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金藻的生长和繁殖的生态条件,要求有较高的盐度和硬度。即盐度在4‰~5‰以上,氯化物含量在2克/升以上,水的硬度在40°以上,pH值为7.2~9.6。因此,海涂池塘、内陆盐碱地池塘常有发生。
三毛金藻呈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6~7微米×6~11微米。细胞前端有3条鞭毛,两条长的鞭毛约为细胞的一倍半;中间1条短的只有前者的1/4~1/3。鞭毛基部附近有一个伸缩泡。两个叶状的金黄色的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且常偏于细胞前半部。
[症状] 三毛藻可分泌溶血素和鱼毒素,当水中藻类密度超过3000万个/升时,水呈黄褐色,可引起白鲢、鳙鱼、鲤鱼大量死亡,鲫鱼也可死亡。鱼类中毒一般于清晨开始,首先是白鲢、鳙鱼、鳊鱼向池的四隅集中,驱之即散。随着中毒加深,草鱼、鲤鱼、鲫鱼和池塘内的其他鱼类相继都集中排列在池岸边水面附近,一般头向岸边,静止不动。这时白鲢、鳙鱼和鳊鱼已开始死亡。未死的鱼,当人驱赶时可暂时散开,但很快又集聚在一起,此时鱼类中毒已很重,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引起大批鱼死亡。临死前,鱼在水中侧卧,呼吸困难,呈昏迷状态。
[流行情况] 此病在浙江慈溪、上虞、绍兴、萧山、余杭、海盐等地的海涂池塘内发病严重,东北旅大、金州地区也有发现。近几年来在河北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及山东、宁夏、内蒙等地的池塘、水库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
1、发病鱼塘鱼转塘到其它无三毛金藻的池塘。
2、发病鱼塘泼洒碳酸氢铵或尿素,20克/立方水体或12克/立方水体全池泼洒。
3、硫酸铵,在pH值8.5~9.2,水温20~26℃时,3~5克/立方水体;当水温低于20℃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水温在9~15℃时,8克/立方水体,全池泼洒1次。
4、腐质酸钠溶液、柠檬酸解毒剂,0.75克/立方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用泼洒型维生素C、维生素C应激宁或氨基酸葡萄糖,0.75克/立方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用后适当换水。
六、水螅
[病因和症状] 水螅用触手捕捉鱼苗,使鱼苗致死。
水螅(Hydra)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呈细筒状,一端封闭,用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另一端隆起如丘顶有一孔为口,口的周围有细而中空的指状物,称触手,一般5~6条。身体上生有许多刺细胞,特别是在触手和口的周围较多,当刺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以突然射出刺丝并排出毒液。它是水螅攻击和防御的武器。水螅的身体具有极大的伸缩力,可以缩成一团,也可以伸得很长。水螅有两种繁殖方法,一种是无性生殖(即出茅生殖);另一种是有性生殖。
水螅常附着在水草、树根、石头或其他物体上,也可悬浮在水面下,以小型甲壳类、昆虫幼虫、蠕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也吃鱼苗。在饲养鱼苗的池塘里,如条件对它适宜时,就可大量繁殖,栖息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一旦鱼苗与其接近,它就用触手把鱼苗包住,使鱼苗致死。
[防治方法]
1、如鱼塘中发现有大量水螅,应将池中水草、树枝、石头等杂物消除,使水螅没有栖息的场所。
2、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7克/立方米,也可以杀灭水螅。
七、蚌虾
[病因]蚌虾又称蚌壳虫。目前在池塘里常见的有圆蚌虾(Cyclestheria hislopis)和狭蚌虾(Lepteseria kawachiensis)。前者近似圆殂,壳长3.8~4.5毫米,高3.5~3.9毫米,半透明,壳面具有同心圆,生长线6~7条,壳腺大而清晰。狭蚌虾为长椭圆形,壳长9.2~10.5毫米,高5.8~6.6毫米,透明,壳面具有17~19条同心圆生长线。
蚌虾一般生活在浅底的池塘、水沟或较深的水稻田里,并在这些水体中繁殖,发育史只有5~7天。它们的出现和消落是突然发生的,有时突然大量出现,数量之大,能使池水翻滚和变色,对10天以内的鱼苗危害很大,往往引起大量死亡。其对鱼苗的危害,主要表现:①在池水中大量出现时,翻滚池水,鱼苗遭受严重骚扰,无法正常生活;②消耗水中溶氧,引起泛池现象;③夺取水中养料,使鱼苗营养不足,生长缓慢。当鱼苗池出现大量蚌虾时,如不及时采取杀灭措施,会严重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八、剑水蚤和镖水蚤
