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一天有一位家长,带着读二年级的女儿找到一位教育专家,对他说:“这孩子多动,在家里贪玩儿,在学校听课不认真,家庭作业做得乱七八糟,不能按时完成,尤其不听父母的话,我的赏识、教育、唠叨就象刮大风,她左耳听右耳冒,在脑子里过不留痕。通过教育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才发现这位母亲是个溺爱孩子标兵,她对孩子的讲话方式和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孩子上已经上幼儿园了,她依然像照顾婴儿一般照顾女儿,和女儿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声音大了吓到孩子。女儿在幼儿园又蹦、又跳、又打、又闹,就是不喜欢学习,想做什么做什么,老师说也不管用,迫于无奈找到孩子的妈妈,妈妈却不急不噪地:“孩子还小,不要让太多规矩束缚了孩子。”老师迫于无奈,也只好放纵她,让她为所欲为。女儿读小学了,妈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辞去了工作,开始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上课,可孩子始终像头倔强的小毛驴无法正常学习,老师劝这位妈妈把孩子带回家,否则会影响其他孩子,女儿只好休学回家。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专家建议我让孩子暂时脱离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改变对她的教育方式,用全托方式帮助孩子矫正恶习,这位家长同意了。当这位教育专家把该母亲送到门口时,她不停地唠叨说:“孩子还小,她可能听不懂老师的话,您要交代老师多照顾她。你说她能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吗?她是不是很笨呀?孩子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他会洗脸吗?还有穿衣服……”倾听着这位伟大母亲的心声,专家仿佛看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尽全力帮助她改正女儿的坏习惯。
镜头二:老金中年得子,取名阿福,一家三代同住,使阿福享受百般宠爱,已经上高中的阿福学习从来不主动,在课堂上课和在家里一样,一点都不知道遵守纪律,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爱理不理,就是答非所问。
老师无奈请来了阿福的父母,才知道原来是家长过于娇纵孩子导致了现在的结果。金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的所有事情我们都为他做,现在我们每天送他上学放学,阿福现在自己连鞋带还不会系呢……老金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孩子的事情,老师却陷入了沉思。
【专家点评】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们经常说,我是父亲,我是母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也心甘情愿。这时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这个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形象地比喻为:如果家长想毒死自己的孩子,那你就给他吃一顿你给他的爱心和娇惯,他就可以被毒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爱心泛滥和娇惯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毒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家长们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造就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吃苦,甚至玩着玩着都觉得无聊,于是稍不如意,便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向父母发泄,养成娇纵跋扈的坏习惯。
娇惯是父母对孩子倾注过分的关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不需要遵守任何规矩,言行肆无忌惮没有限制。家长总是担心严格要求会影响孩子发育,担心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担心家长的管束会使孩子对家庭有不温暖的感觉。爱心泛滥,娇惯孩子的父母们总是避免一切可能和孩子发生的冲突的事情发生,这类家庭的父母一般年龄偏大。被娇惯的孩子就会常用哭闹、抱怨、威胁、发脾气和察言观色等方式来控制父母,他们也许不会对其他长辈表现出这种行为,但常常会在一些家外场合,如商店、同事家里等地方向父母发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娇惯的孩子行为都很幼稚、自私、不能承受任何打击、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退缩,缺乏勇气面对,对自己没有适当的评价和期望;当没有达到期望目标时很容易灰心沮丧。这种孩子往往自控能力很差,在面对必须服从的命令时容易产生不良行为,于同伴交往不顺利,同伴往往认为他们骄纵自大。
由此可以看出,娇惯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家长要引以为戒,下面笔者将给出几点具体建议。
【教子有方】
1、让孩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家长不要一切为孩子计划好,什么都一手包办,让他们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如果跌倒了,不要伸手去扶,让孩子知道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2、再富也要“穷”孩子
不管现的生活水平多么高,生活条件多么好,家长不能让孩子认为父母能他们提供一切,要让他们明白好的生活条件是经过努力创造出来的。再富也要“穷”孩子。
3、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事事代劳,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4、培养孩子良好的动手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如穿衣服、系鞋带、洗脸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的动手习惯,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
036、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开门见山】
