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理卫生与健康
2923100000032

第32章 突发状况及处理

在运动时不可避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常见的有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挫伤、血肿、脱臼、骨折、擦伤等。因为运动时我们旁边不一定会有医生在,所以同学们要了解一些紧急处理的常识。

一、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人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二、急性撞伤、关节韧带扭伤

这时应立刻停止运动,同时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使用弹性绷带施行压迫性的包扎,并设法抬高患部。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是处理急性运动伤害的四大原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RICE原则。停止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由于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肿胀现象,并预防伤势恶化;压迫和抬高患部的目的也是为了止血和消肿;而冰敷除了上述预防伤势恶化、止血、止肿的作用外,还有止痛和放松肌肉的效果。

为什么要冰敷呢?让我们来看看冰(冷)的生理作用:

1.强化胶原纤维;

2.使局部血管收缩;

3.放松肌肉;

4.局部麻醉、止痛;

5.消炎、降低局部的新陈代谢速率,抵消发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并改变组织的反应过程。

所使用的方法系将冰块、冰水袋或含有特殊化学物品的冰敷袋直接覆盖在皮肤表面,每次约冰敷15~20分钟,等20~30分钟后再冰敷一次,必要时每隔2~4小时再冰敷一次,则可将肿痛淤血减至最低的程度。刚开始冰敷时会感觉局部冰冷,最后局部皮肤的知觉会暂时消失,等局部的疼痛消失时,就可以停止冷疗。

三、皮肤擦伤、水泡

在运动时与运动器具发生碰撞摩擦或是和地面等外物发生擦撞都会发生,其症状为破皮、出血、渗出组织液等,可以在清洗过伤口之后对患处加以消毒,必要时施以冰敷以求止血消肿。当运动时发生擦伤或是撞伤,都应注意有无骨折的发生,以避免伤势更加恶化。如果因为鞋袜不合适或是运动前贴扎导致皮肤表面发红的现象发生,再加上皮肤受到突然而有力的外物多次摩擦后导致组织液渗出,贮积于皮下而形成水疱,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患处,待其自动消去。

四、脑震荡、脊椎伤害

尤其是颈椎患者会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疼痛、身体麻痹等情形发生,应该仅量避免搬动患者,并且作好完善的固定与初步评估工作之后尽快送医急救。这种情形常发生在橄榄球以及角力等冲撞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必须要中止或暂停比赛时间,待患者已经作完初步评估及处理送往医院之后才可继续进行比赛,以维护选手的生命安全。绝不可为了比赛之进行,而马虎处理头部与颈椎的伤害。

健康指南对休克者的紧急处理

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