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每次都只盯着孩子吃多少,父子关系远比多吃一口青菜来得重要,而且也没有孩子会因一两次偏食而发育不良。
看见这个标题,也许你会有点不屑:“我活了一把年纪,还要你来提醒我该怎样吃饭?”如果你有受辱之感,望你先见谅,容我来解释一下吧。
谁来共进晚餐?
曾经有人研究香港与广州家庭的异同,其中一个共同点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均不足。大约78.5%的青少年每天平均与父亲的倾谈少于30分钟,与母亲的倾谈少于30分钟的亦有66%。
这可能是全球性华人的现象。华人爸爸工作经常超时,交际应酬繁多,能够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是少数中的少数。
与家人一起共进晚餐这件事,重不重要?值不值得努力为之?
每个人每天都有三餐时间,但大家都早出晚归,各忙各的,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更几乎定了型,于是,晚餐便成了大多数家庭每天唯一可以与家人相聚的时间,所以,我们绝不能轻看这段宝贵时光。许多父亲感慨孩子喜欢和母亲谈心,跟自己却没有太多话题,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为父者就更有挫折感,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假设你正面临这种状况,我建议你更要珍惜全家一起的晚餐时间。
有一首中文流行歌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有一个不回家的父亲。若孩子习惯父亲不会与他们一起吃晚餐,那实在是件悲哀的事。当未能回家用晚膳时,要表示歉意,让家人知道自己是多么为此感到可惜。
容我给做父亲的一些建议:首先,下定决心排除工作、交际应酬及其他阻碍,一周至少有一半时间与家人一起吃晚餐。其次,告诉上司、同事,自己对家人的重视,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酬。也许同事会对自己的这个决定嗤之以鼻或觉得我们太黏家,但这又何妨?别人不能代替我们过我们的日子,美满的家庭关系对我们自己来说可是生命中重要的事!若是平日无可避免要应付忙碌的工作,那就把握周末,将时间留给家人,以弥补周间相处的不足。
对许多男人而言,以下的建议可能比开山劈石更为艰巨,但你若能接纳其中一两项,又试着付诸施行,我深信你的家人必会为你的改变而欣喜,你也会满有成就感。
1.高高兴兴地用餐
有一回我到上海与朋友会面,他是一家大公司的主管。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助理不断找他谈公事,打断我们的谈话。
“今天晚上我原想邀请你单独吃饭,但我已经两天没有与家人和孩子一起吃晚餐了。你介意到我孩子想去的餐馆,与我家人一起用餐吗?”他诚恳地邀请我。
“当然好!你这么忙,能够与你和你的家人一起用餐,也是我的荣幸。”我极其欣赏他如此重视家庭生活。
在饭桌前,他的孩子闹哄哄地要与父母攀谈,像开了笼的雀,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
“请原谅他们!他们在家里向来就是这样。”朋友的妻子带歉意地解释,但显然没有意思要平静孩子的高涨情绪,“他们因与爸爸一起吃晚饭感到很兴奋而已。”
做父母的也许讲究孩子在饭桌上的规矩和礼仪,这是很好的家庭教养,但是,一家人自然、舒适地边吃边谈,温馨相聚,不是比固守什么礼仪更温暖吗?
让晚餐成为全家人期盼的时间,一起享受食物,笑话家常,千万不要在餐桌前谈论金钱、事业或指责孩子,除非你想大煞风景、减低每个人的食欲。若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尽可能换个地方,饭后再谈。我不是说不要教导孩子,而是让他们专心享受餐桌上的营养,也享受精神上的营养。若你是大厨,也会盼望家人能好好品尝你的手艺吧?
许多家长老是爱在餐桌上训示孩子,不是责备孩子没有努力学习,就是不满孩子吃得太少或挑食。其实,不必每次都只盯着孩子吃多少,父子关系远比多吃一口青菜来得重要,而且也没有孩子会因一两次偏食而发育不良。试想,吃一顿饭尤如身在法庭,孩子面对公审,老爸是审判官,还能够吃得欢喜快乐吗?孩子不尽快逃之夭夭才奇怪呢!
既然要给家人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就不要在餐桌前闹情绪;任何一个人皆不可能每天凡事都顺利、不遇任何挫折,许多时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仍然是沮丧、焦虑、甚至愤怒,但若不谨慎处理这些不快情绪,很容易就会摧毁我们的家庭生活。诚然,家人应该学习关心你的情况,也有必要知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但不要选在用餐时间宣泄情绪,这只会使菜肴添上不可口的辛辣和苦涩。
真的,不要挑剔、不要嘲讽,只要赞赏!
