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展现自我
29232500000019

第19章 远离偏见

“……因为一念之差,我从同学书包里拿了10元钱。事后我特别后悔自己的行为,主动找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且把钱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了同学。为此,老师还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说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改正,我知错改错,还是个好学生。谁知好多同学却不原谅我,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对我指指点点,说我是‘小偷’。我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他们都不相信我?!”

“我的父亲是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他为他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流氓罪被判处八年徒刑。说心里话,我又恨他,又瞧不起他!可我没有选择父亲的权利。尽管他进监狱时我才十岁,但我发誓要好好做人,正正派派地活着。于是,生活中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避嫌疑,我甚至很少和女生来往。可是就这样,还有不少同学议论我:他爸是流氓,他能好到哪里?有的同学替我打抱不平,说我特别老实,他们就说我是装出来的。还有的家长告诫孩子不要和我玩,说怕跟我学坏。我父亲虽然犯了罪,可我是清清白白的!再说,他是他,我是我!为什么他们就不相信我?!”

以上是两名同学给我的来信。可以说,他们说的现象在学校里经常发生,是一种典型的偏见。比如,你一贯成绩不好,这次考试成绩优秀,老师却怀疑你作弊;你在大家心目中一贯表现不良,即便做了好事,别人也不相信……如果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的话,偏见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指的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往往调动已有的经验和假设来对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消极的作用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就是偏见或者成见。

心理学家陆软斯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给两组同学看同一个人的照片。在看这张相片之前,他对一组同学说:此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另一组同学说:此人是颇有建树的大科学家。然后让这两组学生通过这个人的外貌来对他的性格特征作出评价。结果,同一张照片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第一组学生说,此人双眼深陷,目光隐藏着险恶,内心充满仇恨;而高高的额头表明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学生则说,深陷的双眼表明他思想的深邃,而高高的前额表示他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相反的结果呢?原因在于被试者的心理定势造成的。就像上述实验,因为心理学家对所谓“罪犯”和“科学家”的提示,从而使以往形成的对罪犯或科学家的心理定势的认识,诸如罪犯目光凶恶、科学家目光深刻等,于是形成了认识指向特定的心理状态,导致了对主观刺激的知觉反应更有方向性,并朝评价方向努力。

心理定势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以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过去的经验、体验都会成为知觉的准备。例如古代著名的故事“疑人偷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后,怀疑邻居的儿子。于是越看越像,从走路的样子、面目上的表情到言行举止。后来农夫在深山老林里找回他丢失的斧头,回过头来再看,竟感到邻居的儿子一点儿也没有贼人的模样。

其次,心理定势会在对他人的“循环证实”过程中得以加强,以至于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一位学生在咨询中曾向我哭诉,她的班主任对她持有偏见。她生性活泼、开朗,爱交往,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尤其跟男生处得特别融洽。加之比较爱打扮,穿衣服在中学生中颇为讲究,于是老师认为她轻浮,平时对她态度甚为冷淡。一次上课时,一名男生悄悄塞给她一个纸条,她还未来得及拆看,就让老师一把抢去撕得粉碎,而且破口大骂:“你这个专门勾引男生的女流氓,我盯你好久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于班主任对她的心理定势反复强化,最后形成结论式的偏见和成见。

1.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偏见在人际交往中是难以避免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的时候。因此,我们都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正视现实的存在。一旦生活中别人对你产生偏见,也不至于过分痛苦烦恼。

2.坚定信念

当别人对你产生偏见时,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一蹶不振。重要的是检点自己。如果自己的言行没有错误,就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你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不仅会改变对你的偏见,而且很可能佩服你。

3.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不会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了。因此,切忌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此外,还要冷静、缜密地对待各种信息,具备一些移情能力,多些同理心,处事多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偏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