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如何成为高效学习者:写给渴望取得学业进步的中小学生
29236000000021

第21章 训练你的注意力(1)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注意集中与稳定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保证。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6.1注意力与学习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事物的能力。注意力对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班级之中,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品质。而且,注意力总是与其它心理活动相联在一起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都需要注意力参与进行,也只有注意力的高度参与,其它智力因素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注意力的差异对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智商,如果他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可能会成为庸才。

一、影响注意力的因素

首先,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注意力,如营养的因素、睡眠的因素和病理的因素等。

其次,心理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注意力,这是影响注意力的最普遍的因素。心理方面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等,都与注意力有关。

影响注意力的第三个方面的因素就是环境的条件,如环境噪声太大,空气不流通,气温过高或者过低等,都会对注意力产生影响。

因此,首先要有足够的营养和休息,这是保持注意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这是注意力集中的外部条件。而有关心理方面的因素,则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来不断完善。

二、注意力问题的表现

存在注意力问题的同学通常有以下表现:

1.注意力涣散:经常无法注意细节及容易粗心而犯错;经常在做功课或游戏时难以维持专注;别人与他说话时,经常没有留心聆听;经常不能完成指定工作;做事常常缺乏条理,虎头蛇尾;怕动脑筋;时常遗失所需对象;经常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经常忘记每日的活动。

2.活动量过多:身体经常不停扭动;不能安坐,经常走来走去;经常乱跑乱爬;经常无法安静地参与活动;经常精力旺盛,无法静下来;多言等。

3.自制力弱:经常抢着说出答案;排队或等候时,他们经常中途插队;经常骚扰别人或打断别人谈话。

4.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三、提高注意力的途径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注意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来自心理方面的因素,可以通过一定训练(具体见本章6.3)和自我控制调节来改善注意力品质,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这里简单介绍几条提高注意力的途径。

第一,要提高注意力,首先要对当前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活动一般属于心理学上讲的随意注意,即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和维持注意。因此,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事先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知道自己需要解决哪些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就可以在上课时把注意力指向学习的内容。

第二,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好奇是专注的第一要素。”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强烈的好奇心促生的求知欲是我们进行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时候,要针对学习的内容多思考,把学习转变为探索式而不是任务式,就能保持良好的好奇心,会引导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

第三,要进行情绪的控制。前面已经向同学们介绍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人在烦躁不安的情况下,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在进行学习活动前,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情安静下来,课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还要克服浮躁情绪,学习最忌三心二意,确定了学习任务后,一定要完成,不可半途而废。

第四,要适当运动和休息。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而可以增进大脑的含氧量,消除大脑的疲劳。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恢复体力,维持稳定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素质的重要因素,它能协调其它智力因素的作用,增进或者减弱其它智力因素活动的效果,是全面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的重要因子,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品质,提高注意力的指向性、集中性、稳定性和转移性,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6.2如何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在学习中很努力,头脑反应也很快,可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对这些学生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学习上不去的真实原因往往是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

其实,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或集中时间非常短暂,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好奇、好动)决定的,大可不必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涣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不良的学生大多伴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它往往导致同学们思维不深入,观察力不细致,记忆不精确,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在原因指环境不安静、睡眠不足等,但主要是内在原因,如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所学内容的意义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责任心。

下面是几种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对号入座”进行尝试。

1.内在命令法。有些同学已经习惯于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想其它事,而无法集中集中注意力。这时,给自己下一道命令:“停!一会儿休息的时间就到了,现在必须集中精力听课。”

2.自我暗示法。这个方法与内在命令法有些相近之处,即在学习、听讲时以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专心听讲”、“我很用心”等等,尽可能不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多以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语气。因为自我暗示能够激发内在的心理潜力,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克服注意力涣散的现象。

3.情境换位法。当我们在考试或竞赛时,是极少有人会思想开小差的。所以,我们在听课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感觉到精力不集中了,就想象自己是置身于考场参加大型的考试或者竞赛,听讲就象考察听力一样要专注,而做作业就象答考试卷一样,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提高速度,用这种情境换位的方式促使自己有一些紧张感,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杨乐曾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像做作业一样轻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记“走神记录”。可以用一本小小的便笺本,随手记录自己当时走神的情况。比如,听数学课时由计数问题想到足球比赛了,那你可以马上做记录“数学课——足球赛——耗时两分钟”,就把这张小纸片当成书签夹在课本中,下次课又会看到它。几天之后再看当时记录,自己也会难为情,觉得自己非常无聊,竟然在课上浪费了如此多的宝贵时间,心里会有一种负罪感。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不会象以前一样经常溜号了。

5.培养兴趣。有很多同学在课上走神是因为对这门课程不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这没有其它的办法,你只能改变自己对这门课的态度,改变对某个老师的看法,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自己。你可以在听讲时有意关注一下自己并不知道的东西,并在脑海里把它重复一下,想象着我要把它讲给最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来听,这种确认的方式可以逐渐引起自己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6.适当奖励自己。在前面已经向同学们介绍“普雷马克原理”,即用自己喜欢的活动(高频活动)来带动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低频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对“上课专心听讲”这一行为给自己适当奖励,比如自己做得好可以“多听10分钟的音乐”或者“多看几篇《读者》”等等。如果你已经忘记了这个原理,赶紧回头看一看吧。

7.把握好听课技巧。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时间划分、记笔记等原理吗?其实,我们若是真的按着预习要求和听课的程序走,在逐渐养成习惯以后,在课堂上思想溜号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8.写反思日记。可以针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状态,简短地写一下日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我们对自己进行分析的时候,主体变成了“旁观者”,分析得会更客观,对自己的震动也越大。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积久而成学”,道理深刻。

9.学习环境清静。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当你在家中复习功课或学习时,要将书桌上与你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在你的视野中,只有你现在要学习的科目。这种空间上的处理,是你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最初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同学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你坐在桌子前,想学数学了,这儿有一张报纸,本来是垫在书底下的,上面有些新闻,你止不住就看开了,看了半天,才知道我是来学数学的。一张报纸就把你牵挂走了。或者本来你是要学习的,桌子一角的电脑还开着呢,看着看着,从数学王国出去了,到了周杰伦那儿了。这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可能是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什么字,看着看着又想起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