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33

第33章 金融风暴的教训与启示(3)

其一,作为华尔街的顶级投行,雷曼的破产影射了次贷危机远未接近尾声。2008年9月,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传出资金短缺高达200亿美元的噩耗,美国最大储蓄贷款银行华互银行预计本季度再增加45亿美元拨备损失,高盛出现第三财季利润减少70%的的残酷结果……华尔街的金融乱局可能还会持续。

其二,在盛行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华尔街,雷曼的倒闭标志着这一金融世界权力结构的转化。在美国五大老牌投行中,贝尔斯登已经销声匿迹,美林也退出历史舞台,而伴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投行界仅仅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身影,并且这两家的保护成本仍在升高。因此,在高盛和大摩忙于自保的前提下,收购了美林证券的美国银行和收购贝尔斯登的摩根大通等大型财团将在华尔街获得更大的主导权。

其三,美国金融产能过剩的压力随着雷曼的倒闭而大大减轻。次贷危机本质是美国金融业的产能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但其产能过剩问题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行业是一致的。首先是美国金融业产生了超额利润。在超额利润被社会认识到之后,引发投资过剩,包括增资扩股、密集的IPO、自有利润的再投资等。当金融业的存货增加而无法被消化的时候,金融业危机就产生了。当然,美国金融业要消除产能过剩问题,还是要靠破产兼并等办法。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解决的是住房信贷市场供给过剩的问题,贝尔斯登破产解决了对冲基金部门产能过剩的问题,雷曼兄弟的破产则排放了固定收益证券产能过剩问题。而只有当这些缠绕美国房地产问题的症结得到了真正的清除之后,美国次贷危机才有消失的希望。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9·11”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前5年,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而这种房地产市场泡沫当然带来在纳斯达克股市泡沫及“9·11”之后美国经济繁荣,金融市场的旺盛以及各行各业的利润的水平大增。但是快速上涨的房价或房地产泡沫是不可能持续的,当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无遗。这就是美国的现实。

中国早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或泡沫吹大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这种房地产市场泡沫吹大不考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因素,世界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有哪一个时期出现过中国这样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呢?即使是香港、台湾及日本也是逊色十分。而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不仅吹得很大,还在于用全国人民的土地资源、用国有各种要素在短期内把社会财富聚集在极少数的几个人手上。所以说,中国房地产不仅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泡沫,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财富掠夺。可以说,如果这种现状不可改变的,中国经济的繁荣不仅不可能持续,而且所面临的问题一定难以解决。一个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就把美国金融市场弄得危机四起,让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边缘,全球金融市场海啸泛滥。如果再加一个通过房地产市场导致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公,那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更大。

可以说,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还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推动下继续吹大,也可以制造短期的中国经济繁荣,甚至可以把GDP增长写在脸上,但是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可以看到,即使国家的法律制度最完善、金融监管最严厉、金融市场最发达、社会财富分配最公平等,但是由房地产市场制造出的泡沫与风险最终还是会暴露出来,还是要由这些人来还。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什么时候也不可放松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遏制。不要以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可以拔高GDP,但是如果这种GDP增长是建立在房地产泡沫的基础上,那么中国的经济想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如何来改善全国每一个人的生活福利条件吗?但是吹大房地产市场泡沫与此是南辕北辙的!这就是雷曼破产的重要启示。

4.美国监管模式的纰漏给中国的启示

随着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的纵深推进,华尔街的投行和美国金融体系遭受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很多业内人土和专家学者都认为,造成此次金融大风暴的原因是金融监管的松懈,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鼓励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被过度开发和滥用。

美国金融行业和高科技行业是其在全世界最富竞争力的两个行业,尤其是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直被视作成功典范,被形容为是利于金融创新和富有韧性的金融体系,是美国经济自199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国家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美国金融行业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表明它的监管体系和框架基本适应当时的市场需求,符合市场实际。

美国当前金融监管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金融监管机构。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家里,美国人政治和文化上都崇尚权利的分散和制约,反对权利的过度集中,这些都是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格林斯潘在《动荡年代》里阐述说:“几个监管者比一个好”,他相信各个监管机构同时存在可以保证金融市场享有金融创新所必备的充分的民主与自由,同时,可以使得每一个监管者形成专业化的比较优势,它们之间的竞争可以形成权利的制衡。应该承认,美国的这套监管机制确实在历史上支持了美国金融业的繁荣。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发展,随着金融市场之间产品创新的发展、交叉出售的涌现和风险的快速传递,这样的监管体制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监管标准不一致,监管领域的重叠和空白同时存在,规则描述过于细致,监管对于市场的反应太慢和滞后,没有一个联邦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看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状况,风险无法得到全方位的覆盖等等。

