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子不可忽视的101个误区
29310300000010

第10章 活着,就为了自己(1)

——道德教育中常犯的错误

不管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还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不管智商有多高,情商有多高,缺少道德就不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画出一条闪亮的轨迹。美国作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生有三样东西最重要。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由此可以看出道德对孩子能否成就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21、据理力争,为孩子推卸责任

【开门见山】

当今社会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拿孩子当宝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有些家长不但不给予指正,反而护短,帮孩子找理由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家长都不会责怪,甚至还怕自己受委屈,为自己找理由推卸责任。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养成一种做事不计后果的坏习惯。甚至导致孩子犯罪。

【引以为戒】

镜头一: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所以小明从3岁起就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今年60多了就只有这一个孙子,所以对小明倍加疼爱,小明是老人心中的太阳,平时不管小明怎么任性,老人都倾其所能去满足这个孙子。甚至为孩子推卸责任。

所有的孩子都爱玩,但都有一定的限度,惟我独尊的小明玩起来却毫无节制,也没有人能管得住。上初中时,小明的心越来越野,整个学期都不做作业,到考试时就逃学。老师找到奶奶询问情况时,奶奶推说孩子没有来考试是因为孩子那天病了。正好去医院打针。一时着急没来得及和老师请假。

在外面玩时,小明看到别人大把大把花钱,心理很羡慕。虽然奶奶也会给他一些零用钱,但根本无法满足他金钱方面的需求。不够钱花了,阿康想到去偷。刚开始偷同学的钱,老师发现了就找到小明的奶奶,奶奶却说小明的钱都是她给的,并不是他偷的。一天晚上,小明偷了一辆摩托车,卖了1000多块钱。当把这些钱挥霍完后,他又去偷车卖。就这样,小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偷了几辆辆摩托车。在他最后一次偷到一辆摩托车时,被民警逮了个正着。送进了劳教所劳教。

镜头二:公司同事王姐有个十岁的女儿,王姐和我说她这个女儿经常忘记带东西,因为这个事情她不得不为女儿开脱。6岁的时候有一次,女儿要去少年宫学画画,同时提醒孩子不要忘记带画笔和彩墨。女儿随口答应着却不以为是,女儿到了少年宫门口发现自己忘记带画笔了,可是时间不允许她再跑回家取了,只好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此时正在上班的路上,又急匆匆的赶回家给女儿拿画笔。当王姐赶到学校的时候,老师已经讲了一半的课了,她向老师解释到,是自己上班着急,错把女儿的画笔装进了包里,所以给老师带来了困扰。

王姐说:“本以为孩子小,长大后自然就改了,可是现在孩子已经十岁了,还是这样丢三落四的,一有事就打电话给我和她爸爸,一点长进都没有,这都是我从小我就为她推卸责任的结果。”

【专家点评】

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家里的太阳,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心灵受打击,所以经常在孩子犯了错之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孩子推卸责任,甚至自己为孩子承担责任。这种做法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一下不良影响。

首先,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很多家长明知道孩子犯了错,还倍加袒护,为孩子找理由开脱责任,这导致孩子虽然“吃了一堑”,却没有“长一智”。最终导致孩子不能正视错误,不敢勇于承担责任,逃避责任。

其次,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因年纪小,智育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所以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但让我们费解的是有些家长们,只是单纯的在事前提醒孩子,事后却做不到让孩子承担责任,还千方百计的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孩子开脱,结果不仅大人没有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反而让孩子觉得很烦,下次该错还错。一点儿长进都没有。

出现这样现象的结果该怪谁呢?责任当然完全在于孩子的家长。家长没有严格要求孩子,反而为孩子开脱甚至为孩子承担责任,孩子就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孩子的性格就会随之形成,长大以后对所有的事情都会马马虎虎,做错事情没有勇气承担。最后导致一事无成。

家长不要为孩子据理力争,推卸责任。孩子的习惯在父母的教育下养成的,父母不要围为孩子代劳一切,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出类拔萃,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家长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据理力争,为孩子推卸责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所以家长要引以为戒。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避免此问题出现,可以尝试这样做。

【教子有方】

1、让孩子正视错误,及时改正。

孩子由于自己粗心大意或者其他原因犯了错误,家长不要姑息,更不能为孩子推卸责任,要鼓励孩子正视错误,及时改正。

2、不要插手孩子的事

家长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明确告诉孩子出现什么后果都要自己负责。父母不要插手孩子的事情,就算出出现什么错误,家长也不要承担责任,为孩子开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家长要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和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让孩子能“吃一堑,长一智”。

