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各位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1、支持孩子读杂书。
在阅读课外书方面,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读杂书的习惯,使孩子能在多方面发展,知识体系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孩子的全方位健康发展。
2、帮助孩子做出选择。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年龄还小,对书的判别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寻找一位富有激情的导师,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会使他们看到,世界那么的大,而属于自身的东西还很少,使他们产生一种对知识强烈渴求的欲望,从而养成读杂书的习惯。
3、要有耐心,找到孩子需要的东西。
孩子往往缺乏耐心,或许在他们养成了读杂书习惯的时候,已经走进了误区。因此,家长要教导孩子,在对自己需要的东西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盲目。读正书也好,杂书也好,有目的地读,收益才大;寻求一时趣味,于身心都没有多大好处。
004、艺术教育可有可无
【开门见山】
受智育一极化的片面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绘画、书法等美育课程不能使孩子考出更高的分数来,所以并没有用,于是也就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甚至阻止孩子参加这方面的训练。
【引以为戒】
镜头一:小雯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她很喜欢书法,字写得很漂亮,终于期末考试顺利结束了。小雯想利用这个假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书法小组,而爸爸却以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成绩未考一百分为理由而一口回绝了。小雯缠着爸爸,硬要参加,爸爸先是对她说教,后来爸爸生气了,就对小雯吼道:“看看你现在的学习成绩吧!前十名都没考到,还练什么书法?学习这么紧,哪有闲功夫去学什么字?书法学习是书法家的事,小女孩儿想当书法家?”就这样,小雯的正当要求被爸爸无理拒绝了。小雯赶到很失落,虽然在假期在爸爸的监督下每天都学习,但是脑袋里一直想着去书法班这个事情,虽然经过一个假期的恶补,但是小雯的成绩丝毫没有起色,父亲因此感到很困惑。
镜头二:王伟读初三了,学业相当紧张,每天都在书山题海里作战。除了学习,他还特别喜欢唱歌,因此总想在学习之余,看看电视里他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或是自己播放买来的CD,里面的MTV更让他沉醉。但有一点让他很郁闷,那就是父母在家的时候,绝对不允许他能坐在电视机前,否则就会挨揍。实际上王伟很有唱歌天赋,音乐老师也曾选他参加学校的卡拉OK大赛,还拿了个二等奖呢。但是,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爸爸妈妈时,他们不但不替他高兴,还说他不务正业,整天催促他学习。现在只要他一哼歌,妈妈就会大嚷:“你乱叫什么?难听死了,做作业去,看书去!”每次听到妈妈这样说,都会使王伟如冷水浇顶,全身透凉。
有一回,王伟在家里情不自禁地边做作业边哼起歌来。妈妈听见了,猛地冲过来给了他一耳光,并且不由分说把他存了好几年的歌本撕得稀烂。这一次彻底伤了王伟的心,从此他在家里变得少言寡语,再也不唱歌了。
【专家点评】
孩子提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样长此下去,势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小雯想要学习的书法是艺术学习的一种,父母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弹琴等,以培养孩子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有利而无害。而她的父母片面的认为学了书法、绘画、弹琴势必影响学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同样,在王伟的事例中,父母固执地认为孩子唱歌会影响学习,已是初三,不知努力,如何进取?实际上,孩子唱歌只不过是偶尔唱唱而已,并没有因唱废学,父母没有理由让沉重的书本学习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空间。另外,王伟的家长把音乐与知识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也极不可取,且不说音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它同时也可以启迪人的心灵,让人在音乐中获得生活灵感。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都曾在音乐的海洋里受到过启迪,获得了灵感,像爱因斯坦、马克思、歌德等就非常看重音乐的作用。
因此,父母不要割断孩子和艺术世界的联系,不仅不要扼杀孩子的爱好,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对健康、自然、向上的艺术爱好,提高孩子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对孩子的学业有积极的作用。
【教子有方】
1、正确认识艺术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创新生活的理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进而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也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参与实践,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2、为孩子选择一门感兴趣的艺术。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性,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对一门或者两门艺术感兴趣,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主动为孩子选择一门艺术,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这样就可以做到全面发展。
