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突出表现是急性腹痛。腹痛的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多变,同一疾病可以表现不同的腹痛,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相似的腹痛。了解急性腹痛的机制,掌握其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对诊断极有帮助。
来自腹部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经过三条途径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即交感神经、副交感(迷走)神经和腹膜壁层的躯体神经。内脏张力的冲动和内脏反射由副交感神经参与,而疼痛等感觉主要靠交感神经。腹膜和内脏的疼痛感觉有三种。
1内脏痛
即真性内脏痛。特点如下:
(1)疼痛定位不明。有以下几个原因:①一般体表感觉可借助视觉来定位,而内脏痛则不能。②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前先汇入交感神经侧节,如交感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等,不同部位的传入冲动常发生联系和重叠。③从胚胎学上看,内脏虽充满整个腹腔,但均来自胚胎时期中线上的原肠。故各器官的内脏痛虽有上下部位的区分,但多表现在腹部中线。
(2)内脏疼痛感觉的特殊性。交感神经为细小的无髓神经纤维,较躯体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慢,其神经末梢分布亦较稀少,对外界的强烈刺激,如刀割、针刺、烧灼等感觉很迟钝,但对张力冲动,如过度牵拉、突然膨胀、剧烈收缩,特别是缺血,疼痛感觉极为敏感。
(3)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呕吐中枢位于延髓的网状结构,靠近迷走神经背核。张力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导至背核后,兴奋邻近的呕吐中枢,出现反射性呕吐。
2牵涉痛
临床上称放射痛或感应痛,是因有关痛觉的内脏传入神经纤维与相应浅表部位的牵涉痛区传入神经纤维进入了脊髓的同一或相邻节段,使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部位发生疼痛关联。根据病变内脏和浅表部位相隔的距离可分为:
(1)近位牵涉痛。例如胃、十二指肠急性病变,与T7~9的脊神经支配区相关连,牵涉痛表现在上腹中部。阑尾急性病变与T11~12的脊神经支配区相关连,牵涉痛表现在右下腹。深浅部位疼痛相距较近或基本重叠。
(2)远位牵涉痛。例如胸腔内病变刺激横膈边缘,牵涉T6~12肋间神经支配区,表现为上腹部牵涉痛。刺激横膈中央部分可牵涉到C3~5脊神经支配区,即同侧肩胛部位疼痛。胆囊急性病变也可经该通路引起右肩部牵涉痛。病变部位与牵涉区相距较远,从表面看两者并无关连。
3躯体痛
即壁层腹膜痛,临床上又称体表痛,为腹膜壁层受刺激后产生的痛觉。由于壁层腹膜由躯体神经控制,所以它的痛觉与体表感觉完全相同,感觉敏锐,定位准确。
在急腹症的发病过程中,腹痛的发展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例如,在急性阑尾炎发病的早期,阑尾的炎症和水肿较轻,或因粪石梗阻,阑尾腔扩张,冲动沿内脏神经传入,产生真性内脏痛,腹痛表现在腹中线,通常在脐周,定位不明确,疼痛性质为隐痛。随着炎症的发展,阑尾肿胀加重,痛阈降低,传入的冲动转为强烈,兴奋脊髓后角的共同神经元,出现牵涉痛,患者常感到疼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其后阑尾浆膜出现渗出,刺激系膜及邻近的腹膜,因有躯体神经参与,疼痛定位明确,右下腹痛局限且剧烈,并有局部肌紧张。最终,阑尾可穿孔,形成弥散性腹痛和全腹肌紧张。
诊断
急腹症的诊断实际上是对表现为急性腹痛的某一疾病的诊断,同时还力求诊断出病变发展的程度及波及的范围。详细而准确的病史、全面和细致的物理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是诊断急腹症的重要基础。
1病史
(1)开始腹痛至就诊的准确时间:应以小时计算,而不应粗略地以天数或上下午计算。准确的时间常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例如急性消化道穿孔可以立即出现腹膜刺激症状,而阑尾穿孔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后。
(2)腹痛开始部位和转归:根据腹痛的机制,可初步找出原发病变的部位。例如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的病变一般为上腹正中疼痛,小肠、阑尾、右侧结肠引起的腹痛多在脐周。随着病变的发展,腹痛逐渐移向病变部位。例如阑尾炎的疼痛在右下腹,胆囊炎在右上腹,胰腺炎在上腹部偏左。
(3)腹痛起始方式:没有先兆的、剧烈的全腹痛意味着腹腔内严重的病变,如内脏扭转或穿孔、动脉瘤破裂、异位妊娠或脓肿破裂;伴随的全身症状(心率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休克等)有时会掩盖腹部症状和体征,造成误诊。
(4)腹痛的性质:腹痛的性质常可反映病变的类型。阵发性绞痛是空腔脏器痉挛性疼痛或梗阻性疼痛的表现,如肠梗阻、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等;持续性疼痛多为内脏的炎症或充血引起,内脏突然缺血时疼痛尤为剧烈;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常表示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例如绞窄性肠梗阻,兼有肠襻缺血和近端肠管痉挛性蠕动。某些部位的牵涉痛对诊断有帮助,如胆囊和胆道疾病向右肩背放射,胰腺炎的疼痛放射至腰背部或左肩部:肾输尿管结石疼痛牵涉至大腿内侧或会阴部等。
(5)影响腹痛的因素:体位、喜按或拒按、排便后有无缓解等,有助于鉴别是炎症还是痉挛引起的腹痛。空腔脏器痉挛性疼痛,患者常喜辗转翻身和按摩腹部,甚至愿意放置热水袋减轻腹痛。如为脏器或腹膜的炎症,上述动作或措施反而使腹痛加重。急性阑尾炎患者有时有便意,但便后腹痛不减,而急性胃肠炎则感觉便后症状缓解。
(6)腹痛伴随症状
①消化道症状:腹膜炎或腹腔内出血会影响消化道功能,腹腔内的急性病变多发生在消化道,所以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尤以恶心和呕吐常见。
