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小红和小新都是我的学生,他们是同桌。因为家远,他们只好中午带饭。因此他们接触的机会显然比别人要多得多,经常一起学习、吃饭、讨论问题、打羽毛球等。不久,他们的关系就遭到了同学们的非议,说他们“早恋”。尽管他们的成绩没有下降,而且整天都是乐哈哈的不像陷入“情网”的模样。但是,我还是委婉地提醒他们注意影响。他们真诚地对我说:他们之间只可能存在友谊,不可能有其他的问题出现。他们在一起谈得更多的是学习,彼此把对方当作学习上的“靶子”来互相激励、竞争。高考时,他们一个上了清华大学,一个上了西安交大。大学毕业后,他们分别带着自己的未婚朋友来看我,我才发现当时的确误解了他们。这件事儿也给我这当老师的上了一课:异性间的确存在不带爱情色彩、纯洁的友谊。
一位高一的女同学看上了同班的一名“帅哥”,几次三番打电话、写信,缠着男孩谈“恋爱”。男孩的母亲一气之下告到学校,原以为女孩应该收敛些,谁知她依然如故,“我爱他是我的事,跟他妈有什么关系?不追到手,誓不罢休。”根本不在乎老师、同学的规劝。
由上可知,对于异性之间的交往,有的同学能够很好地把握,适度而健康地发展;有的则过于随便,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纵观异性之间的交往,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友谊型
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异性交往类型,这种异性交往对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上文提到的小红和小新就是“友谊型”的代表。他们在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收获、谈失误,相互帮助,相互提示。这种正常的异性交往,因积极健康而使当事人不感到拘谨、压力,相反他们光明磊落,大大方方,没有向恋爱方面发展的倾向。
2.早恋型
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育,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过分渲染,部分中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有的产生单相思,有的“落实”在行动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追求某位自己心仪的对象。
中学生“早恋”型异性交往,既影响学习,浪费青春,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又搅乱了别人的正常学习生活。
3.羞怯型
这种类型又有几种表现形式。一种人是一方面从心里渴望与异性交往,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议论,内心特别矛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表面上尽量回避、疏远、冷淡异性,极不自然。另一种人是从小受到封建思想的教育,“男女授受不亲”深植在头脑中,认为男女在一起不会有好事,于是害怕异性交往,这部分人中女生居多。比如一位女生对我说,从小她妈妈就管她特别严,不允许她跟男孩玩,说男的没一个好东西!结果弄得连男老师都不敢接近。
还有一种人由于自卑心理作怪,生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看不起自己,于是把自己密封起来,不与异性交往。
还有一部分同学性格内向,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不知道说什么好。因此在异性面前紧张、焦虑,怕遭到拒绝和冷淡,干脆也不和异性往来。
4.模糊型
这种类型的男女学生好像永远不明白自己的性别,混淆男女界限。在一起打打闹闹,不分彼此,一律以“哥儿们”自居。
5.骚扰型
少数青少年思想品德差,法制观念淡薄,自控力不强,尤其是个别男生,对漂亮女生采取粗俗的手段,追求、尾随、骚扰,强迫对方和自己交朋友。一位漂亮女生心有余悸地说,她转到一所学校刚10来天,就收到男同学10封求爱信和15张约会条,放学后还有追求者死缠硬磨,弄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不愿陷入早恋泥潭的她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了班主任,这一招果然见效。经过班主任对那些男生的批评后,接连四天无人再骚扰她了。原以为,从此可以一心一意读书了,孰料平静了几天后,又有多名男同学向她发来“爱”的信号,不时给她写“情诗”、“情书”甚至“血书”,而且有一自称“情痴”的男生放学后将她缠住,说要做“护花使者”。她不明白:难道漂亮是一种过错吗?再这样下去,这书还怎么读呀!
像那些男同学这种类型的人在异性交往中,往往给对方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使自己的形象受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同学们一定要分清男女交往的类型。因为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