开垦了,使得草原沙漠化了。新疆,解放初期的时候最高的估计新疆的汉族不到百分之十,现在汉族你看大兵团,各地就几百万,(徐:有40%左右)。中央民族大学那个阿布都日思提跟我说汉族现在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就是整个汉族人口进来,整个生产方式带进来以后,破坏了他们原来的这种生产方式,所以塔里木河水也没有了,罗布泊的上游截流了以后,就开垦了,都干涸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在反思我们过去很多的传统是不是都绝对是落后的。

再一个就是刚才讲的政治制度,我们在历史上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政治制度,就是民族的自治,也是民族内部的控制,它能够实现这个社会的稳定。为什么过去我们讲少数民族地方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非常好,他整个社会没有什么大的。

徐:现在黔东南那里就是这样的。

罗:就是说象暑假我们去的贵州时,韩云非跟我们说,他说我们如水族过去就是寨老制,寨老用习惯法来控制,象现在我们的什么刑法、民事诉讼法,这个法那个法,什么自然法,都管不了的,过去的老百姓就是篱笆门,一脚踹过去都不懂踹得几层了的,它也没有锁的,现在木门、铁门,一层又一层的,都还不安心,包括那个窗,木窗、铁窗。包括我们去美国,美国都是别墅啊,他们的玻璃都不安铁桥的,我们又讲美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到美国去看,现在都是谁去美国,都是当官的子女去得多,老百姓有几个去美国的?这些人都在讲社会主义好,但这些人偏偏把自己的小孩送去美国。

徐:这很经典的……(微微笑……)

罗:是啊,所以说我们传统的治理社会控制的方式它有自己的优点的,过去很多少数民族都能够实现自己一个很好的社会控制。那现在好啦,我们那么多法,管不了,当然我们现在在反思为什么过去的习惯法能够有效的治理这些问题,它确实有它合理的地方,比如说,讲偷盗,水族的习惯法里规定,你偷一分钟和偷一万块钱的性质是一样的,这全村人到你家里去吃三天,他不打你,也不把你关到猪笼里面沉到河里面。

李:在龙脊那个地方最严厉的处罚就是把你赶出这个寨子范围。

罗:全村人去你家吃三天,把你的猪啊、鸡啊、米全都吃完,但是现在好啦。很值得反思。所以现在我们建立法治社会,德治和法治相并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用西方的一些反思理念,然后结合我们传统的也是一种法,我们的法和西方的法的概念不完全一致,就是说怎么样来反思我们这种传统,怎样来重新运用这个传统,来维护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另一个问题,我们用人类学来看中国传统,特别是现在讲到非物质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时,我们保护传统,人类学特别讲究主位客位,主位而且是本土人的解释,不是我们在那里瞎解释,格尔茨一讲的话它是解释的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当地人他是怎么解释他们的文化,我们在他们的解释的基础上再进行解释,现在我们的官员都不听当地人的解释就说我们来反思主位,文化的拥有者——主体,他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没有发言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都是我们所谓的专家,官员在那里构想出来的,这个生态博物馆,那个文化保护区,从来没有问过我们老百姓怎么看这个问题,就是包括挪威政府跟中国政府在六支搞的独角苗的‘梭嘎’人文生态博物馆,它就规定不准收费,不准照相收钱等等,那个馆长就说这个行不通,现在老百姓就是要收钱,你来我给你照相,那五块或者十块你要给,一块也得,我们过去的保护就是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你不管,你只管文化,那老百姓的你不要管,你们个个在城里住着空调房,喝着自来水,让我们住茅房,城里人都说这个好啊,这个要保护,这个不能动,老百姓它不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个事情你怎么保护应该尊重主体,促进它的文化自觉。就是刚才徐老师讲的费孝通提到的文化自觉。现在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一看到强势文化、西方文化、汉族文化以后自卑心理比较重,这确实是这样,这衣服不好看,这房子不好看,现在全世界的房子都一样,至少我们农村的房子都一样,钢筋水泥都很漂亮。是不是这样才好?现在就包括很偏僻的凉山阆仓,那农民山上的房都是这样,包括拉祜族的都是这样的。那是过去我们少数民族的确有一种自卑心情,这是没办法的。太弱势了,我们要向汉族学习才好,汉族也说,你们少数民族那些非常愚昧、应该汉化。象我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一个学生留言说,将来少数民族全部汉化,只剩一种民族就好了。我们的人类学、我们人类学者和政府在文化保护上怎么样促进文化所有者的文化自觉?费孝通提出了一个文化自觉,那自觉的途径怎么来解决?所以现在象龙胜、黔东南的地方,他们感觉得到我们的文化可以卖钱了。是不是卖钱了就是唯一的出路呢?但能卖钱了那也是一种自觉,但光有这种自觉还不够。象我去的彝族的村子他们织布,过去没人来买,现在有人来买了,而且很贵,几百元一套。

