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中常犯的错误
情商是什么?情商比智商重要吗?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呢?高情商的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很多人在接触到“情商”这个词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情商就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商,如果家长想早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们将来前程似锦,那么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
063、纵容孩子的任性
【开门见山】
普天之下的父母,没有一个是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疼爱不等于纵容,很多家长怕孩子受委屈,过分地骄纵孩子,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顺着孩子的意思做事,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引以为戒】
袁立的妈妈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文件,突然学校来了一个紧急电话,让她马上到学校去一趟。袁立妈妈赶紧放下手头上的活,匆忙赶到了学校。校长详细地向她述说了事情的经过。
中午放学休息时间,同班一位女同学拿出一款最新的手机,里面下载了很多游戏。袁立看见了,非要借过来玩一下,可是,那位同学说是爸爸从香港买回来的,自己都舍不得用,也没玩够呢,不借给袁立。袁立先是软磨硬泡,那位同学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肯借。最后袁立失去了耐心,干脆在那名同学不注意的情况下,伸手去抢。结果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袁立竟然随手拿起一直圆珠笔,朝对方的脸划去,造成了对方孩子的眼睛受到重创,被我们及时送到了医院,现在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还要留院观察,不确定对方的视力是否会受到影响。对方家长希望学校校长出面和袁立的父母协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校长说:“袁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同学动手了,只是以前几次没有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在学校里出名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她刁蛮、任性,老师已经处理过好几次这样的事了。她在学校里,总是要求每个同学顺她的意思做事,如果有人不服从,她轻则大发雷霆,重则大打出手,弄得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袁立妈妈听完校长的一番话,无可奈何地说:“您说得没错,我和她爸爸也想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但是这孩子从小让我们给惯坏了,我们从来都是顺着她的意思做事,她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尽量地满足,我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的任性,可我对她也没什么办法啊!”
【专家点评】
读完了上述案例,您有什么感受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下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任性,是指一个人不管在任何场合,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何人的阻拦和劝告都娶不到任何作用的一种性格特点。表现在孩子身上为放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管不顾、不加约束。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疼爱孩子,把孩子当着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所以不论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都会满足。无论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管不顾,一味地迁就、放纵。所以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特点。
从小到大习惯了家长的骄纵,形成了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场合下都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从不为他人着想,更不会听人劝告。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立就是因不遂自己的意愿,对同学乱发脾气,甚至用大打出手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不仅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难以结交朋友,甚至走向社会后难以立足。
如果家长纵容孩子任性,那么孩子一旦养成了习惯,当他们在与同伴相处时,因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感到失望、气愤,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过激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的袁立一样,伤害了同学。有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危险。
综上所述,任性的孩子遇到事情很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对孩子的身心有害。任性的孩子做事一切从感情出发,我行我素,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导致蛮横无理、胡作非为,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长大后这种性格还将影响到孩子的工作以及人际关系。
鉴于以上严重后果,请广大家长予以重视。切不可纵容孩子的任性,对此将给予以下忠告。
【教子有方】
1、给孩子讲清楚任性的危害。
