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繁华的沙漠。
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时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席慕容则在给爱亚的信中这么写到:
朋友就是
一个随时就想把心里的话,打电话告诉你,因而吵了你的人。
一个可以和你一起吃,一起在树底下睡,一起变胖,却不能一起减肥的人。
一个反反复复、晴晴雨雨的人,你这边还在分担着他的担忧,他那边却已写完了日记,把位子腾空了的人。
一个写了信不寄,却在好几天之后翻出来,又加上一首歪诗寄给你的人。
由此可见,友谊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友谊是缔结心与心之间的纽带,友谊是千百年来人们反复浅吟低唱的主题,友谊是快乐、幸福、成功的人生指南。
日本心理学家关忠文先生把友谊的作用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给人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
使人获得愉快和欢乐;
使我们获得与别人合理相处的经验;
使宽容大度和理解力得到发展;
使我们得到批评他人的机会;
提供求爱行动的经验与机会。
尽管人类的友谊千差万别,归结起来,朋友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诤友型
所谓“诤”,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书面语,指直爽地劝告。诤友,即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在生活中多交几个诤友型的朋友,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可以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难怪陈毅元帅深有感触:“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2.真挚型
汉代《古歌辞》里讲:“结交贵知心,骨肉何必亲。”也就是说结交朋友贵在真诚相待,心心相印,能够超越骨肉之情,建立亘古永恒的友谊。而马克思、恩格斯长达40余年的友谊就是这一类型的典范,长期以来被人们传颂不绝,视为绝代佳话。
在马克思经济严重窘迫的情况下,为了让马克思继续科学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毅然牺牲自己,到他父亲的商店从事他深恶痛绝的“资本家该死的商业”,以便资助马克思的生活。《资本论》第1卷面世后,马克思在信中激动地写给恩格斯:“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能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不可能完成我那三卷的巨作。”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他们始终不渝的战斗友谊和伟大的合作,被列宁誉为“……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3.合作型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谁也不能避免需要别人的帮助,相互之间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立友谊。合作型的友谊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4.导师型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拥有一位既年长于你,而且学识、社会经验都非常丰富、厚重的朋友,可谓人生一大乐事!他会像茫茫大海中的导航灯一样,在你迷茫时给你指明方向,经过他的指点和帮助,使你避免走弯路。他总是指导着你、引导着你,穿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曙光。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已故领袖毛泽东与他的老师、后来则成为其岳父的杨济昌老先生。
5.学友型
指以学业或学识作为交往的媒介,在品学论道中逐渐建立友谊。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学有所成的人往往是这种类型的诠解。据有关资料记载,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两人既是思想上的知音,又是学识上的良友;近代鲁迅与许寿裳,交往35载,“彼此关怀,无异昆弟。”
6.利用型
这类朋友往往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相互依存、互为利用。一方看中另一方的权势、金钱、地位、知名度等有利可图的方面,从而主动奉迎。因为在交往中各为自己打算,即使志趣不投也能因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成为暂时异常密切的朋友。比如据南方某报报道,某私营业主急欲贷一笔巨款,可是一直苦于无从下手。一偶然机会结识一银行信贷员,于是不择手段地三天一“小请”,五天一“大聚”,期间各种的高档烟酒、高档服装等从不间断。不久信贷员就被拉下水,并获得了几十万元的回扣。东窗事发后,两人锒铛入狱。监狱里两人对骂,痛陈对方害了自己。由此也可以知道,这种利用型的朋友关系及其脆弱,随时随地都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发“友谊”的破裂。
让我们重温台湾已故作家三毛的话:“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