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许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家长应当勇于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自然差异,帮助孩子取长补短。而且,当家长发现这种差异的存在时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的差异往往是自我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需要父母来保护。此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如果孩子脑子不够聪明,就要教孩子笨鸟先飞,多用些功夫。一旦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盲目攀比。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4、尊重孩子的天性。
父母要懂得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攀比,人家孩子今天学了这个,我明天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考上了名牌,我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名牌。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做家长的只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就是成功的。
5、赏识孩子的优点
家长应该认识到每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个性更重要。要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不要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
046、对孩子没有信心
【开门见山】
有人曾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长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由此可见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对孩子没信心,轻率地否定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以为戒】
镜头一:一位高中生的来信:编辑部同志:您好!我是一名高中学生,我现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本来我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孩子,对学习和生活也很有信心,平时成绩也很不错,爸妈对此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平时对我就要求很严,可是由于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没考好,几乎掉到班里最后一名,本来我自己就很难过,原想回到家里爸爸妈妈会安慰我,我也在找自己考得差的原因,并不断地反省,决心下次一定考出好成绩,但是爸爸妈妈不但没有给我鼓励,还讽刺我,打击我上进的信心,妈妈针对我说的话很尖酸刻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从那次以后,我感觉很没意思,对学习也没以前那么积极,反正父母也认为我不行,我学习没了动力,考试成绩越来越差,爸妈对我也时常就是恶语相向,有时还会打骂,这时的我学会了“破罐子破摔”。一切都成了恶性循环。就只因为我成绩不好,致使我现在做什么事情,妈妈都说我不行。我现在快崩溃了。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真的,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镜头二:龙龙从小住在乡下,是由外婆带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接他回家后,发现他有坏习惯。比如说吃饭在父母的催促下最少要吃一个小时。让他自己吃,起码要两个钟头。他吃饭的时候总是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还时不时地到处走,跳来跳去的。龙龙每天吃饭都得在爸爸妈妈旁边不停的催他快点吃。碰到精彩的动画片,他就总是吵着看完电视再吃饭。对于这个孩子的毛病,父母是伤透了脑筋。突然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说老师教他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所以他决定吃饭时不再三心二意了。妈妈不屑孩子的话,随口说了句:“这孩子要是能改了这毛病,地球都能倒转了。”孩子听了就泄了气,最后依然我行我素,一点长进也没有。
【专家点评】
自信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重大影响。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会处世积极进取,做事积极主动,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没信心,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就会是退缩、胆怯、被动、不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面对困难犹豫不决。
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中,常常会主动地去做一些自己认为能行的事情,他们各个都对自己信心十足,不管什么事情,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尝试,但大都因为缺乏经验,会导致孩子犯错误或失败。一些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总会这样训斥孩子:“你干什么都不行!”“你简直就是一块木头!”家长常常都会犯同类的错误:用一个“最好”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达到这一尺度。这就使得天资不同的孩子在发展中受到挫折。在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时,家长就会对孩子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孩子一蹶不振,永远成为一个失败者。
家长总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做每件事,并且要做到家长称心如意,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孩子去正确的做一件事时,他们一次做不好不怕,二次做不好也不怕,总有一次他们会做好的。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在对他们有信心的同时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没了信心,那么孩子怎么能有信心去做好事情呢?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自信,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应对危险,给孩子信心,让孩子做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给孩子自己发展的机会。
【教子有方】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作为家长,不仅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还应该想方设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家长有这种观念,就会意识到自信对孩子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2、大胆放手孩子
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威严教育孩子,总是认为孩子不行,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一般的小孩子都很崇拜自己的父母,信任父母,家长的话在孩子心里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旦家长认为孩子不行,孩子便会无条件认可,这样一来,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失去自信。信心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恢复。所以,笔者建议家长们,放手孩子,让他们生活在自信中。
3、热情地鼓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俗话说得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的的热情鼓励,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信心,在自信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学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家长要常常对您的孩子说:“你能行!”“妈妈(爸爸)相信你!”
4、给孩子制定合适的标准
家长不要用最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要理解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为孩子制定适当的标准,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发展机会,不能急于求成,那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047、敷衍孩子的任何问题
【开门见山】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教育他的弟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确实很喜欢问问题,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所以根本对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屑一顾、不予理睬,当实在被孩子缠着不放的时候,就随便敷衍了事。家长的这种做法严重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引以为戒】
念念在读一本有关思维训练的书,书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铅笔都可以做什么?让念念觉得很新奇。
念念捧着书,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跟前,对爸爸说:“爸爸,我想问你个问题。铅笔都能做什么?”爸爸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铅笔?能写字呗,长脑袋的人都知道。这种问题还用问。”念念说:“不对,铅笔还有很多其它用途呢。爸爸你看,书上说,铅笔不仅可以写字,画画,还可以当小棒子够东西,做尺子画线,可以当做礼物送人,铅芯还可以当做润滑剂呢,好多好多呢。爸爸,你说他还能做什么用?”爸爸说:“这叫什么问题呀。这些就是给你们小孩看的,我现在忙着呢,没工夫回答你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自己一边看去吧。”
念念撇撇嘴,脸上显示出很失望的表情。可忽然,她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接着又转向爸爸:“爸爸,我还有个问题问你。铅笔是用什么做的?”爸爸想想,敷衍地说:“外面是木头,里面的笔芯是……应该是石墨吧,还有什么别的吗?”念念的兴致来了,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地问:“还有什么,到底还有什么呀?”爸爸很不耐烦了:“爸爸现在也记不清了,就是石墨吧。行了,你赶紧自己去一边玩去。”可念念没有注意到爸爸的脸已经晴转多云了,又有新的问题来了:“那石墨原来什么样的,怎么做成这么细小的?外面的木头和里面的铅芯又是怎做到一起去的?是用什么样的机器做的?”
