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家长更应该多个给孩子一点鼓励、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进步了。这样做孩子会知道你们是爱他的。也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用故事引导孩子
孩子犯了错,有时候打骂是不管用的,家长何不尝试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领悟。这样孩子会从内心明白哪里错了。
014、唠叨不休和餐桌训子
【开门见山】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不错,但是家长苦口婆心的唠叨对于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家长的忠言如果控制不当变成唠叨,就只会让孩子感到“逆耳”,不一定能做到利于“行”。所以说餐桌上唠叨就更加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引以为戒】
镜头一:艳艳,今年13岁,因为性格孤僻内向,平时不喜欢和同龄孩子交往,所以同学给她起外号叫“洪七公”。由于艳艳成绩不好,因此常遭到母亲的唠叨她要好好学习。艳艳对母亲整天唠叨非常反感,两人经常发生争吵。一天艳艳放学回家后,刚进家门,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打开电视坐在客厅里看全国热播的短剧《家有儿女》。这时妈妈叫她去做作业,当时她被剧情深深地吸引了,看到电视里面的几个孩子每天都过得那么开心,艳艳很羡慕。这是母亲看艳艳没去做作业,就很生气,但是一个孩子又舍不得打,就坐到艳艳旁边开始唠叨起来。听到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艳艳无法一心一意地看她喜欢的短剧了,她就和母亲争吵起来了。艳艳对母亲说:“妈妈,我半个小时就看完了,看完了就马上去写作业,不行吗?”妈妈说:“每天都看,这有什么好看的啊,看完这个想看那个,这也没个头啊,你赶紧去写作业,现在学习是大事,现在耽误了学习,将来可怎么生存啊!”“妈妈,以后是我自己的事情,怎么生活和你没关系。”妈妈听到这里非常生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我现在说你不都是为了你好吗?我图什么呀!每天辛辛苦苦地干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省下来给你花,不就是想让你考上大学吗?”妈妈说着,就把电视的电源关掉了,让艳艳赶紧进屋去做作业。当时艳艳很气愤,心里想干脆杀死她算了。当艳艳见母亲去草屋取草时,趁机去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尾随其后来到草屋,趁母亲不备连砍数刀,又从颈部将其头颅砍断,用袋子装好丢到另一间老屋。
镜头二:一位小学生说:“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避免不了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如果我考试成绩有一次不理想,妈妈就开始唠叨不休。虽然她让我吃饭,但是在我吃饭的时候就没完没了地教训我,我在饭桌上一句话也想说,有时连续几天都是这样。妈妈的唠叨和教训让我没有食欲,心里特别难受。有时候母亲一开口我就感觉饱了,什么都不想吃了。有的时候我感觉妈妈好像存心不让我吃饭似的”。
【专家点评】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整天把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挂在嘴边,整天在吃饭的时候教训孩子,只会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做过一种动物胃液分泌的实验,是为了说明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影响胃液分泌。他将一支管子通过狗的腹部插到胃里,胃液通过管子流到准备好的试管里。当给狗吃东西时,突然将一只猫放在狗的面前,这时狗的胃液就停止流出,当把猫拿走时,狗的胃液继续流出。同理,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受到训斥,也会产生不愿意回家吃饭、害怕同父母一起吃饭等心理障碍。相反,也有专家经实验证明,愉快进餐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餐桌上训斥孩子,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害,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家长出于关心孩子会经常唠叨。这是出于一种爱孩子的本能。家长认为这是为孩子好,为孩子着想。因为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做事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家长会不断地提醒孩子。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唠叨不休:“出门衣服要多穿;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吃饭不要边看电视边吃;放学了不要在学校逗留,早些回来……”这类母亲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小不点,对孩子事事不放心,不敢放手让他受点苦,去经历风雨,不放心他独立做事。唠叨的结果是:一是让孩子感觉家长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二是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反正有人提醒我,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
唠叨不休和餐桌训子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不仅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更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经常唠叨不休和餐桌训子。下面给犯这样错误的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教子有方】
1、餐桌上找一个愉快的话题讨论。
吃饭的时候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机会,但要尽可能和孩子交流一些愉快的话题。现在信息很多,父母和孩子每天都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在吃饭的时候适当的交谈一下,既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父母们也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的心理,与孩子缩短距离。
2、适当的播放就餐音乐。
适当的播放柔和的音乐能让孩子在就餐时的心情舒畅,环节压力。就餐听音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呢!