[病因和症状] [病因]剑水蚤(Cyclops)和镖水蚤(Diaptomas)是鱼苗和一些鱼类成鱼的良好食料。但在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中,它们能击破鱼卵和咬伤刚脱膜的鱼苗。剑水蚤呈圆锥形,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头胸部呈椭圆形,由头部和5个胸节组成。背部前方有一个眼点,呈红色或黑、蓝色。腹部狭长,分5节,尾部后端有尾叉两个,各有羽状刚毛4根。镖水蚤一般比剑水蚤长且大一些。头胸部呈筒状,与腹部分界处较剑水蚤明显。尾部的后端有两个尾叉,每叉的末端5根长刚毛。剑水蚤和镖水蚤的种类很多,对鱼类有危害的种类有屠氏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ybowskii)、萨氏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长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oithonide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等。其危害程度随水中剑水蚤的多寡而定,严重时可造成鱼卵、鱼苗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在家鱼人工繁殖或鱼苗孵化过程中,进水口用60~70目的铜丝布或尼龙筛绢过滤,以防剑水蚤进入孵化器内。
2、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以0.5克/立方米浓度泼入孵化环道中,或对水源泼药,有一定效果。
九、水蜈蚣
[病因]水蜈蚣又名水夹子,是龙虱(Cybister chinenses)的幼虫。
水蜈蚣的体形为长圆柱形,具有一对钳形大颚,很像蜈蚣的毒螯,因而得名。头部略圆,两侧各具有黑色单眼6个,触角4节,躯干11节,前3节两侧有毛,末端具有尾叉2条。幼虫最初呈灰白色,以后蜕皮长大,体色转淡。成长的幼体约3厘米长,常用尾部倒悬在水面上呼吸。水蜈蚣是一种非常凶猛贪食的动物,经常用大颚将鱼苗夹死而取其体液。一只水蜈蚣在一夜之间能夹死鱼苗16尾之多,故其危害是十分惊人的。水蜈蚣对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则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鱼苗放养前10~15天,将池水蓄到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100~150克/立方米,可有效地杀灭蜈蚣和野杂鱼等。如鱼苗放养池塘后仍有水蜈蚣时,则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4~0.5克/立方米,杀灭水蜈蚣效果良好。
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向养殖水体排放的污水量也日渐增多。水中含有各种毒物,如不经过处理,必然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主要的毒物有以下几种。
一、硫化氢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通常在人造纤维、硫化染料、制药、鞣革以及含硫石油、含硫橡胶、含硫金属冶炼等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硫化氢。如直接将污水排入养鱼水体,必然引起鱼类大批死亡。硫化氢的毒素主要有刺激和麻痹作用。硫化氢在鱼体粘膜和鳃表面很快溶解,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可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硫化氢能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阻碍体内生物氧化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窒息。当硫化氢含量在6.3克/立方米时,可使鲤鱼、金鱼死亡,含量在10克/立方米时,4小时内可使所有的鱼类中毒死亡。中毒症状是鳃变紫红色,鳃盖和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悬浮于水的表层。
二、石油污染
石油提炼和石油加工厂的排污物,常含有酚和硫化物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油污物进入水体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能阻止空气中氧气进入水体。油膜在风力和波浪的作用下,逐渐掺和,形成油-水混合物,改变了石油原有的物理性质,在其氧化和溶解过程中,导致水中二氧化碳和有机物含量的提高,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通常1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4×105升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引起鱼、贝等水生生物的窒息。
三、酚中毒
酚是一种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接。按苯环上含羟基的多少,分为单元酚、多元酚,前者易挥发。
含酚废水主要来自于焦化厂、煤气厂、炼油厂、石油化工厂。这些工厂排放废水中的酚主要是树脂酚,其对鱼的毒性要比纯酚大得多。不经处理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入人工养殖水体后,可引起养殖鱼类大批死亡。酚能使细胞蛋白质发生性变和沉淀,而且酚易从变性或沉淀的蛋白质中分离出来,进而渗透入组织深部引起全身中毒。当水中酚含量为4~25克/立方米时,可引起鱼类急性致死。如水体中含酚量不高时,酚在鱼体内能产生积累作用,使鱼肉产生异味,0.02~0.03克/立方米时鱼肉变质。含酚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在水中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中溶解氧降低,酚的毒性也随之增大,在双重作用下,可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四、农药中毒