这下,孩子的一堆问题把爸爸难住了。爸爸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念念,接着头一皱、手一挥,脸一下子由多云转阴了,对孩子吼道:“你到底烦不烦,哪儿这么多问题?别缠着我没完没了,自己该干嘛干嘛去!”
念念看着爸爸,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专家点评】
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会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感到非常的幼稚、不屑,就是正在忙别的事情,也有可能父母根本也不知道确切的答案而难以招架,因此父母常会感到不耐烦、没面子,而粗暴地制止孩子提问。
家长敷衍孩子的任何问题,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下面将具体给予呈示:首先,孩子之所以能够提出问题,是因为他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的问题越多、提问的范围越广,越说明孩子越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这本应该是让家长高兴的事情。如果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敷衍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还将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和学习知识的兴趣。
其次,很多家长因孩子的纠缠,或者因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而恼羞成怒,这让做孩子会觉得父母非常没有道理,只顾大人的尊严而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欺骗的表现,导致孩子从此不再信任父母。
鉴于以上后果,在这里建议广大家长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一味地敷衍,下面将给予家长避免此问题产生的具体方法。
【教子有方】
1.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时孩子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是根本不切实际,但是家长不必嘲笑好孩子,要从正面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也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他提出的问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忙碌的时候,和孩子解释原因,让孩子稍等。
有时孩子向父母提问时,可能正是父母有工作或家事非常忙碌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原因或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家务还需要多久可以完成,让孩子耐心地等待一会儿,等忙完了再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家长一定要兑现这个承诺,在完成了手边的事情以后,一定要回答孩子的问题或是帮助孩子寻找答案。
3、当家长不知道答案的时候,要坦言相告。
孩子经常根据想象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有时也不知道确定的答案,这时需要诚实地向孩子说明,告诉孩子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父母也不例外。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不会让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面子,反而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榜样,让孩子知道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4、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有时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不一定马上告诉他答案,鼓励孩子不要依靠父母,争取自己去找到答案。这对于促进孩子学习、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掌握学习技巧都是有益处的。
048、制止孩子的偶像情节
【开门见山】
很多孩子因为崇拜偶像,所以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震怒,却不去考虑孩子的心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一味地禁止,这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引以为戒】
思远做完作业,刚想把作业本装进书包里,突然“啪”的一声,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思远刚要弯腰去拣,坐在旁边沙发上看报纸的爸爸眼疾手快。已经抢先拿到了手里。爸爸仔细一看,脸色立刻大变:“烟?好小子,你行啊,还学会抽烟了!”思远看了爸爸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呀。你是不看现在流行的大片,那里面有个老大,特牛、特威风,天下简直没有他干不了的事情、没有他制不服的坏人。我对他崇拜极了!他就整天叼一支大雪茄,连和坏人对打的时候都叼着,那样子酷得不得了!”思远根本没有注意爸爸的脸色已经越来越难看了,还继续绘声绘色又略带遗憾地说:“唉,我是买不起雪茄呀!只能用这普通香烟代替了。等我以后自己赚了钱,我就……”
“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思远的脸上,打断了思远对未来的憧憬,思远的脸上立马出现了一座“五指山”。此时的爸爸怒目圆睁,用手指着任天的鼻子,大声呵斥道:“什么狗屁老大,简直就是一个流氓无赖,你学习学不好,学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倒快得很。他叼雪茄,你就跟着学叼烟卷?如果他杀人放火呢,你是不是也想跟着学?”爸爸越说越生气,又如火山爆发一样,抡圆了胳膊又是一耳光:“我让你不学好!今天你要是不主动认错,不保证以后再也不抽烟了,我就打死你,当没养过你这个儿子。”
思远捂着脸,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转,但是他咬着牙,瞪大眼睛看着爸爸,显示出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思远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对爸爸大喊:“他就是我的偶像,我就是崇拜他!你打吧,就算你今天打死我,我也不会改主意的!
【专家点评】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孩子小,心中有崇拜偶像是很正常的。很多孩子崇拜歌星、影星,也有很多孩子崇拜诗人、画家、作家等等。其实崇拜偶像也不一定是坏事,跟着好人学好人,如果他们崇拜的偶像是一些有知识,有学问,有理想的人,那么这还能促进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他们时常愿意模仿偶像的行为,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生理、心理特征,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的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而盲目阻止孩子的偶像情节,会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第一,孩子崇拜偶像,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孩子的崇拜可能只是简单地模仿,也许在盲目模仿的过程中,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理解和判断能力决定了他们往往更注重表象的东西,而并不去思考、分辨很多内在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父母粗暴地制止并不能使孩子明白他到底错在哪里,反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愤怒。
第二,很多孩子可能因为从小崇拜某人,而去向他学习,但是这个被崇拜的对象肯定有优点可以值得孩子学习的。比如说孩子崇拜国家的伟人、或是著名的作家、诗人、当红影星等等,他们身上肯定有值得孩子学习的东西,他们在崇拜过程中,会经常思考问题,诸如:我什么时候可以做到像他们一样?他们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人仰慕和崇拜呢?……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盲目制止孩子,孩子就会因此变得不爱思考问题,进而失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