3、带孩子去听音乐、看展览。
在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音乐厅听音乐,让孩子接触高雅的艺术,让孩子在这样的气氛中感受艺术的灵魂;带孩子去看画展、艺术展、古董展等等,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了解到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知识,还让孩子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很可能从而对某一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一门艺术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家长不要抹杀孩子对艺术的追求,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孩子的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让孩子继续发展下去,孩子很可能因此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造诣。
005、忽视孩子的劳逸结合
【开门见山】
孩子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知识量大,如果不善于调节,一味增加压力,不仅学习的效率无法保证,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损害孩子的健康。对孩子而言,休息很重要,选择合适的休息方法更重要,好的休息方式,有时效果比学习更好。
【引以为戒】
镜头一:一位初中生诉说道:“我的家庭环境十分优越:我有属于自己单独的房间,有各种参考书、英语磁带、电脑,甚至还有高级的倾斜式阅读书架。只要我一坐到写字台边,爸爸妈妈就马上关电视,送客人,家务劳动更没让我插手过。怕影响我学习,妈妈洗碗的时间都尽量缩短,家里人说话的声音也压得很低,很少听到爸爸妈妈的欢声笑语。可他们哪里知道,就在这坟墓般的宁静中,我内心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包袱!我怕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我怕考试,一接到试卷手就哆嗦。我特别想放学后跟同学踢踢球,然后回家安静的看一晚上电视,再美美的睡上一觉,而不是呆坐在写字台旁边……”
镜头二: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读书成才,家里的电视很少打开过。每天晚饭后,稍事休息,便催促女儿进房间学习,自己也随即坐到了女儿的书桌旁,看着孩子一笔一画写作业,不让女儿有丝毫的松懈,有时她也心疼女儿学习辛苦,主动给女儿端来热茶,甚至为女儿煮夜宵。可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因为她的殷勤陪伴而好起来,恰恰相反,女儿对学习越来越厌倦,对妈妈越来越反感,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专家点评】
现代社会工作的节奏是快四步,人们不仅肉体疲劳,精神也会疲惫不堪。适当的休息,就好比军队刚刚打了一场恶仗,休整一下,以利再战,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孩子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整日面对黑板、课本的单调“风景”,成绩提高的同时消磨掉的东西也不少。但是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为了达到取得好成绩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一味地学习,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和活动,这样将给孩子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首先,对孩子身体上的影响。首先他们宝贵的视力,由于孩子经常伏在案头写字算题,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视力就会慢慢下降,近视在现代中学生当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还有,孩子的背是否已经在读书的时候习惯性地驼了下来,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颈椎病;另外,他们对美的那份敏感与细腻,也被淹没在了公式、数字与很多不知所云的词句里。
其次,孩子每天只是一味地学习,没有得到适当地休息,孩子的思想完全得不到放松和释放,那么时间长了,就算学习成绩好了,孩子也将会成为一个书呆子,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因此失去了动手能力,那么将来一旦离开了家长的寓意,就会难以生存下去。
因此,孩子们需要休息,需要一个完整香甜的睡眠、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或者一份精致可口的饭菜……
【教子有方】
1、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走神、精力不集中、疲劳等状况时,最好叫他立刻放下课本,休息一会儿。这样,既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关心自己,又会在休之息后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一定会更好。
2、与孩子交流,查找孩子的问题。
可以用和缓的态度陪孩子闲聊,问他新学了什么,哪些有意思,哪些的兴趣差一些。孩子兴趣差的地方,往往就会成为学习中的漏洞,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用什么方式,来保证这些内容不拉学习的后腿。
3、在休息时鼓励孩子。
孩子休息时,经常会有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在耽误时间,越想心理负担就越重。这时,父母的鼓励会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恢复得更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的方法,通常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中永远是最棒的。