2.鼓励孩子分享,多听心声,少做批评
我在朋友家里,与他的家人一起用餐,饭后朋友妻子收拾碗碟时,我对朋友说:“你的家好幸福喔!看得出你的孩子很喜欢和你一起。”朋友的太太转头微笑对我说:“他虽然很忙,却很重视晚饭时间,会尽量赶回来与我们一起用餐。孩子都会赶快做完功课,等待爸爸回来,然后在吃晚饭时把一天发生的事,通通都要告诉爸爸。他也会将白天遇到的事,选一些有趣的与孩子分享。”这真是个模范家庭!
对许多家庭主妇而言,预备三餐是很花时间精神的,尤其是晚餐,很多人会在一天的开始就盘算了。至于男人,提到晚餐通常只会说:“什么时候吃”,“今晚吃什么”。然而,有心的爸爸虽然不必亲自进入厨房准备,却也会为晚餐营造气氛及准备几道“菜”,这几道“菜”就是“话题”。
我不是要吹捧高级餐厅的气氛(音乐、烛光与较好的餐具),只是,气氛确是要刻意营造的。这是属于我们的家,为什么不培养一些全家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气氛?例如,今天让某人谈谈新闻,让某人来解说一下某个球队或音乐,又或介绍一些时髦的玩意儿。当老幺可以自由发表他的“宏论”、爱美的女儿谈谈想改变的新发型时,没错,一屋就能载满笑声!另外,父亲也可以预先准备一些话题,例如:新闻、政治、体育甚至财经,也许孩子还听不懂,但孩子能借着这些题材,扩展自己的眼光及学习范围,从中有所获益。只是,父亲千万别唱独角戏,要尝试安排家人和孩子发言的机会,不然就会变成让大家觉得枯燥的个人演讲。我们也无须担心江郎才尽的危机,只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管道和平台,彼此信任,话题就自然源源不绝。
一天下来,孩子和妻子一定会发生或遇到很多事情,虽然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但聪明的父亲会懂得鼓励他们分享,主动询问,微笑地点头,专注的眼神,都能流露一份关心之情。“今天发生什么事?”这并不是一句很好的开场白,我们可以更有技巧地表示自己对家人的兴趣,例如:“昨天你说你的朋友……后来呢?”父亲应该记着上一次的谈话,然后继续跟进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有基本的礼貌,当妻子和孩子发表意见或讨论事情时,切勿插科打诨,或以嘻笑态度面对,很多男人会在不经意中对妻子、孩子的见解与看法流露出不尊重的态度,例如:“你懂什么!”“才不是这样!”“不知道还乱说!”……这些都会立时打消他们愿意分享的心。
若是经济许可,可以在晚餐时间讨论下一次想到哪一家餐厅用餐,把全家外出吃饭当做是计划家庭旅行般讨论,这不是蛮有趣且会引起大家兴奋的议题吗?做父亲的也可以问:“下一次我们若要再去烤鸡店,你们想点什么食物?”又或:“我下次要吃……你们要吃什么?”
老一代的人说,“食不言、寝不语”,认为应该专心吃饭,在餐桌上不要多言多语,以免口沫横飞不卫生,而且也认为这是没有家教的表现。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这话不无道理;然而,从家庭和谐相处的角度来看,则应该多争取机会,多鼓励孩子分享生活情况、学校的事情及所结交的朋友,尤其在餐桌的融洽气氛下,这类闲谈最容易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话说回来,请父母不要对孩子说的话有过度反应,或妄下判断,或贬斥当中涉及的人和事,只需做一个聆听者,这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而不是批判大会。当然,不是只在餐桌上才聆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也要懂得从生活细微之处观察孩子的心境,为他们做适时、适度的疏解开导。
3.专心享受晚餐
有人说,中国人不会享受生活,这说法有点不够中肯,不过也的确有不少男人把晚餐当做例行公事,急于完成。“我们从小就是这样吃饭的!”这是许多男人的借口。
如果我们选择狼吞虎咽、速战速决的吃饭方式,又怎能期望家人会享受与我们一起的用餐时刻呢?
要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各样食物,还要避免分心。
“昨天下班后,我一直打电话到你家,都打不通。”我告诉朋友。
“你有急事吗?”他问我。
“没什么要紧的事。大概是你们家的电话在占线中?”我问。
“不是。那是因为吃晚饭的时候,我家的规矩是不接电话,好让全家能好好享受在一起的时间。我们的孩子也会告诉朋友,吃饭时不方便通电话。”
我们教导孩子要专心吃饭,不可以边吃边玩,也不能东奔西跑,可是,我们又是否专心与家人一起享用晚餐呢?我们是否心不在焉?又或是任由其他事情打断及影响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孩子不会为此抱怨,只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与家人相处并不是特别宝贵和一件值得珍惜的事。
面对青少年孩子的“沉默”、“没有任何话题好沟通”,许多父母都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家长好心问起几句,往往只得到短得不能再短的回应,有时还会加上一张“臭脸”。在这样的“折磨”过程中,就要好好把握一起吃晚餐的时间。不论如何,青少年的孩子最期望父亲能多聆听自己说的话,不滥用权威,今天许多父亲都需要学习以“现代父亲模式”——“耳听口颂”,在餐桌上与子女沟通。
晚餐时,或许,我们的脑子仍被日间烦事所缠绕,心情仍然处于低谷,但是家人很渴望我们至少给他们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的专注。要让全家人能够享受没有被打扰的晚餐,是需要操练和付出代价的,但是,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这样付出吗?
