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比如两位女同学正在教室里有说有笑,这时小米同学推门进来,两名女生互相递个眼色,立刻默不作声。小米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们肯定是在一起议论我,讲我的坏话。从此,小米就不愿意搭理她们了。
学生宿舍,大为正在看书,温习功课,可笑港却在那里听摇滚乐,大为突然站起来摔门而去。笑港怔怔地站在那里,心里愤愤不平:有本事冲我来,拿门儿撒什么气?
其实,上述那两名女同学正在谈论一位歌星,怕小米听见笑话她们俗气才戛然而止;大为也没有摔门,碰巧是一阵大风刮过。可见小米和笑港的行为是猜疑。所谓猜疑,就是没有根据地起疑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通过所谓的“合理想像”加工在一起,用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无中生有,制造假相让自己确信。猜猜疑疑,疑疑猜猜,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既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又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1.爱猜疑者的表现
(1)极度敏感思想行为固执死板。
(2)心胸狭隘对别人获得的成功或荣誉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者公开抱怨、指责别人。
(3)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责任推诿于他人,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言过其实。
(4)自卑总是过高地要求别人,但又不信任别人,总认为别人心存不良,总用怀疑的眼光警惕别人,生怕别人欺骗、伤害自己。
(5)很难顾全大局出现问题时,总是从个人感情出发,片面、偏激。
2.爱猜疑者的特征
(1)先入为主对别人往往存有偏见,然后就千方百计收集“可疑”的现象,来印证自己看法的“正确”。
(2)善于联想总是把眼前的现象与某些以往现象毫无根据地联系在一起,并用已有的成见去自我解释。
(3)偏听偏信对与自己一致的判断总是笃信不疑,反之则不屑一顾。
(4)自我欺骗这些人在搜寻、联想某些现象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现实,但却一概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不过是假象。
3.猜疑的危害
(1)有害身心健康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猜疑会加重人的心理压力,使人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各种疾病,身心健康遭受破坏,甚至进一步导致悲剧的产生。
(2)使人失去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可见猜疑是影响人与人交往的一种负性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在主观上先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比如有些学生看见其他同学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的坏话;看见朋友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就怀疑人家对自己产生了看法,然后拼命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所谓“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好意、善意曲解为坏意、恶意。“无端愁绪凭空来,全因猜疑生风雨”,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
(3)害人又害己猜疑进一步发展,往往使人丧失理智,形成攻击性的病态人格,对他人具有极强的对抗性,常以害人开始,毁灭自己结束。
4.矫正猜疑的方法
(1)保持头脑清醒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本身是非常牵强、可笑的。但在澄清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却觉得事情顺理成章。例如“疑人偷斧”,丢斧人无论怎么看,邻居家小孩都像偷斧人。所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冷静地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是消除猜疑的方法之一。
(2)调查研究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能听见别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事实面前,猜疑会不攻自破。
(3)及时交流猜疑往往缘于彼此缺乏了解,缺乏交流,结果人为设置心理屏障。如果彼此开诚布公、倾心交谈,就会冰释前嫌。如果把疑心深锁胸中,只能加深矛盾,使相互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恶化。
(4)宽以待人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而对别人多少有些苛求,总希望别人的交往方式符合自己的心意。因此许多猜疑正是因为对别人要求过高所致。所以豁达大度、宽以待人也是克服猜疑心的方法。
走出猜疑,你的心才会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