信任是人与人能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前提条件。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会做出一些在家长眼里可能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如果不信任孩子,甚至用怀疑的眼光看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做任何事情失去信心和兴趣。
【引以为戒】
镜头一: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寒假时,每天早起上奥数课。一天我恰巧遇到他的老师,告诉我说:“你儿子有一天没上课,可能去游戏厅了。”晚上回家,经我再三追问,他告诉我他那天去给班里同学讲作业去了。当时我很生气地说道:“你还会狡辩”。儿子哭着说:“你为什么不相信我?”说完跑开了,母子俩几天没说话。后来那个同学的家长还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我才意识到孩子没有说谎,我没相信他,错怪了儿子。
镜头二:我曾很崇拜一个人,她既不是什么明星大碗,也不是什么富豪,而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那一年我16岁,正在县里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三,当时家里恰好刚搬入新居,新居对面是另一栋楼房,她就住在对面的楼上。我家住四层,她家也住四层。透过玻璃窗,我可以清楚地看见她家的阳台和客厅。
我猜,她大概大我一两岁左右,可能已经工作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虽然不是很美,但是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她的脸有些清瘦,可能是因为一头长发遮盖的缘故。夏天里她喜欢穿一件黑色蝙蝠衫,为她增添了许多高贵的气质。
我印象中的她经常出现在阳台上,有时悬挂一些洗过的衣服,有时读书、有时是乘凉……我便经常站在窗前,透过玻璃窗向对面望。我甚至每天都想看见她,这么大一个男孩子整天趴在窗前看对面总不是办法,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出去买了一面镜子,回来放在书架上,调好角度,这样即使坐到远离窗户的写字台前,也可以通过从镜子望见那阳台的她。我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好一阵子。
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脱不了当老师的爸爸的眼睛,本来该放书的地方却放着一面镜子,就让人生疑。况且,我每次都对着镜子看得如痴如醉。就连爸爸推门进来,我都不知道,当我发现爸爸站在我身后,四目相对,我的眼神飘忽不定,我想他一定什么都明白了。但他只是望望我,没有说什么,走开了。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
突然有一天我想:要是能和对面的她说上几句话,该有多好啊!这个念头时时刻刻在我脑子里浮现。于是我便幻想了种种可能与她接触的情景。当时的我很腼腆,如果真的见到她,我会腼腆到一句话都不敢说出口。我便悄悄把想见到她的心事写在纸上,我开始动手写。首先写自己学习成绩很好,我不能让她以为我是个坏孩子。然后又写了自己为什么想见到她。至于具体内容,现在我记不清楚了,只记每次写完都不满意,反反复复修改,写了很多不同的内容。
最后选中一张自认为感觉比较满意的。其余的都随手放在了一边。没想到那几张纸条被妈妈看见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来不及了,说什么都无法挽回了。果然不出所料,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还把我的换了另外一间房。不管我再怎么解释都于事无补。我的自尊心受到重创。从此以后,我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一年以后,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我名落孙山。其实她只是我崇拜的一个陌生人!
【专家点评】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大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不信任是对其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怀疑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的同时,也无形地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相反,家长的信任,在无形中带给孩子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无论做任何事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到达成功的彼岸。获得信任的孩子,会觉得身后有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家长的信任却带给孩子精神上的莫大的安慰。
同时,信任孩子也是尊重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说“宝贝,你当然可以的,妈妈相信你”,那么这就是对他的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肯定。虽然由于孩子小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心里肯定明白自己受到了“重视”,受到了肯定。而这,往往可以激励孩子为他的目标努力奋斗,不轻言放弃。孩子一旦有了“成就”感,有了希望,就会产生主动做事情的积极性,也会具有成功的信念。
在家长的信任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对生活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家长每天总是不断提醒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反而会使他丢三落四。孩子本应具有的自理能力都会渐渐失去,家长的不信任也使更他们失去了自信。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好与坏,都会对孩子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家长要时刻谨记:相信孩子。
【教子有方】
1、在生活方面,信任孩子自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想自己单独处理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自己能做好,不要总是无端地挑剔、猜疑孩子,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信心倍增,做事也会产生积极性。
2、鼓励孩子说:“宝贝,你能行!”