3、家长和孩子平等地交心。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但一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认识孩子需要什么,不要盲目的唠叨。这样孩子也能才能健康成长。
015、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开门见山】
有这样一句描写意志力的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不可能一步登天,能获得成功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家长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最终将导致孩子一事无成。
【引以为戒】
镜头一:安琪今年已经16岁了,她爸爸是公司总裁,妈妈是公务员。父母给她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她在家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不最近她很喜欢韩国歌星宝儿,本来很喜欢宝儿的歌,整天跟着妈妈说,要找个老师教她唱歌。妈妈听了女儿的想法,毫不犹豫地找了个很出名的声乐老师来家里给女儿授课,但是没过几天,安琪在看到宝儿拍的MV里跳的舞蹈很好看,就对舞蹈产生兴趣,就不想学唱歌了,非吵着闹着要学跳舞,爸爸妈妈在她的软磨硬泡下,送她去了本市最好的舞蹈班,安琪如愿以偿。但是没过多久,起早贪黑的训练让安琪产生了厌烦心里,过几天她就以自己身体胖的理由和爸爸妈妈说不学舞蹈了要学钢琴,家长爱孩子,就顺女儿的意思给女儿买了钢琴,请了老师。没出一个月,安琪又开始厌倦了……最后一事无成。
镜头二:小宁同学个性很强,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原因是因为他性格浮躁,做事虎头蛇尾,缺乏耐心和意志力。平时总是作业写到一半就去看电视,课听到一半就会胡思乱想,爱和同学斤斤计较,缺乏耐心,嗜好表扬的他却不能自律,外强中干,意志力非常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因为意志力薄弱的原因,虽然孩子的头脑聪明,但学习却不是很理想。
镜头三:上语文课时小多总爱开小差,不积极思考问题、爱发呆。下课时,午自习时不能认真复习功课,脑袋里总是总想着出去玩了。今天的晚自习,他认为自己尤其上的不好,总想讲话,可又开不了口,还总想发呆、睡觉。现在的他感觉自己难以克服玩。总想玩,却克服不了自己。有时上课想,下课又玩。做作业时,勉强将其做完,之后又想着玩。他的成绩又下降了不少。总之,就是一个“玩”字害得我学习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下降,使他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却不知道怎么办。
【专家点评】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有的家长怕孩子委屈,所以孩子要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家长忽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首先,在学习上,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孩子天生是聪明的,但是因为没有意志力,整天边学边玩,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直线下滑。
其次,家长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会导致孩子稍稍碰到困难,哪怕是小小的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失去勇气和信心。更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了不良情绪。
最后,孩子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今天要学画画,明天要学弹琴。过几天又要学书法,没过一个月又厌烦了,又要学跳舞过几天又腻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与自然环境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生活让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也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但是,孩子发展不成熟,兴趣不稳定,表现为看见什么想学什么什么,但学了一段时间就因厌烦而放弃,结果一事无成。
常言说的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是走想成功的一大保障。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重视,对于此问题,笔者将给出家长几点具体建议。
【教子有方】
1、教孩子名言警句、给孩子讲伟人的故事
家长多教孩子名言警句,帮助孩子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给孩子讲伟人的故事,帮助灌输他们要有坚强意志的思想,让孩子明天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恒心和意志力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遇到多打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有始有终。
2、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和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让孩子每天按照计划做事情,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很多孩子因为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放任自流。
3、要求孩子每天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日记是让孩子回顾当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事虽小,却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定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4、表扬法