022、关心集体会影响学习

【开门见山】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的,个人与所在的集体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人不能脱离社会集体单独生存。每个公民都在不断享受着集体或他人所给予的利益,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热爱集体,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没缺乏集体主义的孩子会变得自私。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引以为戒】

初一刚刚开学,班集体刚刚组建,同学之间不太熟悉,班主任王老师决定暂时指定新任班队干部,月末再进行民主选举。鑫鑫因为成绩很好,做事能力又强,便被王老师任命为班长。哪知,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同学陆续到他这儿来告鑫鑫的状,有的说鑫鑫不讲信用,有的说鑫鑫不负责任等等。王老师以为是他们嫉妒鑫鑫,便没有放在心上。谁知在月末选举会上,所有同学都对鑫鑫的工作提出异议,只有2名同学投他的票,鑫鑫落选了。王老师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眼里有能力的鑫鑫会让大家有这么大的意见呢?他找了几名同学开个座谈会,了解基本情况。

静静首先发言:“鑫鑫不负责任。他是班长,应该以身作则,组织其他班干部一起管理班级,可他从来没有。上周轮到我们这一组值周打扫卫生,大家放学后都自动留下来了,他倒好,一个人先溜了。”

“是啊!鑫鑫就是这样。星期天,我们爱心小队要到孤儿院去劳动,说好7:00集合,可他却到7:30才到。”冬冬接着说,“鑫鑫干活也很不认真,那天,就数他擦得玻璃最不干净!”

“鑫鑫在家是个“小皇帝、小太阳”,他的爸爸妈妈特别宠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其实,鑫鑫自己不想做中队长。他常说妈妈教育他把自己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当干部很累。

“就是。上星期三下午,您去开会了,不在班里。小乐和张强发生了一些小矛盾,他们去找鑫鑫评理。鑫鑫却不理他们,说什么‘这和我没有关系,我才懒得管你们呢,把小乐都气哭了!”

孩子们的发言让班主任老师陷入了沉思。看来,鑫鑫这个班长没有尽职尽责,所以才引起同学的纷纷不满。他为什么会这样?王老师决定去找他的父母谈谈。

刚踏进鑫鑫家门,班主任还未说明来意,鑫鑫的妈妈就唠叨起来了:“老师啊,听说我们家鑫鑫不当班长了?这太好了。就是不能让孩子当干部,我早就告诉他不要做什么班干部了,自己学习都忙不过来呢!当个班长,又要做这,又要做那的。太麻烦了!不瞒老师说,我们家鑫鑫在家里面什么事都没做过。就连小学时的的学校劳动,都是他爸爸帮他去做的。”

“当班长,能提高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是一种锻炼”老师想向鑫鑫的母亲解释一下。

谁知,话才说出口,就被鑫鑫的妈妈打断了。“孩子还小,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长大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现在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让孩子想太多。”

“那当时,为什么鑫鑫不找我辞掉班长长的职务呢?”

“嘿。不瞒您说,我早就让他和您说的,可是鑫鑫就是不愿意,我就不让他去管班里的事情,这样自然而然孩子就不会太辛苦了。”

班主任听了,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专家点评】

当孩子被选为班干部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向家长报喜时,有些父母不但不支持,反而认为当了班干部,孩子的会有负担,班级里的琐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会对孩子说:“班干部谁愿意当谁当,咱不干那傻事,把习学好了就行,明天上学和老师说不干了”孩子会很困惑,同学们都争着当班干部,这是老师、同学对他的信任,可是父母为什么要反对?持这种认识的家长并不少见。那么家长的这种做法将给孩子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首先,当选班干部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越是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并向孩子灌输这种观点。久而久之,孩子的集体意识淡薄,逐渐脱离集体。

其次,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关心集体会影响学习的思想,会让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长大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样的性格特点不仅不利于与他人正常沟通交往。也将影响孩子在社会上生存。

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融入社会是成长的必然趋势,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孩子可以在社会中如鱼得水,而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孩子将很难在社会立足。

【教子有方】

1、要首先培养孩子关心家庭这个集体

家庭是一个小的集体,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关心家里的每个成员,为孩子能融入到社会大家庭打基础。

2、鼓励孩子做班干部

鼓励孩子做班干部,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利益,维护集体荣誉。经常询问学校的状况,教孩子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给予帮助。