对与孩子的任性,家长千万不能一味地顺从、放纵,更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危害。明确告诉孩子,任性是一种不良品质,家长、同学、老师都不喜欢这样的孩子,这样孩子才能自觉改正这种不良的性格。
2、适当地给予批评。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但不是纵容。家长要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既保持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也要保持家长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给予限制,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给予批评,纠正孩子的错误。
3、帮助孩子耐心地分析对错。
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不要只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或是把孩子全盘否定,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接受,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让孩子自己承担任性的后果。
让孩子独立承担人性的后果。比如说当她因为得不到同伴的东西而故意毁坏时,家长把拿他的零花钱赔给人家,并告诉孩子以后自己犯了错,要自己承担后果。
5、家长骄纵要把握好度。
家长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不能在生活中一味纵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纵容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过分、毫无原则地骄纵孩子。
064、不让孩子吃一点苦
【开门见山】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是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儿苦,还要让孩子成才。这样的观点很矛盾,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孩子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根本就经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等到孩子离开家走上社会后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会想不开,一点儿苦也吃不了,根本就无法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引以为戒】
班中的杨,第一次见他,没人会觉得他调皮,实际上也是,一副金丝眼镜,一张稚嫩的脸,看上去很斯文,正然。但是他的缺点是怕吃苦。繁衍出的缺点,撒谎。
上周二,因为贪玩没做好作业,装肚子疼,打电话来请半天假不来上课,家长好不容易把他拽来,又躲在厕所里死活不出来。连说带哄好不容易正常了一周,今天周一,老毛病又犯了。第一节没见到他人影,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作业没做好,在家抱佛脚呢。发了一条消息给他,等了一节课没回音。上第二节课时,还是不见踪影,出于无奈打电话给他父亲,说早已经送出门了,而且作业都按时完成了。父亲很是着急,不管如何,出来寻找,在学校附近兜了几圈,还是没有找到。我安慰他父亲说:“按他的脾气,不至于做出想不通的事情来,您先别太着急。”父亲还是报了案。
下午正在上第一节课时,团委书记叫我说:“警察局打来电话了,说在学校附近一家酒店门口发现杨的书包,但是并没有发现孩子的踪迹。”话说到这里,大家都一脸惨白,替孩子担心。听了这些话,我的心也猛地一沉:难道他真的会想不通吗?于是我问书记:您是否问清书包的状况,凌乱的还是整齐的?他回答说没想到问。
匆忙跟着书记再打电话到那家酒店,听电话的人告诉我们书包是整齐的,我们心头的郁闷稍稍减了些,我想应该不会出什么事。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得去看看,毕竟还是不能确定。于是我赶紧打电话给他父亲,正赶上他又在学校附近寻找杨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说:“别着急,我和你一起去找。”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路上,一边寻找孩子,一边谈得是平时的家庭教育,他说:“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只想他能把学业学好,我们就在知足了……”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教育孩子的经历,我在想:看不让孩子吃苦,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啊。
我们先到那家酒店,问酒店里面的服务员情况,她告诉我们说是上午9点左右,看见一个孩子把书包放在酒店门口就走了。听完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都过了那么久了?我看见此时孩子父亲拎着书包的手都颤抖了,看得出他心里的惊慌和恐惧。我再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安慰他。我静静地跟在这为父亲的后面,走到大卖场里网吧继续寻找寻找,在一条很长的走廊里,一个一个仔细地辨认,还是没有孩子的影子。问吧台的收银员,也说没看到。他到底会去哪里呢?我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孩子的父亲突然想看到大卖场里的图书角,连忙直奔过去,由于重新装修,里面摆设有所改变,又着急一时半会也没找到。这时我的心里彻底绝望了。
跑去问营业员,告诉我们说有这样的孩子,今天从早上来一直呆了大半天才走的!我和他父亲不约而同地问:“他走了多久了?”“半小时”营业员回答说。这是个天大的喜讯。我们急忙往外走,边走边劝他父亲说:“放心好了,肯定不会有事的。”父亲此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希望孩子能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最后,在走到二楼时,我们发现了杨,父亲拔腿就向孩子跑过去。面对孩子,我们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呢?”孩子说:“从小到大没吃过这样的苦,学习太累了,让他受不了了,所以就想逃学了。”
【专家点评】