赞扬、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孩子的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对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在让孩子完不成计划时,家长要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
016、责骂、吓唬甚至体罚孩子
【开门见山】
尼采曾经所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德乃是非道德性的结果。为了让道德价值取得统治,一定要有非道德的力和欲望的帮助。道德价值的形成乃是非道德的欲望和考虑的结果。”其实教育孩子是一样的道理,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父母责骂、吓唬以及体罚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里、损伤自尊心、妨碍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引以为戒】
镜头一:周末晚饭后,芳芳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妈妈发现厕所灯没有关,马上怒气冲冲的转向芳芳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就是不长记性,又没关灯。”芳芳随口回答了一声:“妈妈,不是我”就接着看电视。妈妈看见芳芳还在看电视更加气愤:“不是你,还能有谁啊?整天颠三倒四的,除了看电视什么也不知道”,芳芳很委屈就和妈妈顶嘴说:“凭什么冤枉我?你又没亲眼看见,我吃完饭就在看电视根本就没有上过厕所,你冲我吼什么?”妈妈更加生气抬手就打了芳芳一耳光……
镜头二:乐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这天妈妈临时辅导孩子学习,让乐乐背诵并写下前几天刚教会的一首诗,然而乐乐想了很久,却怎么也写不出来,妈妈见状火冒三丈,挥手便打了乐乐几个耳光。随后乐乐去上厕所,而当她从厕所出来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头部重重磕在了地板上。妈妈一看更加生气,大骂乐乐不想学习,借口上厕所还故意摔倒在地,对她又打又踢,还把乐乐的头又重重地撞在了地上,乐乐当即陷入昏迷状态,四肢开始抽搐,呼吸急促。送到医院后不治而亡。
镜头三:隔壁张哥这几天非常烦恼,原来,他的儿子小建因沉迷网络竟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一年前,当他发现小建有沉迷网络世界的迹象后,也曾语重心长地跟他谈过心。可是,几番谈心教育却丝毫不起作用,心急如焚的王女士发怒了,他抬起的右手重重地落在儿子的后脑勺。
挨打后的那几天,儿子很乖,不再上网了。可是不久她发现,儿子是背着她偷偷上网,愤怒中的张哥继续对儿子实行体罚。谁料想最近一段时间,小建干脆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不愿回家。
【专家点评】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可能什么错误都不犯,一旦他们犯了错,总会试图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只不过是为得到父母对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但是如果父母不理解,反而责骂,甚至体罚孩子,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对父母的这种“专制”做法,孩子敢怒不敢言,以后孩子即便有正当合理的理由也不敢再为自己申辩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的批评教育就再起不到无任何作用。还会产生以下不良后果。
1、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不正当的责骂体罚,势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说东我就偏往西。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即使有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向父母解释了,任凭父母怎么责骂,只会把这些话当做耳旁风。
2、说谎话
不当的责骂、吓唬、体罚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在家长面前说谎。有些孩子在家长的威胁下,产生一种“好汉不吃眼前亏”心理,犯了错,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而说谎话,蒙混过关。
3、伤孩子自尊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家长的训斥、责骂、体罚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主要是指家长不正当的训斥、责骂、体罚伤害了孩子的人格,最终导致孩子丧失上进的动力。
4、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心智和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家长尖酸刻薄的话语、讽刺甚至体罚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担惊受怕的心理,他们会越来越怯懦,不去不去独立思考问题,只会机械的根据家长说的去做。到最后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完全丧失处理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会和父母争辩。当家长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就责骂、体罚孩子,让孩子不能真正明辨是非,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造成孩子认识上的偏差。
6、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家长因为某些小事,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打骂孩子,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会变得比较粗暴,甚至会去伤害他人,也有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教子有方】
1、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