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学习目的
1.明确记忆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3.由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级信息加工和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三个阶段的分析,把握记忆过程的规律。
二、本章基本结构
三、本章学习要点
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再现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提取和恢复的过程。记忆与感知不同,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运用原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使其纳入认知结构的积极能动的过程,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2.记忆在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所有的心理活动,几乎都需要有过去经验的参与。记忆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接续的根本保证,它使个体当前的反映总是建立在以往反映的基础之上,由此个体心理才能由低向高得到发展。记忆是活动进行的重要保证,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应要在刺激消失之后才发生,倘若人不能记住刺激,那就几乎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记忆联结着人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生活须臾不可离的心理活动。
3.关于记忆的实质,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记忆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系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记忆的条件是重复和强化。格式塔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中留下的知觉过程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忆痕迹会由于脑的组织作用或深刻或淡忘。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编码、存贮和提取,其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及相应的存贮器,大脑可以把记忆信息用模拟表象、命题表象、符号表征等形式贮存起来。
4.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记忆内容的特点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显性记忆、隐性记忆;根据记忆加工水平和保持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后两种分类对于深入研究记忆信息加工的内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记忆生理机制的研究是生理心理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关于记忆的部位有机能定位说、机能整体说和功能模块说。关于记忆存贮的生理单元有刺激痕迹、反响回路、突触结构、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等多种研究。近些年,对大脑边缘系统海马部位记忆机能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
6.识记是记忆的首要阶段,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使其纳入瞬时、短时、长时记忆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将信息改变成为记忆者容易接受和记忆的形式,如将外界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电的刺激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语义信息以便于接受和记忆。识记中信息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方式主要表现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中,如视觉图像编码和听觉语音编码等。一种是按语义类别进行编码(或以语言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这种编码主要表现在长时记忆中。
7.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觉醒状态,识记的主动程度,加工深度,组块。
就识记的主动程度讲,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但当活动本身要求识记者对材料做深度加工时,无意识记可以达到和有意识记同等的效果。
加工深度指识记者对材料分析、理解的程度以及对材料编码、组织的程度。意义识记、归类、列提纲、系统化是提高识记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机械识记具有准确的特点,并且是幼年儿童的记忆优势,不可完全摒弃。
组块指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组块的容量直接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因而组块对识记的影响实质是已有经验对识记的影响,已有经验越多,每个记忆单位(组块)所包含的容量就越大,记忆的速度就越快。
8.保持是记忆的第二阶段。识记经验的保持贮存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再造过程。人在贮存经验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观点重建识记内容,使它能成为认知结构中的牢固成分。因而在保持过程中,存贮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数量的回涨(恢复)和减少(遗忘),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内容的简略或扩充、合理或歪曲。
9.保持阶段人们将记忆材料尽可能长时间地贮存在记忆中。长时记忆有多种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层次组织、更替组织等。
10.遗忘是保持的反面,研究遗忘的规律以提高保持效率是许多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后人在艾宾浩斯研究的基础上,又发现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对遗忘进程都有影响。
11.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解释。第一种是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第二种是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干扰主要表现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第三种是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和动机的压抑使一些内容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所引起的。第四种是线索缺失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提取线索,是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产生遗忘的主要原因。以上几种解释都有其合理因素,正是其中一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了遗忘。
12.针对影响保持和遗忘的因素,提高保持效果的条件和方法是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排除干扰,避免消极情绪和双重编码等。
13.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与回忆。
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与此对应表现为压缩的和开展的两种形式。再认是否迅速、正确和稳定,依赖于识记与保持的巩固程度、时间间隔、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主观期待、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
回忆从目的性上可区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从回忆过程是否有中介物参与可区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兼具有意回忆和间接回忆的特点。在回忆过程中人所采取的策略,将直接影响回忆的进程和效果。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可利用接近、相似、对比、因果等联想规律识记和回忆;定势和兴趣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暗示与回忆有关的内容是回忆的重要策略;与干扰作斗争也是回忆成功的条件。