饭前、饭后一起看电视都是不错的合家欢节目,但是在晚餐时间,边吃边看就是大忌。晚餐时间的珍贵,正在于围坐桌前,难得的面对面,若大家只盯着电视,不但浪费了这份难得的“相见”,损害了对彼此的专注,更阻碍了大家的沟通。让人遗憾的是,许多父亲对新闻报道或某类电视节目,比对家人的事情更有兴趣。
另一方面,请尽量不要在吃晚饭时接电话,这应该是属于家人专有的时刻。让家人知道,一天中的确有一段时间是属于他们和你专有的,这表示你把他们看得很重要。
让我们订立“家规”:晚餐时间关掉电视,大家融洽地“听、看彼此间一天发生的新闻”,视家人相处为“最有趣味的黄金时段节目”,好吗?
4.享受主餐后的甜点
许多男人把吃饭当做办事,快快吃完后,拍拍屁股就走人。我们是不是一填满饥肠就急着转离战场,丢下一桌的杯盘狼藉,然后舒服地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看报或看电视?
我们不应把家中饭厅当做食堂或是外面的餐厅,我们有没有向妻子(或预备食物的人)说过“谢谢你的预备”?我们不该把桌上的食物当做理所当然,许多家长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晓得感恩,也不会道谢;请问,这会不会是因为他们欠缺了一个榜样?身为父亲、丈夫,让我们给大家一个提议——多坐一会儿,给做菜的人一点欣赏、一点感谢,然后帮忙洗刷碗筷。
这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你既不急着走,也就无形地鼓励孩子多留在餐桌旁,为家人“创造”更多共处的时间。然后你的身体力行,参与清洁厨房、餐具,就再没有人以为自己是贵宾,单单只享受别人的服侍。
你也许没想到自己多坐片刻,动手多做一点,竟会带来这么美好的效果吧?其实还不只于此,好戏还在后头(就像吃西餐般,最后还有一道甜点)。有些丈夫不明白为什么妻子每每躺上床后,就像凋谢了的花朵,黯然失色,更了无“性”趣。倘若你能帮助妻子做膳后清洁,这绝对是在数小时后,帮助你在卧室中赢得她身心的最佳前奏。如果丈夫是个懂得道谢、又能体贴协助做家事的男人,有哪个妻子还会无精打采、身心倦透?有人说:“前戏是从厨房开始的。”不无道理喔!
根据美国Riverside大学专研“男人与家庭”的社会学教授Scott Coltrane所言,帮忙做家事的男人拥有较好的性生活。换句话说:“男人越多做家事,他的妻子越有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会直接反映在夫妻的性生活上。”
当先生愿意放下“大男人主义”,帮助做家事时,妻子会感受到丈夫的体贴,对婚姻的满意度也随之大大提升。同时,妻子会因此而心情放松,以致能将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投在丈夫身上。在这里给新婚男士一个小秘诀:主动积极地帮助妻子做家事,是保持蜜月浪漫的最有效方法。“女人喜欢会做和肯做家事的男人,因为他们特别有吸引力。”
结语
传统父亲不善表达爱护子女之情,一句“吃饱了没有”已是他们最深情的表达了;可是,没有多少个孩子能在幼小时就领会这话背后的深刻情意。为什么不试着跳出旧框框?为什么吝啬于我们的言语动作?让我们从吃饭开始,一起来改进我们的夫妻、父子关系,那不是很美吗!
对某些家庭来说,全家一起享用晚餐不但难得,更可能是梦想,可是,一家大小围绕餐桌、享受食物、谈笑风生,不应只是小说中的情节或好莱坞电影的一幕呀!做丈夫、父亲的人,绝对有能力完成妻儿这份梦想,我们只要做一点点调整,多花一点点心思,尽自己的本分,深信你我必能享受上天所赐的天伦之乐。
◎我在婚礼中承诺妻子:“要一生爱你!”那同时也是“我要爱我们的孩子”一生的承诺。
◎对男人来说,一生最大的福气是拥有父亲的责任,也享受孩子的爱戴。
◎如果在工作与家庭之间需要取舍,我的抉择会是什么?
◎大部分父亲自己放弃了爸爸的地位,让自己变家中可有可无的一分子。
◎最甜美的回忆,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刻,这也是刻意营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