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子不可忽视的101个误区
29310300000036

第36章 不要随便与陌生人说话(3)

3、不要娇惯孩子,让孩子懂得好东西要与他人一起分享。

088、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开门见山】

孩子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游戏玩耍,常常会出现摩擦,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分歧。有些家长看见这种情况发生时,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充当调节者,家长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引以为戒】

周末晚饭过后,李哲协同爸爸和妈妈到院子里打羽毛球。一到楼下,李哲看到旁边球场上有一群同龄孩子在打篮球,就把拍子交给妈妈,兴高采烈地跑去加入他们的行列。父母就在楼下乘凉聊天。

可是只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的争吵声打断了夫妻的聊天。因为离得远,根本听不清楚孩子们在争吵什么。爸爸注意到李哲很激动地对着一个高他一头的男孩子连说带比划,一个劲儿地指着边线,好像在说那个男孩出了边线犯规了,而对方死不承认。那个男孩子嘴里也在嚷嚷什么,还抬手推了李哲一把。周围的其他孩子,也都站在两方不同立场上跟着争吵。

爸爸把球拍交给夫人,急忙走到球场边。他拉过一个围观的小朋友打听情况,果然如他猜测的一样。高个男孩的一方把球打出边线,却不承认,于是双方就吵成了一团。正在这时,只见那个高个男孩和他一方的几个孩子,开始推搡李哲一方。因为对方个子高,身体强壮,李哲和其他几个小孩子被推倒栽了跟头。

爸爸几下拨拉开人群,冲了进去,先把倒在地上的儿子扶起来,然后一把拉住带头打人的高个男孩:“你犯规,还带头打人?”见他一脸的不服气,更来气了:“你是不是这个小区的?你的父母呢?赶紧把他们叫来,得让他们好好管管你!”

因为李哲爸爸的干预,孩子们不再争吵了。他拉住儿子:“打架都吃亏了,咱不和他们玩儿了,回家!”儿子嘟囔说:“我们的事儿,不要你来管?现在就是你让我玩儿,我也不玩儿了!”

【专家点评】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不对的。孩子们正是在这种交往、合作、争议、摩擦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会合作、配合的。孩子之间的摩擦、分歧,有时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说清楚谁对谁错,孩子们也并不会真的把摩擦放在心里,他们在眨眼之间就可以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办法,又玩儿到一起了。如果这时家长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并插手其中,其不稳定的情绪反而事情复杂化了。还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首先,如果家长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使孩子间的摩擦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事情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其次,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亏,经常庇护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那么,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会缺乏主见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同伴交往出现障碍,这对孩子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再次,如果孩子之间曾发生过摩擦,不要制止他们再在一起玩耍。孩子本来就不定性,很快就能够尽弃前嫌,和好如初。父母的阻止反而使孩子之间的正常关系和交往变得不正常。

最后,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父母的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会使孩子觉得他们的尊严受到了侵犯,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伤害。父母介入的孩子会因为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而对父母反感、不满;其他的孩子还会因此看不起他,嘲笑他,使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由此可见,家长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不对的。那么,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呢?

【教子有方】

1、家长看到孩子发生矛盾,不要急于介入,静观其变。

如果遇到孩子之间发生摩擦,父母不要怕孩子吃亏,急于介入、阻止,更不要去判断谁对谁错。可以在一旁注意观察,只要孩子之间的矛盾没有发展到尖锐、激化的程度,不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危害,就不必去干预。当发现双方的冲突十分尖锐,家长只需把双方分开,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避免更大的冲突产生,让他们冷静下来,避免互相伤害。

2、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

不要在孩子的面前随便评论孩子之间的冲突。如果证实是自己的孩子错了,不要偏袒,要让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向别人道歉;如果是对方的错误,家长需要开导孩子,对别人要以宽容、大度的态度与人相处,鼓励孩子主动和对方消除误会,建立友谊。

3、教会孩子主动避让。

如果孩子在发生矛盾中,对方的确遇到很没有公共道德、没有规则意识,父母要指导自己的孩子主动避让,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必要时请求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和保护,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089、对孩子的交友不闻不问

【开门见山】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由于年龄小,思想发育不成熟,品质与个性尚未定型,言行举止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熏陶感染,此时一旦交友不慎,就会遗憾终身。家长对孩子交友不闻不问,孩子一旦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将导致孩子违背师长的教诲,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引以为戒】

镜头一:十五岁的杨帆在一次同学的生日宴会上偶然认识了一个社会上的混混小张,小张出手大方,当日在场的所有人都叫他张大哥。自此以后,张大哥就经常请他去酒店吃饭喝酒,还经常去游戏厅玩游戏。由于父母忙于照料自己的生意,根本没时间管他。很自然地张大哥也就成了杨帆的好朋友和崇拜对象。一天,张大哥又一次来学校找他,说要请他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张大哥一直在叹气,杨帆问:“为什么总是叹气啊?有什么事吗?”张大哥说:“最近总有一个小子和我过不去,我不方便出面教训他,就憋了一肚子气。”杨帆听罢,挥舞着拳头说:“你不方便,我替你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我。”张大哥顿时眉开眼笑地拍了拍他的头说:“是好兄弟!”。下午放学后,在张大哥的指引下,找到了那个和张大哥过不去的小子,杨帆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脑袋猛击下去,随之那人倒在了血泊中。而杨帆等待的是法律的惩罚。