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很多,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砷、有机硫和其他无机制剂等。
1、有机氯
如DDT、六六六等化学性质较稳定,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对富含脂肪的神经组织、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发生毒害作用。DDT在水中溶解度约为1.2克/立方米,但水生生物和鱼类对这类物质具有极高的富集能力,经过鱼类皮肤、鳃以及通过食物链可把水中原有数量很微小的浓度累积到几万至几十万倍。特别容易集中在富含脂肪的肝脏和卵内,对鱼类繁殖是很大的威胁。草鱼、青鱼、白鲢、鳙鱼的亲鱼,常因受六六六、五氯酚钠等的毒害丧失生殖能力。
2、有机磷杀虫剂
敌百虫、敌敌畏等具有残留期短等优点,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鱼类皮肤具有明显的毒性,中毒途径主要通过鱼的呼吸、皮肤接触、吞食受污染的饵料等。当敌敌畏进入血液内即与血液内胆碱酶直接结合,作用非常迅速剧烈。乐果进入体内,必须通过肝脏,由肝脏转化才能发挥作用。有机磷的中毒症状是鱼类表现麻痹、行动缓慢,体色渐趋黑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3、有机硫杀虫剂
有机硫杀虫剂有代森铵、代森锌、福美砷、敌锈钠等。进入动物体后,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先发生兴奋,以后转入抑制,白鲢受福美砷中毒后,表现头部下垂。敌锈钠能刺激白鲢皮肤、鳃瓣充血、头部下垂及侧游。
4、有机砷杀菌剂
退菌特等的毒理作用和无机砷相同。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硫基,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减弱了酶的正常功能,阻止了细胞的氧化和呼吸,阻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引起肝、肾、心脏的损伤。
五、酸碱中毒
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pH值为6.3~9.0,其中以pH值6.7~8.6为适宜。过酸或过碱对鱼类都产生不良影响,如生长缓慢,容易生病或慢性中毒。过酸会侵蚀鱼的鳃组织,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粘液分泌增多,腹部组织发生充血、发炎;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使组织器官丧失功能;酸还能增加毒物和重金属的毒性。强碱能使粘膜肿胀、坏死,使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失去功能。
六、重金属盐类中毒
重金属如铅、锌、铜、汞、银、镍、镉、金、钴、锰等在水中达到一定数量时,对鱼产生毒害作用。毒害程度取决于该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污染水体后,其迁移转化具有一下特点:
1、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被水中胶质颗粒、悬浮物、泥土细粒所吸附而沉淀在淤泥中。
2、金属污染物质比较稳定,不宜被生物分解。
3、金属离子在水体中迁移转化与水体的pH值和氧化还原条件关系密切。
4、大多数重金属和某些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被生物和鱼类吸收,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如水中低浓度的汞被浮萍吸收后经24小时浓缩10倍,乌鳢食浮萍后经14天在其体内汞浓缩20多倍,草鱼食浮萍后经38天,浓缩汞达1166倍。其致害机制是,重金属离子与鱼鳃所分泌的粘液结合成为蛋白质的复合体,覆盖在整个鳃部并填塞鳃丝间隙,阻碍了鳃组织与水的接触,使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窒息死亡。同时金属离子通过鳃的表面,进入鳃内或体内其他部位,与体内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硫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酸盐,抑制了酶的活性,妨碍机体的代谢。
此外,含氯的自来水,虽含氯量很低,但对鱼有影响,常造成死亡。
七、化学物质中毒的预防措施
1、含有毒物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按渔业用水水质规定的指标排放。
2、排放废水时,至少必须进行鱼类48小时的试验观察,肯定排放废水对鱼类没有急性中毒后,才可排入附近天然水域,水产和环保部门要检查监督。
3、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养鱼是一项化害为利的事业,但要注意,污水中大量有机物分解后,会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或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