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们自己做。经常对孩子说:“宝贝,做得好!”“宝贝,你能行!”让孩子在家长的信任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037、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
【开门见山】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大多父母舍不得动手打孩子,一般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当他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殊不知这种惩罚方式比打孩子影响还大,语言暴力会让孩子产生心理恐惧,时间长了会对孩子心灵造成莫大伤害。
【引以为戒】
一个云南的小女孩儿,从小喜欢芭蕾舞,她决心报考正规院校进行专业训练,并打算将舞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当她很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跳芭蕾舞的天分的时候。刚好一个芭蕾团来到女孩居住的城市演出,她就跑去求见团长。
女孩说,“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只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天分。”
“你跳一段芭蕾舞给我看看。”团长回答说。
五分钟后,团长打断了女孩的舞蹈,摇摇头说,“不行,你没有这个天分。”
女孩回到家伤心地哭了,把衣服、舞鞋统统扔到了箱底,再也没有看一眼更没有穿过。很多年以后,小女孩结婚生子,在平淡与忙碌中慢慢步入了中年。
一天,她在剧院门口恰巧遇到了当年的芭蕾舞团的团长。尽管团长已头发花白,老态龙钟,但她还是一眼便认了出来了。她亲切地上前和他打招呼,当聊起当年的梦想和如今的职业后,她突然问团长,“我百思不得其解,当年您怎么那么快就判断出我没有跳舞的天分的呢?”
“哦,我当时很忙根本没有看你的舞蹈。”团长回答说,“我对每一个来求教的人都给予同样的回答!”
“天那,您怎么可以这样做?”她尖叫道,“你的一句话毁掉了我的一生,我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
“我并不这么认为,”团长答道,“如果你真的有志于舞蹈,无论别人说什么你都不会在乎的。”
【专家点评】
很多时候,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有的父母会对孩子咬牙切齿地说,“你等着,你要是再怎么样,看我不怎样”;“你如果不这样做,我就饶不了你!”;“你必须怎样,否则我会怎样!”这些话就是“语言暴力”。家长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将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先,为人父母,动不动就要挟孩子,逼迫孩子,有时候一些话说出来,大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不轻不沉,但是孩子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做父母的从来没有去体谅过。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听到这些话,会有什么反映?自己在说完这些话后,有去细致观察过孩子的表情吗?斟酌过孩子的心理吗?
有时候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句话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充当权威的家长怎能不出言谨慎,特别是在面对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孩子时更加要注意!孩子听完后,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严重的创伤。
其次,父母教育孩子,合情合理,但是肆无忌惮地用语言欺负自己的孩子,完全不合情理,于天不公啊!而毫无权力,毫无反抗能力,毫无地位的孩子们,就只能乖乖的听着,忍着,敢怒不敢言,对父母的语言暴力伤害无可奈何!这些暴力语言,不仅摧残着孩子心灵,折磨着孩子思想,更会扭曲着孩子灵魂,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将会让家长后悔莫及。作为父母,不要只图自己一时心理痛快,不要只图发泄,不要只顾自己的心情就口不择言,请不要忘了我们的孩子还小,不要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有限,我们每句不适当的语言都会让孩子吃不消,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最后,如果孩子真的做得很不好的,很父母长生气,父母也不要总是说三道四,特别是母亲,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就没完没了。孩子听了会特烦,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会受不了。甚至会离家出走,不是因为父母打了他一顿,而是整天语言暴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躲避,不得不逃。实际上,有些孩子不是怕父母打骂,而是怕父母没有休止的说说说。这些话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心,父母如果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上,一句就顶一万句。如果不注意分寸,不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每一句都可能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实际上,有时好话说多了,也会成为语言暴力。比如说,家长怕孩子出错不住的提醒,不住的加油,不住的规范。话说多了,说得孩子无所适从了,不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