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亲最大的心愿。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虽不同知识教育那样可以立竿见影,但它对成就一个孩子的未来、塑造一个健康的生命,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要漠视、回避孩子的问题
父母箴言
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大人们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孩子也会问个不停。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感到厌烦,孩子好问是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意识。
“为什么火车要在铁轨上跑?”
“为什么鱼要在水中游?”
“冬天河水为什么会结冰?”
“为什么人每天要吃饭呢?”
“妈妈,为什么会下雪呀?”
“爸爸,你为什么会长胡子呀?”
孩子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遇事总得问个“为什么”。可是,有的父母对此很不耐烦,或敷衍了事。几乎大部分的父母亲都会漠视或回避孩子的问题。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难的问题,还有他人在场时不好回答的问题等,大都会采取这种态度。
3—4岁的孩子,脑重已有成人的80%。5—6岁的脑重已达成人的90%。从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来看,3—4岁的孩子能理解1500个左右的词汇,其中近千个词语可运用于交谈中,5—6岁的孩子词汇理解可达5000个左右,其中2—3千词语运用自如。这说明孩子接受知识的潜能是很大的。这时期孩子语言增多,问题也很多,这正是大脑发育快的一种表现。孩子通过提问,与大人交谈,从中可获取大量的知识。倘若大人对孩子的问题不予回答,甚至加以训斥,这等于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在这种孩子身上,近期效应是与同龄孩子相比,获得的知识很少,语言发展慢,活泼性较低,远期结果是,这种孩子读书时不爱提问,学业成绩很差,成年后社交能力差。因此,正确对待孩子提问并认真作答是非常重要的。
处于发问期的孩子,有时候的确很难应付,甚至几乎无法应付。恰恰此时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他们有时之所以发问,只是想要和父母亲沟通一下而已。
这时期的孩子充满了智慧性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自然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要父母亲一一仔细地回答,实在不容易。尤其是父母亲越忙的时候,小孩子越是纠缠不已。另外,小孩子会有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发问的倾向。
小孩子几乎会问任何的问题,不过这是他们的智力之芽开始萌发的表现。树苗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前,需要充分地施肥、浇水,否则会变得非常瘦弱。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养分,就会贻误良机。而一旦错过,则无法重新开始。
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定要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智力正在萌芽的时期,适当地予以应对,才能够培养出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愿望的孩子。因此,切勿漠视、回避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而要尽可能诚恳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此外,孩童的情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偶尔在孩子提出问题,却正值母亲忙碌的时候,母亲会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漠视孩子的问题,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说。”甚至还会拒绝孩子,说:“妈妈不是早就教过你,告诉过你了吗?你到底要问多少次才能明白?”
结果会令孩子不满。这种不满的累积会给孩子的个性蒙上阴影,甚至影响他将来的一生。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来就了解的事,却一问再问,这表示孩子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尤其是在弟妹出生以后或家中有其他小朋友时,会经常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换言之,孩子发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要引起家长的回应。
这时候,只要注意孩子的态度,就可以得知了。例如:孩子会发出撒娇的声音,纠缠着母亲,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等等。这时,不要拒绝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寂寞的心情,想要引起注意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没有理解这种心态而有所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欲求不满,而引发其他想引起注意的行动。例如:毁坏东西、大喊大叫,果真这样就麻烦了。
对待孩子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应该端正回答的态度并讲究回答的方式方法。
1.要表扬孩子
当孩子提出为什么时,父母要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有的父母嫌孩子缠人,会对孩子说:“去去去,不要问个没完没了,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责骂而不敢再提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能嫌麻烦,要鼓励、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同时,要认真地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
2.要多采用启发式
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如果问题太难,考虑到孩子回答不出来,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问题不是太难,孩子自己动脑筋后能够回答,父母则不要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而要对孩子进行启发,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孩子提出“水是怎样流动的?”时,这个问题通过做一个小实验,孩子就会自己得到答案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下面小实验:用硬纸板做一水槽,在水槽中倒上水,然后将水槽变成一头高一头低,这个时候让孩子注意观察,孩子会发现水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
3.不要告诉孩子错误的答案
如果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不妨先了解孩子的提问原因,有时孩子不一定是真的要得到答案,只是为吸引大人注意而已,这时不妨用语言和表情向孩子示意自己在注意他。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或者对孩子说:“等你上学后你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怎样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
父母箴言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简洁,不要扯七扯八。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彻底地掌握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而仅仅是为了达到纠正孩子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不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和态度。
父母被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例如:“婴儿是从哪里生出来呢?”或是“为什么结婚以后会生娃娃?”这时,很多父母就会提心吊胆,而在无意中端起架子来。其实,经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几乎可以说有关性的内容泛滥成灾。父母必须正视这一问题。至于要回答到哪一种程度较为合适呢?会不会在告诉小孩以后,引发其不必要的兴趣呢?这似乎会让人觉得有点担心。不过,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只要是正值发问期的幼儿,问及这方面的问题,并不需要端起架子来。对于孩子而言,“为什么婴儿会生出来?”“为什么鸟回飞?”“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等问题,都是以同样单纯的心态发问的。因此,只要坦率地用恰当的言辞来回答即可。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就算正式开始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指着生殖器天真地问父母:“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自然地告诉他:“这是你的小鸡鸡。”