徐:苗族现在有一套苗服,全部是手工的,标价标了18万,他才懂得我的服装的价值在哪里。我想到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跟俄罗斯的克留科夫到金秀去,那时很多日本人到金秀去买服装,那时我们的瑶族人民还不知道他们的服装那么好,给日本买去,给你一千块钱人民币就好像不错了,但日本人拿回去卖很贵。他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那也是一种自觉。我再接着没讲完我的话,这次我们在成都开会的时候,参观了黄龙溪镇,有一个把糖做成花的一个小摊子,这是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过的,他的旁边有一个转盘,转到什么他就做什么,结果我花了两块钱转到一只鸡,我觉得鸡太小了,我看到旁边摆着的凤凰做得很好看,就要求他给我做,他说好,做凤凰不得,做凤凰的话要加钱,我问他多少钱,他说要五块钱,我说那行啊,我就让他做了一个凤凰。他做好了以后,我又说,我是属羊的,你能不能做一只羊啊?他说行啊,但也要五块,那我说行啊,就让他做做看了。结果,他做出来了,我说那羊不象,他马上回话说那不象那就三块钱了。呵呵……他也穿着唐装在那里做糖,他也懂得一点这些文化的东西,所以我讲文化的自觉,我们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认为西方什么都是好的,我小的时候有一分钱都会去转盘,如果转得一条龙,那就是很划算很好的东西了,不要以为西方的动漫是好的。我觉得现在的动漫对我们现在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太多了。像我们以前小的时候玩的都是带着一些体育性质的,好比说打陀螺,表演打陀螺现在到处有。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现在都很少见了,现在连小学的体育课都要减少次数了,就是怕出事情。我有一个工匠朋友,这两个月真是祸不单行,他老婆走在街上认都不认识人家,但人家跟她说:“你家有大灾大难”,他老婆就跟着人家走了,想着怎么样要破这个灾,别人说把你家里的钱带来,她就回去把家里的存折、耳环都给别人了,到了她醒过来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被骗了,这里就找不到人了。这过了两个月,他儿子在学校里打篮球,结果推了同学把同学的手都弄断掉了,家长要求赔五千,那工匠说不赔,那时是上体育课,但最后学校也还是让他赔了两千块钱,这段时间他自己又从楼梯上摔下来,摔断了手。所以我们老百姓的命运有时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所以刚刚李老师讲的我们人类学具有反思性是非常对的。人类学具有反思性,反思性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批判性。所以为什么政府它不喜欢人类学家,因为人类学家总是在提问、问问题,人类学是在批判当中不断前进的,如果没有对进化论的批判,哪里有传播论的进来,一直到现在,发展到了解释论、象征论。当然每一种学派都有它好的东西我们在继续用。这种反思性就让我们具有洞察性,让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所在,就像医院里的X光透视一样。像我们的西乡塘大道,还没弄好两年,它的绿化又全都换了,为这个我就曾经打电话给市长热线,跟他们反映这样做浪费太大了,他们却没有答复给我,倒是媒体的朋友跟我说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大了都没人敢说。

罗:呵呵,我没什么说的了。让韦老师说吧。

韦顺莉(以下简称韦):我今天是来学习的。刚才我们徐老师就人类学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提出相关话题让大家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李教授从传统的哲学和学科理念层面也提到了人类学在今天发展史上的重要性;黄老师、罗老师他们两人是从非常具体的方面来切入主题;我自己在这个听讲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启发。那么关于人类学之所以能在今天社会发展中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和能被我们认识,这确实跟人类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学术理念和学术精髓是有关系的。我们徐老师在前面的发言中谈到,如果说要宣传这次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话,实际上还是要强调它背后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十分赞同这种看法,因为只有考虑到人的生存,解决了人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发展,文化才能够进一步地完善。所以我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提倡人类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对学科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对社会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在文化自觉运动的过程当中,使人类学的发展更美好、更完善?如何促进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本土化呢?刚才谈及费孝通所提到的文化自觉,我想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去反思我们的文化。我们研究者更应该有责任致力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建构我们自己的理念,依托中国的经典古籍形成独到的中国话语,用中国的理念和中国的话语来与西方对话。我想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也是可以去努力做到的。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很有意义,而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如何做到人类学的本土化等等,因此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任重而道远。我就说这些。

徐:很好。

李:时间不多了,我们就讲到这里吧。

徐:好,下面我们就把时间开放给同学们,哪个同学要发言的?胆子大一点。

学生1:老师你好,我有一个疑问,刚才我听到说到儒家文化的时候,在中学时我所学的是儒家是以法家为基础,它到底多少文化是遗传孔、孟文化?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正不正常,它说的是以法家为基础的文化。不知道老师能让我有一个什么认识。

徐:我们韦老师是不是可以给他解答?因为你是研究古典文献的。

韦: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还是以儒学为主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并不是狭隘的“独尊”,并不是以它为“专一”,而是以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主干文化,后面还包括了很多其他流派的文化,所以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在儒家文化当中就有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同时还兼容了法家、道家等等其他思想学派的某些东西,应该说,儒家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具有强大包容力的学说。

黄:我补充一点,儒家学说对于人的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三纲五常”。在古代中国,“三纲五常”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是与宗法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有关系的。宗法制度从周代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后,在中国社会中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法制度强调的是在财产继承当中嫡传继承的真实要得到实行,必须是真生的男性后代才有权力继承财产。因此,就要求结婚的女人必须是贞洁的,必须有一整套和婚姻制度配套在一起的来保证嫡子的真实性的措施。儒学的“三纲五常”是与宗法制度的嫡传继承相互配合而起作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与法家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

罗:这个儒学是一个发展,孔、孟提出来这一个核心思想了,后辈也都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就是到了董仲舒时代它是一个新的阶段,到宋代的理学它又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那么到了现代又有所谓的新儒学,但那是开创时期是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