4、每天陪孩子锻炼。
孩子用脑强度大,需要适当的运动量。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学习疲倦后,和父母一起去跑跑步,或做一些别的锻炼。共同锻炼的过程,既有助于孩子的放松、增强孩子的体质,也能增进双方的感情,更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好不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休息,父母就什么时候陪他锻炼。
5、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沉重,尤其需要父母来帮助他调节情绪。休息时,父母可以用乐观的态度,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一定要从态度中体现父母真心希望孩子快乐。只要每天能有一点温暖和快乐,就足以支撑孩子走过艰难的书山学海。
6、为孩子做按摩。
当孩子过于疲劳时,父母可以为他做些按摩来缓解压力,按摩时要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孩子放松。每天睡前,也可以为孩子做一次按摩,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心。
006、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
【开门见山】
在学习生活中,有一部分同学总是不爱自己动脑筋,喜欢拿别人的作业本大抄一气,宁愿相信别人,也不愿相信自己。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家庭教育中,比如有些家长引经据典、想方设法地给孩子照搬一些学习经验和方法,让孩子照着自己事先设定的路线走,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的成绩迅速提高,结果呢?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引以为戒】
镜头一:孩子作文考试写了一片短篇小说,老师给了个“0”分,孩子很伤心,回去向爸爸请教,爸爸看了孩子的作文,觉得孩子没有抓住写小说的要领。所以给自己的孩子讲解短篇小说的五大标准:第一,要简洁、明快;第二,要有宗教意义和倾向;第三,要有男女私情;第四,要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第五,要描绘人类的矜持而高贵的操守。然后让孩子照着这个标准写一篇小说,明天交给他看,孩子从父亲这里取到了“真经”,乐呵呵地按照父亲说的去做了。
第二天,孩子果然就写好了一篇,并且严格遵守父亲的标准。孩子请父亲翻阅时,这位父亲不禁看傻了眼,全文只有20来个字:“‘我的天!’公爵夫人说道,‘别再摸我的大腿了好不好?’”
镜头二:自从电视上报道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以后,晓玲的妈妈就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为另外一个哈佛女孩,所以整天捧着《哈佛女孩》这本教子心经潜心研究。一有空跟着女儿屁股后面,不厌其烦地读给女儿听,女儿根本不喜欢妈妈这样,也不喜欢哈佛女孩那样的学习模式,她有自己喜欢学习的东西,所以孩子越来越讨厌妈妈。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痛恨妈妈,我很恨哈佛女孩,我根本就不想读哈佛大学,我喜欢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妈妈再这么逼我,我终究有一天会选择死来解脱。”
镜头三:邻居家的儿子红利今年考上清华大学了,这个消息在村里传开了,他是村里的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所以备受瞩目。乡里乡亲纷纷前来道贺,并向红利的父母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红利的父母很开心地给乡亲们说:“我们从小就只让他学习,其他的农活都不让孩子做,所以孩子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自然就学好了,考上清华大学也我们意料之中。”相邻们都拿红利父母说的话当“圣旨”一样,让孩子按照这个模式学习。不让孩子做其他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还是名落孙山,那些家长这才着急了,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啊?书没读好不说,以后农活也不会干,以后可怎么生存啊?
【著者点评】
曾经有个关于高考的“黄冈神话”,它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版本,最典型的要属关于水桶和鞋子的故事。因为黄冈这地方,山多蚊虫也多。据说,学生们每天复习到深夜,为了避免蚊虫叮咬,于是一人一只塑料桶,把腿泡在水桶里。“黄冈状元”都是这样熬出来的。又据说,黄冈地方经济不很发达,农村学生居多。老师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在每间教室里摆两双鞋子:一双皮鞋,一双草鞋。老师说:“你们要努力呀,考上了大学就穿皮鞋,考不上大学就穿草鞋。”“黄冈状元”都是这样逼出来的。
虽然黄冈中学副校长董德松已经一再重申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已经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效仿了,这样的生搬硬套的行为有时并不只是发生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发生在一些为人父母者身上。例如,有的家长看到学习好的同学使用一本什么参考书,就千方百计也想要弄到手,而不看看自己孩子手头的作业多少;还有的家长只注重贴出来的广告或是书的装帧,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地将孩子“覆盖”,而不理会孩子的考试是否可以应付得过来;在高考前,总是有许多书商针对同学最后一搏的急于求成的心态,出了大量的题库书籍,还美其名曰“XX天见效”,许多孩子对此“敬而远之”,而家长则不然,急于买之而后快,根本不考虑孩子是否有时间去做。
因此,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要不得,愚昧的是那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家长,而倒霉的却是无辜的孩子。
【教子有方】
1、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