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23

第23章 危机当前人民币路向何方(3)

温桂芳指出,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就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离建成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尚有很大距离。

5.人民币汇率该何去何从

自从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升值是人民币汇率的唯一走势,虽然期间速度和节奏有所变化,但升值的方向和升值的预期从来没有发生改变。无论是在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还是境外的NDF市场,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号都表明人民币会继续升值。

奥运会过后,随着美国金融动荡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2008年11月底到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4天下跌,尤其是12月1日,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回落156个基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跌近500个基点,创下自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因此,人们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首次出现了争议,一方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步伐将会停止,甚至在2009年会出现贬值;另一方则坚持认为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过程,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就坚持人民币汇率在2009年将会贬值的观点,在中金公司2008年10月中旬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哈继铭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下滑区间,外贸出口方面2009年可能有更显著的下降,2008年由于有出口订单的滞后因素,外贸出口看上去下降不是很快,但2009年会加速下滑。此外,外贸以外的热钱流入也不可能像过去那么踊跃了,而境外公司在全球信贷紧缺的情况下,会将之前留在中国的资金包括利润留存撤出,多个力量的作用之下,人民币对美元将出现贬值。他预测,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贬值2%。

与哈继铭不同的是,一些国际投行则对人民币的升值前景依然乐观。2008年10月上旬,国际投行高盛、瑞银、巴克莱的中国区经济学家纷纷发布报告,分别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调降为8.7%、8%、9%。但是在悲观的预测之下,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预测仍然没有改变——高盛给出的预测是2009年3%的升幅;瑞银认为2009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将达到6.5,升值幅度接近3%;巴克莱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放缓”。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同样认为人民币缺乏贬值的基础。他分析称,当外贸顺差减少时,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的程度会相对缓解;但由于供绝对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发生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基本态势自然也不会变化。当前,尽管中国的外贸顺差有减少迹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外贸顺差不会消失或转变为逆差,因而,人民币贬值没有市场基础。据他测算,即使出口在未来一直保持同比10%的较低增幅,同时进口以其两倍的幅度增长(即同比20%),中国直到2010年6月以后才可能出现持续的外贸逆差。有鉴于此,他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

针对人民币未来汇率的问题,2008年11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丁志杰指出,离岸市场最早是在9月份出现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出现贴水。出现贴水的原因,一来是由于美国连续降息,人民币利率已经比美元高,息差倒挂,从利率平价的理论来看,高利率货币应该是贴水的。另外一方面,过去尽管人民币利率比美元高,但人民币仍然升水,就反映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而2008年11月底到12月初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恰好说明人民币汇率正在接近或者说已经达到了均衡汇率,被低估的情况正渐渐消失。

丁志杰认为,从未来的经济基本面来看,尽管金融危拖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中国的表现仍好于其他国家。因此,人民币仍然是一个强势的货币。他指出,人民币从低估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当然,这个均衡是就我国现在的经济基本面来讲的,如果我国的经济基本面相对其他国家还是比较好的话,依然会支撑人民币走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在当前,一切经济行为都应以稳定为主,人民币汇率不宜大幅波动。短期来说,人民币不但不会贬值,还有可能继续升值。

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在发表观点时指出,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其一意孤行的内政外交政策存在巨大缺陷与失误,近两年已受到国际国内的普遍质疑。美国总统大选结束,民主党上台,美国即将迎来内政外交政策的颠覆性调整。那时,除了在军事上可能做出迅速从伊拉克撤军的决定之外,还将在经济上重新健全财政,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以重振美元币值。

于学军说,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预计美元必将重拾升势,在1~2年之内升值10%~20%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样一来,人民币一方面升值10%~15%,另一方面美元又升值10%~20%,两厢合起来便带动人民币兑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约20%~35%,从而使人民币在这段时间内极有可能出现升值到顶的局面,因此就开始从升值转变为贬值。

于学军认为,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但短期来看仍将难以大幅升值。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及其治理的影响,美元除非突然发生崩溃,其下一步的走势会持续升值;而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周期的出现,人民币难以在短期再持续升值。

6.人民币可否成为硬通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家地位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币也重新唤起世界的注意。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现金量迅速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信誉正逐步提高。

2007年10月20日,在第七届“金葵花·南都财金论坛”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指出,汇率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六个硬通货。

2007年11月14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博士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当前,中国部分周边地区居民已把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因此人民币已有“小美元”之称。

曹红辉做了多年的翔实调研发现,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在老挝的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曹红辉介绍说,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其中,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元人民币。在中亚其他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总共也有十多亿元。

