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家长要引以为戒,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教子有方】
家长面教育孩子时,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句话,尽量把话说到关键之处,说话之前要仔细斟酌,不要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万一说不好,每一句都是语言暴力!万一说不好,每一句都对孩子造成伤害。尽量理解孩子的心情,讲道理时要让孩子有亲切感,既保护了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也使亲子关系融洽。
038、向孩子的哭闹妥协
【开门见山】
现在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大多对孩子百依百顺,稍有怠慢,不顺他的意,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用哭闹当作保护伞,软缠硬磨,以达到其目的。家长一旦迁就,就会使孩子找到了“要挟”家长的“法宝”,他们会经常试用这一“法宝”迫使家长“就范”,给今后的教育孩子带来困难。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被孩子的泪水“冲垮”了理的“闸门”,那么,家长要如何摆脱被孩子哭闹的要挟呢?
【引以为戒】
镜头一:张女士带儿子和朋友一起逛商场,走着走着,一回头发现儿子不见了,转了一圈,发现儿子正在目不转睛地在盯着一家玩具店里一只漂亮的玩具小狗。朋友走近他,说:“小叶,你喜欢这个玩具狗吗?”儿子说:“可爱的小狗真漂亮,和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小狗一模一样。就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小狗,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如果我要是有一只就好了。”说完,转向我眼睛好像再说:妈妈,“给我买一个吧!”但是他没有直接坦率地说出来。因为家里的玩具房里已经丢满了大大小小的玩具,我不打算给孩子买这只玩具狗。拉着孩子就往别处走,但是孩子就是站在原地不动。我使劲拖着儿子往商场外走。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当时朋友也在场,我不想让朋友看笑话,就顺儿子的意思买下来了。自此以后,儿子每次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该买就又哭又闹。有事甚至还满地打滚。很难管教。
镜头二:明明的妈妈说:女儿小时候,我就常常给他讲,不是她喜欢的东西就能得到,有些东西就算是想买,也要等父母条件有机会才能给她买的。在这种思想的教育下,孩子学会了等待,不会见什么要什么。可是自从有一次带女儿去朋友家里吃饭妥协了一次,就一发不可收拾。
那次到朋友家做客,明明特别懂礼貌,等大伙都入席以后才开始动筷子吃饭。当时朋友和家人都夸明明是个好孩子,不仅懂礼貌,还很可爱。吃过饭后,朋友建议带孩子去公园玩,自然而然我们就一起去了,在公园里明明看见什么就要什么,朋友很喜欢她,要什么朋友都照单全收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经常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而且专门在有同事、或者朋友在场的时候闹个不停,每次我都为了保全面子妥协。我渐渐地发现自己错了,我发现女儿越来越难管教了。
【专家点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向家长哭闹,很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向孩子妥协,家长的这种做法将会给孩子带来以下良影响。
首先,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的哭闹或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经常这样做,对孩子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向孩子哭闹妥协的后果是:孩子会养成急躁、缺乏耐心、骄横跋扈的不良性格。孩子很难感受到幸福,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孩子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其次,家长向孩子的哭闹行为妥协,会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不分情况和场合随意放纵自己、毫无约束地向家长索要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这样就导致了孩子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品质。任其发展下去,还会使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行我素、难以接受劝告、甚至形成蛮横无理、胡作非为的人格特征。
最后,当孩子得不到他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哭闹,这样的所要一般是不合理的,有些家长面对孩子这种行为会妥协,但是笔者在这里告诫家长们,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次的妥协会带来孩子变本加厉的哭闹,孩子拿“哭闹”当作取胜的武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向孩子哭闹妥协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那么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的行为该怎样做呢?下面给出几点具体建议。
【教子有方】
1、冷却策略
当孩子因索要东西得不到满足时,家长年对孩子的大哭大闹应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孩子哭一会儿看你不理睬,自然就不哭了。
2、统一战线
当孩子哭闹时,千万不要妈妈说不行,爸爸一心疼,立刻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父母要保持一致,统一战线,这样才能根治孩子的坏毛病。
3、股份制
当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依不饶时,家长可采用“股份制”方式,一部分让孩子从自己的零花钱中出,一部分由父母承担,这样孩子就不会轻易向家长哭闹,也会倍加珍惜自己的东西。
4、明确告诉孩子需要的东西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
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你正常‘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为你准备齐全;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仔细斟酌,看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的。
039、无视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开门见山】