14.记忆的品质包括正确性、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正确性是记忆最重要的品质,只有记忆正确,其他品质才有意义。敏捷性主要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保持的长短,准备性指需要时能否快速将所需信息提取出来的品质。
四、重点难点分析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
外显记忆: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相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面临的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
外显记忆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它的信息提取过程具有无意识性,充分说明人记忆中的某些信息会通过无意识重现的渠道给人以巨大的影响。如阈下广告效应,人际交往中印象的形成等都具有内隐记忆内容的影响。
内隐记忆的形成规律及利用是当今记忆研究的热点之一。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其关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在编码、贮存和容量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信息首先进入瞬时记忆。此阶段是直接反映刺激物的物理属性的感觉编码,感觉编码是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映像,所以信息A在头脑中只是一些在一定位置上相互交叉的线“A”。瞬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较大,但如果没有注意就不能进入意识范围,经1秒左右就消失了,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便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主要是听觉编码,即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信息在这里已不是直观的空间笔画结构“A”,而是可以呼出其声的“ei”。短时记忆中信息容量较小,如无复述,1分钟以后就会遗忘,如经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便进入长时记忆。复述可分为机械复述和意义复述两种,意义复述使记忆内容更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并利于提取。短时记忆是唯一处于意识状态的记忆,它不光是瞬时记忆的信息经注意、复述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的通道,也是加工当前输入信息和长时记忆信息的场所,因此又称为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主要是语义编码,即将短时记忆中以声音或图像形式存在的信息转化为概念的或有意义的形式。所以A此时可能成为A字母、A等级及其他。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就退出意识范围,所以我们并不是时刻记得或意识到我们记忆的全部内容。当活动需要长时记忆中的某种信息再现时,实际上是从长时记忆提取到短时记忆,人们才能重新意识到它们。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会遗忘,表现为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3.记忆的机能定位说、机能整体说和功能模块说
是关于记忆信息在大脑中储存部位的三种假说。
机能定位说:记忆是大脑中某些特定部位的固有功能。
机能整体说: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并不和皮层上某个特定部位相对应。
功能模块说:不同的记忆类型分别对应于大脑的不同部位,这些部位由于不同的组合而产生不同的记忆功能。
对上述各种假说都不应简单否定和肯定,而应既从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又从各个部位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综合研究;并且不仅做宏观研究,同时进行分子水平的微观研究,才能最终揭开记忆的生理奥秘。
4.神经元内核糖核酸与记忆
是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记忆生理机制的一种假说。
各种细胞都含有两种重要物质――去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主要由DNA构成,DNA带有构成生物体每一种细胞的蛋白质的信息密码。但DNA本身并不制造蛋白质,而只是复制本身和制造RNA,这样就把信息密码传给了RNA。RNA的功用是合成蛋白质,RNA的结构如果发生了变化,制造出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变化,细胞的结构和机能也会发生变化。神经细胞亦不例外。据此有人认为,如同RNA经DNA传递能够携带遗传信息一样,它也能携带由学习得到的记忆信息。学习可以改变RNA的细微结构,并由此可能通过―千万亿种有特色的形式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因此该假说认为,RNA是记忆的存贮单元,长时记忆是以蛋白质合成的方式存贮信息的。已经有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报告称,把促进RNA产生的化学递质注入到动物脑内,提高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5.记忆测量的方法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记忆力测量主要有再认法、回忆法、节省法和重建法。各种方法对记忆保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回忆法: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量/原来学习的项目量]×100%
再认法:保持量=[(认对项目量-认错项目量)/呈现材料的总项目量]×100%
节省法:保持量=[(初学时间或次数-再学时间或次数)/初学时间或次数]×100%
重建法:保持量=重建的次序同原来材料排序之间的符合程度
其中,节省法(重学法)由艾宾浩斯首创,是历史上第一次用心理实验研究人的记忆规律的方法,也是几种方法中对人的记忆保持量进行最大限度“挖掘”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学习者学习一个陌生的材料达到刚刚能够成诵所需的时间(或次数),然后间隔一定时间让学习者重学这个材料,将先后两次学习所用时间(或次数)相比较,重学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便是记忆的保持量。这项记忆实验的做法是提前备好等质等量的多个学习材料,对每个材料进行初次学习后,间隔不同的时间进行重学,记录每个材料重学节省的时间或次数,描出相应的曲线,就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是:识记之后如若不复习,就会发生遗忘,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以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而得出的,后人又用多种性质的学习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基本证实了艾宾浩斯所发明的遗忘规律。但也发现,在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中,由于可以与学习者原有经验发生意义同化,所获得的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的经典曲线有较大不同。
6.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在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大量遗忘的重要原因。
在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似性大时,后摄抑制较明显;如先学习材料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后学习的材料时,后摄抑制的作用会减少。
在一个较长材料的学习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材料难于记忆,主要是由于学习中间位置材料时,受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双重干扰所致。
7.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之后的附加学习。如读一首短诗,某人用10分钟学习到刚能背诵为低度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学几分钟便是过度学习。
研究表明,想要长时间地保持记忆材料,适当的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过度学习量以比刚能达到成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如上例,学习10分钟达到刚能背诵一首短诗,再多学5分钟就是适当的过度学习,过少不足以阻止遗忘,过多则不经济,也易引起厌烦情绪。
8.双重编码与双重提取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才能有效地保持和提取。而编码主要有对刺激的物理特性的形象编码(图像、声像)和对刺激意义的语义编码两种形式。如果对一个材料不仅有形象编码而且有语义编码,被称作双重编码,双重编码的材料更能持久保持,而且在回忆时,借助于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也利于信息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