总结这次次贷危机所暴露出的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主要教训,包括两点: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不管监管体制如何选择,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不能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有丝毫的空白和真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而带来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在现代金融体系里,无论风险管理手段多么先进、体系多么完善的金融机构,都不能避免因为机构内部原因或者市场外部的变化而遭受风险事件的影响,这是由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不对称性的特性所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内的风险产生和传递完全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一代美国金融家们所拥戴的“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的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和主张确实存在着索罗斯所指出的极端市场原旨主义的缺陷。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为中国金融监管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2008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举行的“2008首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是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首次出现的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一起发生的危机,波及面很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尚福林说,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警示人们,尽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风险,但良好的信用体系仍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一。次贷危机也让人们看到,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效应已经大大增强。

尚福林说,就次贷危机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助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

首先,金融监管应该处理好安全和效率的辩证关系。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定价的市场。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若处理不当,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工具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和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要考虑其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果片面追求创新效率而忽视了安全,一旦发生危机,不仅会欲速不达,降低金融创新的效率,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伤害,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

其次,金融监管应当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现代金融体系的监管应该更多地强化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监管者要能够审慎地评估金融产品,洞悉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针对这些变化,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即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盲区,提高监管的效率。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协调。次贷危机充分表明,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要。

第四,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金融监管的不断调整和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将成为一种常态。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为了提升盈利的能力,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推动产生创新的同时,必然会不断挖掘现有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而这些行为的存在也促使监管者不断地对规则进行修改和补充,客观上推动了金融市场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优化。

尚福林说,一些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历程正是一个规则被不断突破甚至破坏,又不断得到修补和完善的过程。此次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剧烈的动荡,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资产证券化产品、衍生品市场监管和协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就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锋教授认为,这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放纵,更是美国全方面虚胀酿造的恶果。

何小锋指出,美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了20多年,同时也积聚了四个方面的虚弱膨胀,简称虚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就是这些虚胀因素累积的结果。

第一个是美国产业结构的虚胀。在过去的几十年经济发展中,美国第一、第二产业几乎大部分转移出去了,同时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搞研发,理论上没问题,但现实中产生了产业的空洞化。制造业、工业等实业都离开了美国,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比较虚的行业,这是第一个虚胀。

第二个是金融产业的虚胀,投资银行业迅猛发展,大量实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过度膨胀产生了很多虚拟金融,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住房贷款证券就是这样一种产品,收入低和信用记录不良的人群本来是不具备买房条件的,而金融机构想方设法把它开发出来。同时,经济虚弱的繁荣也造就出拥有巨额资金的大的投行和金融巨头已经不满足一只股票的发行和承销,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促使这些金融机构创造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把一切资产金融证券化运作和包装。国际游资、另类投资如对冲基金等各种私募基金纷纷涌入金融行业,追捧金融机构开发出来的创新产品。

第三个虚胀与美国政府权力的虚胀有很大关系。美国政府认为,美国是世界军事、政治、经济的警察,看到有跟美国世界观不一样的事情,美国政府就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进行干涉。在政治上,在国际社会中制造了很多矛盾,甚至动用了军事力量发动战争,这必然需要大量的美元。

在20世纪废除金本位制后,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行了大量的美元,但随着其他国际力量和经济实体的崛起,在支撑美元的世界货币体系霸主地位方面,美国实力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美联储以前的降息政策也使低收入阶层能买房子,这也是脱离基础现金流的虚胀政策。

第四个是美国社会各个阶层贪婪之心的虚胀。可以从美国三个人群来看这个问题:一是低收入阶层,从客观来讲,这个阶层的人是不能买房子的,但是买房子了,这显然属于超出实际能力的一种贪婪;二是美国社会中的中产阶级,这个人群往往消费过度,没有存款的观念,把工资全部消费掉,甚至信用卡透支,从银行贷款消费,消费过度很普遍;三是美国的精英阶层:由于美国过去20多年经济的高度繁荣,精英阶层的人都不愿意去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实体经济部门工作,华尔街和曼哈顿是他们的去处。

何小峰认为这次危机是各种虚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从监管角度去看,产业结构、金融业本身、政府权力和各个阶层贪婪等方面出现虚弱的膨胀,共同作用导致了世界性的全面金融危机。

对于发展金融产业和投资银行业,何小峰认为,目前中国仍处于学习先进和练好内功的阶段,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练好内功。他说,中国需要研究清楚,现在美国金融体系发生一点儿变化,都会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农民。比如美国市场的农产品或者石油的价格,通过美国期货市场的一番操纵后,就会影响到实物价格,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中国每个人的生活已经跟美国的金融状况息息相关了,这里面存在着复杂的金融利益链条网,牵涉到宏观、微观、金融、实体、国际国内的综合分析。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大家能把它精确全面地描述出来,因此要抑制虚胀,审慎行事。

总之,全球化从来就是此消彼长,如果我们的金融业能够练好内功、加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对局势和趋势的判断力,那么这一次的美国金融危机说不定倒是一次机会。如果能借助这样的机会,借助并购、参股等手段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那么我们的金融业没准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跨国大银行。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让变化成为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修炼不够,应变能力不强,那么结果就真正令人堪忧。

5.金融危机是否会改变世界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