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人健康生活宜忌
29191000000036

第36章 中年人心理调摄宜忌

中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各种事务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他们身上。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更多的冲击迎面而来,中年人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尤为必要,那么中年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

中年人忌心理负担沉重

中年时期是身心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往往集诸多矛盾于一身。从家庭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要处理父母、夫妻、子女等诸多关系,要担负繁重的家务和教育子女的工作。从工作看,任务与责任加重;原来的同事、同学,在职务上相互间可能出现了差距;有的还得担心“下岗”、“分流”。诸事劳形,万事累心,特别是那些“形志均苦”者,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未老先衰。而思想情绪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或压抑的状态,必然影响到心身健康,从而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病态以及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增高。

中年人宜正确认识主客观条件

中年时期是人的黄金时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好时期。然而自身条件虽成熟,也不能忽视客观条件的限制。面对现实,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决不气馁,没有条件的要等待时机,这样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态。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时期,中年人应以坦然豁达的心理面对这一切,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及有利的主客观条件,避免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差距有时是由人为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无需让叹天忧己的情绪困扰自己,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取代不良情绪。

中年人宜劳逸结合

中年人在单位是顶梁柱,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对工作与家务,应统筹安排,而且劳逸结合,不要忽视娱乐活动。娱乐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能消除疲劳,维持良好的心境。中年知识分子,在此方面更应加以注意。劳逸不当造成早逝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过早离开了人间,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因此中年人一定不要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应保持生活的节奏感,有劳有逸,有张有弛,以防早衰。

中年人宜善于用脑

中年人宜借助适当的学习和训练手段,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平衡,增进心身健康。要善于用脑与合理用脑,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指导工作和处理好各种矛盾,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让一些无味的烦恼来加重大脑的负担,让大脑的工作和休息符合规律。积极投身于现实的各项社会活动及正当的业余爱好,可以分散、转移或取代消极情绪。

中年人宜改掉不良的性格

中年阶段性格虽已定型,但仍存在着可塑性。良好的性格应保持和巩固,不良的性格要加以克服。要去掉虚荣、嫉妒、冲动,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的性格;要改变软弱、孤僻、过分内向,培养勇敢、坚韧、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减少心理矛盾冲突,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