为了不让孩子吃苦,自己吃再多的苦都心甘情愿,这是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态。父母们的想法单纯是,让孩子现在和将来都生活得好,能够出人头地,能成就一番事业。父母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这种教育观念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家长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自我锻炼的机会,而且会使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成熟不起来。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辈子。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孩子一旦缺乏锻炼,必将失去生存的本领。有些家长的目光很短浅,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呵护孩子,实际上则是害了孩子。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只有这样孩子在将来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能百折不挠,才能懂得世上的任何事情,想要成功就必须经过艰苦地奋斗和不断地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能吃苦就永远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常在生活上迁就他们,宠爱他们,使孩子不懂更不能吃苦,最终导致了孩子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所以家长要谨记这个教训,下面对此问题给出几点参考建议。
【教子有方】
1、让孩子吃苦。
我们这里所说的让孩子吃苦,不是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没苦为孩子创造苦吃,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做些事情,孩子通过自己动手,不仅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还可以更多地理解父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挫折教育。
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吃苦,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畏缩不前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鼓励孩子,当孩子得到了家长的鼓励时会信心百倍地迎接困难地挑战,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不断鞭策自己向成功迈进。
065、无法与孩子平等地交心
【开门见山】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和不解,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孩子有什么话宁肯憋在心里,或者和同学朋友说,也不愿意和我讲了呢?其实这个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家长那个不能和孩子坦诚、平等地交心。在孩子眼里的家长就是高高在上的,孩子会感觉和家长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之间会产生严重的代沟。
【引以为戒】
镜头一:前几天放假回家,偶然在路上碰见了的一位老同学,多年不见,一路上聊了很多,聊事业、家庭。当说到孩子的时候,他很难过地和我讲起了自己的孩子。
我儿子今年7岁了,一点儿也不听话,不用功读书。无论我怎么哄他都是徒劳无功,他把我的话都当耳旁风了。每天他放学回家,不是一头倒在床上就睡觉,就是看电视。
记得有一天我苦口婆心地劝他做作业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可他像完全没听见我说话一样,还是一边些,一边东张西望。我看见孩子爱理不理的态度,越说越气愤,最后动手打了他,他哭着跑开了,我也没耐心再管他了,结果孩子一星期没和我说话,也不让我插手他的任何事情。我发现孩子现在越来越皮、越来越不听话了。
镜头二:还记得送儿子去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告诉他明天送他去幼儿园﹐当时孩子还小误解为上公园﹐所以听了我的话又蹦又跳,表示很开心。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就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满脸兴奋﹐一进幼儿园的大门,孩子就径直跑到滑梯那儿玩。我忙着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全部办好后就将他交给幼儿园的老师﹐老师把他带到中班。我趁他没有注意就溜了出来﹐站在窗外观察孩子。只见他一走进教室﹐就被老师安排到前排的一个小椅子上坐下。此时其他小朋友都正在津津有味地听老师在讲什么。儿子刚刚坐下一会儿就坐不住了﹐站起来拔腿开门往外跑。老师见此情景,追上去把将他抱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批评了几句。这时﹐我看见儿子伤心地哭了﹐此时此刻我的心理也特别心疼儿子,站在窗外的也哭了。丈夫将我拉走﹐对我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送儿子到幼儿园﹖”我不知道那天在公司是怎样过的,总是心不在焉,心理只想着儿子今天怎么样了。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我飞快奔向幼儿园所接儿子。儿子一看见我来了,扑到我怀里,委屈地大哭起来﹐一个人刚刚接触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天没有看到妈妈﹐对小孩子来说是很恐惧的。
次日﹐不论我怎么叫,儿子死活不肯起床﹐他虽然什么也不说﹐但是我心里明白为什么。我没有顺着他﹐叫不起就强行将他从床上拉起来,替他穿好衣服﹐拖着他向幼儿园走去。刚走到幼儿园门口,他就开始哭死活不肯进去﹐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听见孩子放声大哭﹐哭得我无法离开。我很生气,将他拖出来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拍了两下﹐厉声喝斥﹕“老老实实在这呆着,以后不许再哭了﹐再哭我还揍你﹗”顿时儿子的哭声没了﹐但是眼圈里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下来。
现在我很后悔,因为我发现从那以后我发现我和儿子产生了很深的代沟,我感觉自己的做法不对,如果和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可能会明白的。
【专家点评】
从上面两则案例中不难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就是责骂或体罚孩子,不懂得与孩子坦诚地、平等地交心,结果导致了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