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
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问题在于,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是神秘的。当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心中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因为他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度过性觉醒和性困惑的心理时期。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由于孩子毕竟还不成熟,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
有的人认为性问题是大人的事情,小孩有什么性问题呢?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对此,需要说明的是,不需把性问题的范围理解得太狭窄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儿童从幼小的时候开始,有些情感、语言、行为都是和性有关的,只是父母往往不加注意罢了。有的父母不仅不加注意,而且还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对待,这样做很可能是孩子长大后产生性心理变态的一个重要根源。
对于孩子来说,和性有关的现象是很多的,例如:有些孩子爱抚摸母亲的乳房;有些四、五岁的孩子爱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有些男孩子爱俯卧使生殖器受到一定的压迫。这都说明儿童有一定的性感觉,抚摸母亲乳房、抚弄自己生殖器或俯卧时感到一种惬意。而且,幼小的男孩子有时也有阴茎勃起的现象。有些孩子爱问一些和性有关的问题。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会自发地扮演新郎新娘的游戏。有的小男孩被父母打扮成女孩,留长发、穿裙子,抹胭脂等,以女孩自居。
以上这些现象都值得注意,做父母的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有关知识、错误的对待孩子,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就大声骂:“你弄这东西干啥?多脏!不许弄!”这一来反而强化了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大人越是不让玩弄“这东西”,孩子越是感到“这东西”神秘、好玩,从而加强了玩弄“这东西”的愿望。这种心理发展起来会变成一种性变态。
孩子问父母“我是怎样生出来的”问题,父母一般有三种反应。一是骂几句:“你问这种事干什么?胡思乱想!”二是骗孩子说:“你是从胳肢窝里钻出来的”,“你是从垃圾箱里拣来的”等等。三是嘻嘻一笑,不予回答。无论以上哪一种做法,都会使孩子对这些问题充满了神秘感(父母骗孩子的那些话,孩子往往是不相信的,越不让知道就越想知道)。
至于把男孩打扮成女孩,像对女性一样对待他,后果也许会更严重,可能产生性心理学的所谓“性别自认”的倒错现象,这就是说,明明是男人,却都以为自己是女人,对异性不感兴趣,搞同性恋或产生其他性变态问题。
以上这些情况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值得注意。当然,那些可怕的结果并非必然,而只是可能,但是加以预防仍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该怎么回答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呢?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不要强化儿童的性心理
例如不许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不许孩子做“新郎、新娘”的游戏,这“不许”、那“不许”,反而强化了孩子这方面的欲望。正确的做法是不动声色地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这方面引开,如给他别的东西玩,逐渐淡化他在这方面的心理。
2.不要使事情神秘化
因为神秘化也是一种强化,越是神秘的事情,他就越想知道。例如孩子问父母有关性的问题,父母就应该坦率地、自然地、像回答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那样回答孩子。回答要科学、正确,当然也不要讲得太复杂,不要超过孩子的接受能力。就拿回答“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个问题,可以说:“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和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结合在一起,在妈妈肚子里发育长大,然后经过一条通道把你生出来了。”如果孩子问起人体各种器官,也应当坦率地、科学地把正确的名词告诉他,要使孩子从小对性问题不产生神秘感,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增加了对父母的信任感,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很有益的。
3.要顺其自然
人的发育成长有其自然规律,不要硬去改变它,使人的成长发育不正常。例如,生了男孩就要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他,生了女孩就要像女孩那样对待她,男孩爱舞枪弄棒,女孩爱玩洋娃娃,都可以听之任之,必要时稍加引导即可。如果像对待女孩那样对待男孩,或是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女孩实在要不得。
著名的美国性教育家玛丽·考尔德伦博士指出:“儿童阶段,特别是五岁以前是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接受有关性的培养教育,将决定以后一生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怎样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父母箴言
父母是孩子性知识、性道德的启蒙者,父母在性教育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真心爱护自己孩子的父母应该把这种教育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青春期是指从童年期向青、成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长发育中的一个特定阶段,这是一个非常特殊又非常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意识增强,不喜欢别人尤其是父母的约束,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行为。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是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及早进行性教育,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睦。
提起性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就是生理卫生书上写的、围绕生殖器官进行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看法。性教育除了包括“性”内容以外,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性别角色的教育
就是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了解性教育的相关知识。一位母亲特别喜欢女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小“和尚”。懊恼之余,她干脆把儿子当女儿养。从小给他穿花衣服,扎小辫。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言谈举止比女孩还女孩,而且一直嚷嚷着要去做变性手术。由此可见,如果在幼儿期不搞好孩子性别的认同教育,轻者容易混淆自己的性别,严重者导致孩子的心理变态。剖析要求异性手术的求助者个人成长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性别、认同自己性别的重要性。
2.两性之间协调的人际关系教育
就是教育孩子如何与异性正确交往,交给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有的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比如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别搭理那些臭丫头,事儿多。”从此儿子不和女同学搭腔,偶尔说句话也是满脸的不耐烦。由于缺乏和异性交往的能力,结婚后,他和妻子的关系一直不协调,以至于走上离婚道路。
3.性道德、性伦理等知识的教育
很多家长担心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负面作用,怕孩子知道多了会出事,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恰当的进行性教育并不会导致青少年较早地发生性行为,恰恰相反,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对于性知识、性发育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健康的性行为予以理解和尊重,从而帮助他们克制自己,采取认真、负责的行为。
下面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问个问题您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女儿问得很认真。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能不能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