詹姆士·杜布森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能找得到富裕的时间。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将会使你受益无穷。”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开始旅途的,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长大的。会把握时间、会利用时间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向成功。但是,恰恰相反,很多家长无视孩子缺乏时间观念这一坏习惯,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引以为戒】
镜头一:丹尼今年上初中二年级了,学习并不是很出色。妈妈认为她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该着急的时候也不着急,起床穿衣服就能磨半小时,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到她那就得俩小时。妈妈为此经常说她,可是她“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拿妈妈说的话当回事,妈妈为此感到很烦恼。
【专家点评】
古人有诗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失落容易得,光阴失去难再寻。”时间意味着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先生的话非常深刻,直指要害。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时间观念,谁就可以在生活的快节奏中忙而不乱,这样自然会影响到身边的孩子。反之如果家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孩子也自然而然会效仿,久而久之,养成了办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坏习惯,在孩子意识到了这种危害以后,才懂得珍惜时间,就会走很长一段弯路。
时间在悄无声息地逝去。在每一段时间里,孩子所做的事情并不是都有意义的,有时候甚至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珍惜时间这个概念,很多父母也无视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家长也不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而是在快迟到的时候叫醒孩子,孩子在穿衣服的时候,父母帮助孩子收拾好书包,叠被子。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但使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还使孩子养成了懒惰、办事磨蹭的坏习惯。总有一天孩子会亲自尝到缺乏时间观念的苦果。
下面举个事例,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代科学家爱迪生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镜头二: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由此可以看出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这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从以下几点做起:【教子有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时间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金钥匙,谁懂得珍惜时间,谁会利用时间,谁就能够最早接近成功的终点。
2.教育、引导孩子“今日事今日毕”。
教育并引导从小养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完的习惯,督促孩子每天按完成作业,不要随意将任务推迟。切忌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的拖拉作风。在养成按时完成任务这个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耐心细致地说服帮助,不可性急、焦躁,更不可采取粗暴强制的办法。在督促孩子完成他自己排定的任务时,要着眼于时间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应付差事。
3、学会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有的孩子虽然很勤奋,但不会利用时间。同样是一个小时,有的孩子可以把整个作业都做完,而有的孩子却只能做完一半。此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剔除浪费时间的活动,从而达到花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尽量多事情的目的。
4、合理安排时间。
有些为了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还习惯,家长需要要求孩子一切生活与学习用品,摆放有序,要有规定,若摆得杂乱无章,常常为找东西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家长要教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制作时间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事,这样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
040、一定要和孩子严肃对话
【开门见山】
很多家长认为与孩子的交流应该是严肃的。其实这样做不仅达不到了解孩子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心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引以为戒】
张强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懂得与孩子交流的爸爸。从女儿上小学起,张强总要拿出一些时间,与女儿坐下来谈心,尤其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前后。女儿会告诉她很多学校里的事情,诸如班里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哪个老师今天讲什么了、哪个老师好、爱学哪门课程、谁考了全班的第一名、班里谁和谁是好朋友、甚至今天哪个同学挨老师夸奖和批评了,都会详细地给爸爸描述一遍。
张强会经常提醒女儿学习上常犯的一些错误,教给她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解决和同学的矛盾。在女儿成绩不好或是做作业马虎时当然也免不了批评她几句。这种谈话的交流方式,几乎成了家里的一个传统。
但最近张强发现,每当他要像以前一样严肃地和女儿谈话时,女儿总是找理由推托。不是说她的作业多还没写完,就是说她还要预习明天的功课,实在没有借口推托了,也是张强刚开口没说几句话,女儿就用要上个厕所、喝口水等理由,故意打断爸爸的话,弄得张强很恼火。有几次,女儿见张强马上要生气了,才不得不坐下来摆出严肃谈话的架势,但无论爸爸说什么,她也只是听着,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爸爸说个不停了。
张强很不明白。自己不算是个专制的爸爸,这是女儿也认可的,但是现在女儿为什么变得不愿意听爸爸说话,更不肯和爸爸交流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张强,让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