②发热:外科急腹症一般都是先有腹痛,然后体温逐渐上升。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腹痛与高热可同时出现,且常伴有寒战。先有高热后有腹痛,以内科疾病较多见。
③其他:如排尿、有无黄疸等情况也应了解。
(7)发病诱因:胆囊炎、胆石症常发生在进油腻饮食后;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扭转或急性胃扩张的发病诱因;饱食后剧烈活动可导致小肠扭转。
(8)既往史:着重了解有无类似腹痛史,发作的间隔、次数和腹痛部位及程度的变化,有无腹部手术史等。溃疡病急性穿孔的患者多有溃疡病史;胆石症常有反复类似发作的腹痛史;有腹部手术史者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
(9)月经及性生活史:对女性患者必须询问月经及性生活史,这对鉴别妇科急腹症十分重要。如伴有停经,应考虑有无异位妊娠破裂的可能;如为月经间期,应考虑有无卵泡破裂的可能;如伴有白带增多,应考虑有输卵管炎的可能;如有不洁性生活史,应警惕淋球菌性盆腔炎的发生。
2物理检查
急腹症常因伴有感染、中毒、脱水等而危及生命。检查患者首先应观察其全身情况,包括神志、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营养状况、面部表情、体位,注意有无出汗、脱水、皮肤苍白及黄疸等,心、肺功能亦不能忽略。然后着重检查腹部,应按顺序进行。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腹腔脏器出血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帮助判断腹腔内有无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但老年人及危重患者因机体反应性差,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以不升高。血、尿淀粉酶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是较可靠的指标。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胆道有梗阻。尿中有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结石。粪便镜检可确定有无肠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在血容量减少时(如休克、大量呕吐或腹泻、高度腹胀或症状发作后几天)查血清电解质、尿素氮及肌酐非常重要。对于低血压、弥漫性腹膜炎、胰腺炎以及可能发生肠缺血或败血症的患者,应做血气分析。
(2)腹腔穿刺:对诊断困难的患者,如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存在,做腹腔穿刺常可获得非常有价值的诊断资料。穿刺点应选择在左侧或右侧下腹部叩诊浊音处。穿刺液如为不凝血液,说明腹腔内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穿刺液如为混浊液体或脓液,说明有化脓性腹膜炎,多为消化道穿孔引起;如为胆汁性液体,可能是上消化道穿孔或胆囊穿孔。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可做穿刺液的淀粉酶测定。
(3)影像学检查
①X线透视或平片:简单易行,对急腹症诊断有重要帮助。上消化道穿孔时X线透视往往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时腹部立位片可看到积气的肠管和液平面。腹部平片可除外多数泌尿系结石。
②胃肠道造影
a钡餐检查:某些肠梗阻患者诊断不十分明确时,可口服稀钡或碘油,以显示有无肠梗阻,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性质。
b钡灌肠或充气造影:肠扭转和肠套叠时有典型的鸟嘴征和杯口征表现,肠套叠患者可随适当加压而复位。
③B超:属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安全、经济、简便,对肝、胆、胰、肾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脓肿、积液等病变的诊断、定位和指引穿刺具有重要意义。B超还有助于鉴别妇科急腹症,如卵巢囊肿扭转、宫外孕等。
④CT或MRI:提示高清晰度的图像,对实质性脏器的急性病变、腹腔内占位性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的诊断帮助很大。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了解其坏死范围和胰腺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侵犯都很有意义。
⑤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肠炎、肠系膜血管栓塞症和怀疑活动性肠出血患者可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提供诊断依据。对已确认腹腔内有大出血,情况危重的患者,不宜做此检查,应直接剖腹探查。
⑥内镜检查:胃十二指肠镜和ERCP可选择性地用于诊断无严重急腹症症状的、较缓和的炎性疾病。结肠镜检查对怀疑结肠梗阻、便血、结肠肿瘤的患者很有必要。
⑦腹腔镜检查:用于疑难的急腹症,特别是对不能排除妇科疾病的患者。腹腔镜检查不但可发现病变,还可除外某些可疑的病变,实际上等于小型的剖腹探查,对有适应证的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肝囊肿破裂、宫外孕等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必须对一些常见病的特点有基本了解,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分析,不要遗漏重要的病史、体征以及有意义的线索。
1有无急腹症
根据患者就诊时提供的病史和症状以及初步的体格检查,一般不难作出判断。
2是否为外科急腹症
(1)外科急腹症的特点:先有腹痛,而后出现其他症状。腹痛作为主要症状,持续于病程的始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或伴有黄疸;腹部有固定压痛或有包块;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痛伴休克或进行性贫血;腹腔穿刺阳性发现;X线、B超等检查能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