3、给孩子讲历史故事

给孩子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讲爱国故事和祖国建设,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023、孩子偶尔撒谎没关系

【开门见山】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真真假假,很多孩子都会有说谎的行为,家长不要对孩子偶尔的撒谎掉以轻心,要千万注意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一旦发现这种现象要及时指正,寻找出还孩子说谎的根源,为孩子播撒诚实的种子,否则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引以为戒】

镜头一:威廉现在已经16岁了,可是他一直有爱说谎的习惯,经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他终于说出了他开始说谎的原因。

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怒气冲冲地冲进妈妈的卧室,向妈妈抱怨说:“我不喜欢奶奶,我恨她!”妈妈听了大吃一惊,回答说:“不,威廉不恨奶奶,你是爱奶奶的,对吗?,一家人是没有恨的。况且,奶奶恨爱你,经常送你上学,给你买好吃的,还带你出去玩,你怎么能说出这么可怕的话呢?”

尽管妈妈这么说了,但是我还是坚持说:“不,我就是恨奶奶,我永远也不想再看见她了。”这下妈妈很生气,打了我。

我看见妈妈凶神恶煞的样子,哭着说:“我不恨奶奶,我恨爱奶奶。”妈妈这回抱起我,说我是个好孩子。

从此以后,我知道了说谎可以让妈妈开心,长大后知道了说谎的习惯不好,但是习惯已经养成了,很难改正了。

镜头二:六岁的江明打碎了妈妈送给他的一只新玩具手枪,他吓坏了,把碎片都藏在床底下。当妈妈打扫房间时发现残片时,就去问了江明几个问题,最后她没有追究孩子说谎。

妈妈:你的新玩具手枪呢?

江明:在玩具房吧。

妈妈:我最近怎么没看见你玩它啊?

江明:那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了。

妈妈:去找找,我想看看。

江明:可能手枪被隔壁小朋友偷走了。

妈妈:……

妈妈觉得孩子很可爱,怕被惩罚不敢说出真相,自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不要因为一个玩具把孩子吓到了,想到这里,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但是从这以后,孩子就经常撒谎。妈妈想管的时候,已经晚了。

镜头三:一学生读小学时就说谎成性,甚至骗同学的零用钱。老师多次教育,都是徒劳无功。后来,老师和家长沟通得知,孩子之所以会说谎是妈妈惯的。从小孩四岁开始,做错事就经常说谎掩饰,出现这种事,一般家长都不会与小孩儿斤斤计较较,爸爸管教时,妈妈就说,孩子还小,说点小谎有什么紧张的,长大自然就知道了。没想到长大了开始诈骗了。

【专家点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说谎的习惯是很常见的。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谎言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家长要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不要以为孩子偶尔说谎没关系,一旦孩子养成了习惯,家长就会后悔莫及。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说真话会受到惩罚

孩子用谎言去掩饰事实真相以求自保。拿上述实例分析,孩子在无意中损坏了玩具,就和家长撒谎说“不知道”或者“不是我”。当然,这些谎言是很容易被家长识破的,有些父母认为这样的谎言不值得追究,一旦放过孩子就形成了说谎的恶习。

2、用幻想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

孩子因幻想而形成说谎的习惯,家长不能轻视孩子这样的谎言。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毛病,及时加以制止,给予改正的机会。家长不要责骂孩子,不当的责骂、惩罚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闯了祸或者做错了事情不敢承认,又开始说谎。家长会防不胜防。

3、为达成愿望说谎

孩子常常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由于孩子的智育和心理发育不完全,思维发展受限制,就会向家长说谎话希望达成自己的心愿。

孩子偶尔撒谎是一种恶习,一个从小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难让他不撒谎。所以,对孩子偶尔撒谎的问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经撒谎作为一种逃避自己责任的方法时,在他的脑袋中会慢慢地建立起一条方便之路。之后,一旦他感到责任和压力时,或者想去获得什么时,他就自然而然地去撒谎。同时,会为自己找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和别人。这是一种很深层的心理活动,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非常难以更改。撒谎是犯罪的开始,家长不及时制止,会导致孩子从偶尔的撒谎走向真正的犯罪。

【教子有方】

1、为孩子做榜样

家长孩子面前任何时候都要说到做到,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说“如果再犯就把你舌头割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即使孩子真的犯错家长也不会真的这么做,家长要杜绝孩子说谎话,首选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给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