镜头二:蓉蓉是个很乖的孩子,从小到大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农村老家。长到十五岁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忙于事业的父母不得不为孩子的将来考虑,把孩子接回城里读书。刚从农村走进城里的蓉蓉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她从没见过车水马龙的街道,闪烁的霓虹灯,耸入云端的高楼大厦。父母在家附近帮她找了个中学,蓉蓉刚进学校的时候,很刻苦,成绩非常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邻班的一个同学,这个孩子成绩很差。但是她很能打架,别人谁也不敢欺负她。蓉蓉很崇拜她,不久便和她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有时候那个女孩叫她一起出去玩,蓉蓉也从不拒绝,每次都接受邀请就一起去玩。渐渐地,蓉蓉的心变野了,她不喜欢学习了,还时不时地旷课,成绩直线下滑。在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全部都开红灯,不得不留级。

【专家点评】

家长们有时候把目光只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关注孩子的交往。当我问几位家长:“您对您孩子的交友情况了解吗?”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对此做出正确的回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交际随之发展。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孩子因知识不断积累,自我意识会不断增强,他们不喜欢被老师、家长管,不喜欢受束缚,从而产生了一种想摆脱受管教的心理,喜欢和自己身边的朋友交往,相互倾诉心中的喜与悲。这个时候,在孩子彼此心目中,“朋友”越来越成为崇高的字眼。同龄人的兴趣爱好比父母对他们影响还大,孩子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得到同龄人的重视和赏识,有些孩子因年纪小,在交友过程中选择不慎,受到所为“朋友”的不良习惯或嗜好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导致学业荒废,甚至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孩子年龄小,思想发展不成熟,看人和事能看见表面,根本认不清本质,所以还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的交友不闻不问,应该关注孩子怎样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家长要指导孩子结交“良友”,笔者将给出以下建议。

【教子有方】

1、关注孩子的交际,鼓励他们交一些可信赖的朋友。

家长首先要对孩子交友给予一个正确的态度,注意孩子平时和哪些人交往。孩子带朋友来家里,要以诚相待。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不难发现这个孩子的品行。例如,如果孩子的一个朋友来了,举止轻浮,说话不讲礼貌,在一起聊天也是说吃比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注意,要引导孩子正确地选择朋友。相反,如果孩子的朋友说话很有礼貌,谈吐大方,他们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就要鼓励孩子交一些可信赖的朋友,促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2、一旦发现孩子交了不良朋友,及时干涉制止。

家长一旦发现了孩子的“朋友”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和正常学习。就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将恶劣的后果摆在孩子眼前,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求得和孩子的认同。

090、无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开门见山】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娇惯孩子。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心里没有他人的存在,不会关心老人、父母和同学。孩子长此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缺乏信心的不良性格。所以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是值得每位家长关注的。

【引以为戒】

镜头一:林老板有一个独生子叫福生,由于林老板夫妇做生意很忙,没时间带孩子,就请了一个保姆带孩子。林老板交代保姆儿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就这样夫妻俩很少有时间陪儿子。他们认为唯一可以补偿儿子的方法就是尽量地满足儿子。就这样,孩子慢慢长大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林老板专门给孩子配了一辆转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没过几天,林老板就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大体内容是和他反映儿子和园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不太好,让他赶紧过去一下。林老板听到这里,急忙放下手里的一堆文件,开着车子奔向幼儿园。老师说:“福生要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听他的话。只要有一个不听的,他要么就哭、要么就大吼大叫、要么就打人。上课时如果有他会的问题,老师没有提问他,他就发脾气。课间的时候,只要是他想玩的玩具,谁也不能和他一起玩,什么时候自己玩够了才给其他小朋友玩,中午吃饭的时候,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全部拿走……”林老板听着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陷入了沉思。

镜头二:小萍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了,平时少言寡语,孤独冷漠,不喜欢和人接触,不喜欢集体生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关心别人,不喜欢和同学相处。有一次在一次班级郊游野餐中,班里集体交钱买食品和饮料,开始同学在公园里玩耍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坐在草地上,同学喊他一起玩,他理也不理。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将自己爱吃的薯片、鸡腿、百事可乐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包里,拿到一边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的同学们。

【专家点评】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导致孩子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源就是家长的溺爱。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就一味地给予,把孩子当成家里的“太阳”。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这样被宠爱,渐渐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性格对孩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私自利

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眼里就会只有自己,一切以自己为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只会想着自己,忽视别人的感受和存在,无论什么,只要是他们想要的,甚至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都会去夺取。

2、孤独、冷漠

孩子习惯了被家长照顾、被宠爱,这样的孩子心里只有“我”,没有别人,也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在他们心中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也很少有感恩的心。所以在群体生活中很不得人心,慢慢地便会脱离群体,变得冷漠、孤僻。

3、不合群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吝啬付出、不喜欢过集体生活,因此在和人相处中,很难与他人合作,在社会中会受到排斥,不合群。

鉴于以上后果,家长要十分注意,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从小给予正确的培养与教育,不要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点,下面将给出几点建议。

【教子有方】

1、让孩子学会付出与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分享与付出。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多说一些贴心的话,交给孩子诚实的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而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孩子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献出一份爱心。

2、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父母要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集体的力量,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集体而单独存在。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和见识,才能完善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3、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而对待外人,家长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这样孩子才能从内心里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喜怒放在心上,彼此的关心也会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与此同时,还要能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关心他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品德,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4、教会孩子关心集体

孩子终究是要踏上社会,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的观念,在集体生活中与同学友好相处,把集体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从集体利益出发,关心同学,关心老师,久而久之就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如果可能尽量让孩子多组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