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l/3强。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据悉,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我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稳定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币的稳定和坚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流通,完全是市场需要和选择的结果,也是投给中国发展前景最真实的“信任票”。

基于人民币日益广泛的流通领域,有金融专家指出,人民币难以遏制的强势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使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中的硬通货。

早在2006年9月,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人民币具有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潜力。

2008年10月15日,环球时报在报道中称,“德国之声”网站刊文阐述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该文章称,金融危机对世界的改变之一就是人民币将成为国际经济领域能与美元比肩的“硬通货”。

在这篇文章中,文章作者在谈到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文章援引中国国内经济专家的话说,中国可以为美国救援计划提供融资,但美国财政部须通过在香港或上海的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来完成。美国拿到这笔人民币资金后,再向中国内行或外汇市场购买美元汇回国内,用于救援,发行后的债券可以转让,“形成一个熊猫债券的二级市场”。如果采取上述方式,美国要偿还的是将来持续升值的人民币,而不是可能会继续贬值的美元。这对中国自然大有好处。

文章说,人民币在世界上,尤其在周边国家,已经拥有相当强势的地位,几乎成了硬通货。缺的只是自由兑换了。而现在,无论是否很快实施自由兑换,中国和它的人民币确实有很多潜在的机会,不仅是加强人民币地位的机会,也是让中国转换它的货币持有比例的机会。

无独有偶,韩国《朝鲜日报》在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时也称,成为危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霸权会衰退,随着欧盟和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欧元和人民币将部分取代过去70年间美元的支柱货币作用。文章认为,经历这场危机之后,美元的支柱货币地位受到相当打击已是在所难免。文章还援引韩国经济学家的话说:“未来的全球资本主义很可能会随着支柱货币的变化,成为由美国、欧盟、中国等主要国家分庭抗礼的多元体制。”

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媒体认为人民币将成为硬通货。2009年3月,美国《侨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日渐清晰。人民币国际化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尴尬;降低当前海量外储的风险;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可以换取人民币持有者的资源,增加铸币税收入。

《侨报》在文章中称,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以目前影响力看,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货币只是时间问题。文章指出,在2009年3月11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定了200亿元人民币兑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目前,世界货币呈现“一强两极”局面——美元独步天下,欧元集体合力,日元紧随其后。但在金融危机之下,美元的全球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大降低;而欧洲有发生第二波金融危机的风险,欧元地位也在下降;日本经济衰退也已成定局。

文章分析说,在金融危机的局势下,惟有中国具有支撑奥巴马新政的财政实力;中国组团赴欧洲采购的反贸易保护举措,又成了欧洲的“救命稻草”;而且,当前似乎只有中国拥有强劲的内需潜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似乎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自身经济实力及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文章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2008年10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亿美元的20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2008年12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因此,以目前之影响力看,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针对上述观点,我国有金融专家循例指出,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用了半个世纪,人民币趁金融海啸之机崛起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后的“金融第四岛”也不会一蹴而就。其实,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并没有冒进,而是选择分阶段、渐进式,关键就在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能否顺应时势接受人民币了。

7.到底该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博在发表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小幅升值看似稳妥,但其最大弊端是强化了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风险反而最大。

伴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2005年以来,美国明显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甚至一些保守势力还扬言,除非人民币升值并规定升值的时间表,否则将对中国进行制裁。

一时间,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也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长期而言,人民币应该升值,但短期就不是这样。首先是汇率管理体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更加有利。

林毅夫认为,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是投机压力。这个投机的压力一方面是政治的,一个方面是国际炒家的。政治压力完全是无中生有。

他指出,比如日本,现在经济还没有恢复,就在国际上找替罪羊,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出口强劲,造成了世界的通货紧缩,日本的通缩就是中国造成的。“这完全不符合事实。因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原来不到10%,现在高一点。这么小的比率,即使人民币真的低估了,也不可能造成世界的通货紧缩。”

美国也跟着日本认为人民币低估,造成美国大量的贸易赤字,造成美国的经济萧条、大量失业。“这也不符合事实。一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占美国GDP只有1%,这1%都白送它也不会造成大量失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已不具备比较优势,再也不会生产了,如果人民币真升值对它也没有帮助。”如果人民币升值,美国要么从其他国家进口,要么继续从中国进口,因为价格肯定更贵重,所以外贸赤字就会更大。

林毅夫认为,因为中国经济这些年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本和美国的基本经济表现都不好,中国就最容易成为一个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