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25

第25章 危机当前人民币路向何方(5)

虽然无法找到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直接证据,但绝大多数分析人士都默认信贷高速增长是2009年股指大幅反弹的重要推动因素。这种局面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是一系列有关货币政策的质疑和讨论,比如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没有真正作用于实体经济,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还算“适度”,后续政策能否继续宽松等等。

中央在2008年年末确定的2009年全年信贷调控目标是5万亿元以上,而2009年前4个月的银行信贷投放量达到5.17万亿元,已经基本达到调控预期目标。巨额的信贷投放让分析人士大跌眼镜,谁也不会想到“适度宽松”的概念还可以这样阐释,随之而来的是对宽松尺度的质疑。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撰文指出,自1992年有了季度统计数据以来,中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总比GDP的增长要快,最少快出了3.5个百分点(2005年一季度和2007年二季度),最多则要快出24.7个百分点(1994年三季度)。纯粹以现象分类,2009年一季度M2快于GDP增长达19.3个百分点,在总共68个季度里位居第六名。他认为,目前25%以上的货币增长不应该再被视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事实已经属于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不可避免,也不宜继续冠以“适度”之名,否则会放松应有的警觉。

从2009年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和4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央行对目前货币政策的基本认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我国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落实,满足项目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随着投资项目陆续启动,为投资项目配套的中长期贷款相应增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得到有力体现。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影响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呈现“V”形反转走势。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复苏,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保障功不可没,这应该是货币政策最为正面的影响。

央行副行长易纲认为,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有利影响包括多个方面: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近期股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上价量齐升,出现回稳迹象;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如果企业尽快结束去库存化行为,使存货进入正常状态,将有利于恢复生产;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

在承认货币政策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有分析人士关注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和负面影响问题。中央银行对此问题也并不避讳,200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称,3月份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业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而4月份新增贷款为5918亿元,环比回落较大,这也印证了信贷增长将放缓的观点。

央行指出,下一阶段还将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报告还特别在信贷增长专栏中指出,下一阶段如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则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经济好转迹象使得近期出台新的额外刺激政策的必要性降低,但决策者考虑到经济反弹的基础未必稳固,也不大可能立即出台针对信贷和流动性的力度较大的调控措施,因此短期内将进入政策“真空期”,即既不出台额外刺激,也不会大力调控,而是以观察数据为主。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从200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可能已经筑底,甚至已显露复苏迹象并且银行贷款大幅飙升,但短期内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不会出现重大调整。在经济尚未出现坚实可靠的复苏前,充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延续。

10.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

2008年,随着美国各金融机构进入第二季度财报公布阶段,一度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但之前被隐藏的巨额亏损逐渐浮出水面。

由于隔夜利率和贷款违约率的大幅走高,使美国最大的两家房屋抵押贷款中介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财务危机。两家公司的股价巨幅下跌至十余美元,在3月中旬贝尔斯登破产案之后,处于悬崖边缘的美国银行业再次陷入危机。

房利美、房地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信贷危机,演化为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

房利美与房地美均为私人拥有的上市公司,但是作为“政府授权企业”(GSE),由于得到了国会的授权,可以免交各种联邦以及州政府的税收,并且享受来自美国财政部的金额均为22.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

房利美和房地美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顺利运转至关重要。对于贷款商而言,由于向居民提供贷款后,可以很快将贷款出售给房利美与房地美,这加快了贷款商的资金流动,降低了贷款商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惠及全国范围内的借款者。截止到2008年7月末,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而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其中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4%。

相对于庞大的资产组合而言,这两家公司的资本金规模非常有限。即使资产组合不发生太严重的损失,房利美和房地美都可能出现资不抵债危机。截至2007年底,这两家公司的核心资本合计832亿美元,而这些资本支持着5.2万亿美元的债务与担保,杠杆比率高达62.5。如果没有政府的隐含担保,房利美和房地美应对信用风险的能力实际上远远弱于市场化金融机构。

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自身持有的贷款组合的违约率上升,导致房利美和房地美账面出现越来越大的亏损。2007年,房利美发生了35.6亿美元亏损,房地美发生了30.9亿美元亏损。2008年第1季度,房利美又出现21.9亿美元亏损,房地美出现1.5亿美元亏损。连续的亏损已经令投资者对两家公司的资本重组率以及运营前景感到担忧,导致公司的股价一路下跌。

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的深度下跌,它们很难在股市中进行再融资,从而不得不以更高的票面利率来发行新的债券,这必将造成它们过去发行的债券的市场价值下降,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账面损失。

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持有美国长期机构债3760亿美元,其中资产支持证券(ABS)2060亿美元。根据美国经济学家Setser的推算,截止到7月份,中国持有美国机构债的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如果美国政府选择市场化的救助方法,则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债券的市场价值将会下跌,从而造成中国外管局与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机构债的市场价值下降。

如果美国政府选择国有化的救助方法,则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可能依然保持最高信用评级,但由于美国政府不得不花费数千亿美元进行救援,这将加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造成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被调降。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超过机构债的规模,因此这种方案对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组合的冲击可能更加严重。

“双房危机”使得中国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场价值下跌的价格重估风险。如何缓解上述风险的潜在冲击,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新增外汇储备仅为214亿元,低于7、8月份的360亿元和390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14.1%。

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此,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居民、企业结汇意愿降低,同时,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资本流动“进少出多”。

2008年9月外储增加仅有214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66亿美元)之和。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部分(以外汇储备增长214减去外商直接投资66与贸易顺差293之和)为负数,这在一般情况下就意味着热钱的流出。

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兑美元中止升值是“热钱”放缓流入的一方面原因。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上涨了6.7%,随后于7月中旬停止上升趋势,这令“热钱”能轻易在中国赚钱的好事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热钱”的出逃可能更直接地是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的出逃可能反映外国金融机构试图在信贷危机中回收资本、囤积美元流动性,而不是因整体市场对人民币的看法改变所致。

从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加之,外汇储备增加额与真实贸易额度的差额综合分析看,外汇储备增长态势正在减弱,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效应(美国、欧洲国内消费的大幅下降)出来后,必将对中国出口造成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9月份外汇储备同比减少幅度较大说明已经有这种迹象。

面对量级不小的外汇储备,在关注其对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着手于一些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元资产,因此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相对有限,风险可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风险,积极关注风险显得十分关键。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下滑会造成我国外部需求减弱,也会在今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态势。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金融危机会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现在,中国已经是美国国债的大买主,在国债市场上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政府救市,也会增加美元投放量,带来美元的进一步贬值。这就会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而美元贬值更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高CPI,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在美联储决定直接收购商业银行的短期票据后,2008年10月13日,欧美央行再次联手决定,无限额的向银行系统注资。这意味着当今两大国际货币的发钞行正在不停的印刷纸币,通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来消除所有的巨额债务,化解当前的危机。这将是对中国此类以资源和劳动积累的贸易顺差储备的惊人掠夺。当中国还沉浸在救不救美国的讨论之中时,实际上,最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我们如何对自己的财富“负责任”呢?这是一个对中国的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