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荣光,云南大学洋浦校区经济学院,20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前奏
1923年,自前身东陆大学成立以来,云南大学走过了84年的风雨历程,现在又开始了新的征程。面对未知的前景,云南大学将会怎样?未来将会创造,往昔亦可借鉴。前瞻性的理念往往深藏于往昔的光荣与梦想中,特别是一所大学的文化思想,是一所大学根本的精神核心。经学大师阮元说过一句话:“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云大建校至今也算得上百年前后,因此,今天的云大人应该从学术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今天的云大文化,从而为母校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奉献心智。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将会以曲谱的样式来诠释一个云大人的心声。
进行曲之一:秉承传统——云大文化的发展根基与生命写照
云大文化的发展根基便是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其整个生命过程便是秉承这一传统文化的过程。孔子开创儒家学说,它以其独特的生命力而获得极大发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儒学犹如长江大河,纳万川于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同样地处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内的云南,自然也在这主流文化的覆盖下。由于云南地处边陲,民族众多,故儒学在云南又有不同于内地的特色。其中袁嘉谷《云南按察使贵阳陈建经正书院碑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碑记既完整、扼要地记录了云南教育文化的发展史,又记载了一批滇籍学人的治世之功。
云南文化教育,滥觞于汉唐,兴盛于明清。明代云南省有72所府、州、县学宫,65个书院,军民学额近3000人。随着云南儒家的发展,中举者著作数量日渐增多,就是没有中举的或不参加乡试会试的滇人著作亦不断问世:有关经部著述共30种;有关史部之滇人著述共20种;有关子部共52种;滇人诗文集176种,等等。
文化教育的发展,使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云南传播开来,因而促成了云南社会风气的大变,儒学的拓展也使云南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成为主流,而它又有力地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改土归流”在云南得到全面推行,使区域相当广阔的土官地区实现了中央集权。
由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云南人的思想、观念亦有变化,视野也大为拓展。如昆明人赵云柞《滇南山水纲目》中的“山一本万殊,水万殊一本”的道理,一通百通,于是敢去问津天下之山水,寻支穷源,这就在精神上超脱了云南,比之身离滇境更为重要,影响也更为深远。
以上介绍的云南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规模状况实为云大文化产生发展的大的社会环境,在这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云南大学很好地秉承了云南近两千年的儒学传统,而在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其精华部分便成了云南大学文化的主要源头。
云南大学从硬件建筑到软件内容上将中华文化传承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古代教育建筑主要以贡院为主,它承载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文化精神。因此,在一个教育机构里如若没有贡院,便缺少了一种文化氛围的底蕴。于是,在云南大学里,信步就可以看见“贡院”“会泽院”“至公堂”“映秋院”及“风节亭”“钟楼”等古式建筑。
云南大学创办初期,其教育起点就不算低,当时任教的一批人既通识传统文化,又能开眼看世界。也许是云南大学传承了私人讲学和贡院制度的传统,所以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也积极吸收欧美文化,使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乃至交融,从而使云大文化在当时呈现出“不失传统,兼容并包”的新特色。
进行曲之二:奉献和谐——云大文化的内在精髓和立身信条
如果说,“秉承传统”对应了“会泽百家”的话,那么“奉献和谐”与“至公天下”有关。
云南大学的立身信条便是“奉献”,而和谐正是她的内在精髓。她从开办之日起就肩负发展云南,振兴云南从而遍及全国造福中华的使命,而这个使命深处也含着一份和谐的心境来改变着自己从而去影响整个社会,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云南就已有创办自己文学的呼声,而想发展云南经济文化事业的地方当局也在考虑:怎样来创办自己地方性的文学,以便使新式教育在三迤大地普及。当时云南有一些青年先后到欧美和日本学习,他们“时相聚首,谈及欧美各国的繁荣富强及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成果,每每想起祖国兵祸连年,国事日非,心中免不了悲愤异常,一致抱定决心,欲毕业归国后为建设祖国各尽其力。”这批留洋学生陆续学成还滇,而其间正值唐继尧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旧弊,提倡振兴实业,进行东西文化交流以及“废督裁兵”之时。此外,云南社会各界也深感到云南无大学的状况对于培养人才极端不利,故对创办地方大学有着很高的热情,于是在归滇留学生、地方当局、社会人士和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东陆大学于1923年4月20日隆重成立。开学典礼当天,唐公致辞曰:“今后教育,希望诸君以德育为主。今之世乱极矣,揆其原因,实由旧道德堕落,新道德又不能范围人心。欲图挽救,专赖此一般青年。故按章第一条曰: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望诸君能勉力行之。”应该说唐公的致辞包含了一种新大学的文化理念,而这个理念也鼓舞着云南人民、云大师生光复中华的决心。
然而,云南大学刚走完了15年的历程,便遭遇了艰苦的岁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昆明,累遭日寇的狂轰滥炸,物价飞涨。人们精神上非常紧张,生活处境十分艰难。战争给云大师生带来了苦难生活,对学术也造成十分沉重的打击,但战争却也触发了人们高度的爱国热情,正是这种迸发出的不知疲倦的激情,给云大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有西南联大作为近邻,云大的整个学术水准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一大批中国学界的顶尖人物和云大的师生交融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他们在云大兼职任课,把大家的风范言传身教到云大,使云大这一边疆大学成为一所名牌大学。当时由于西南联大作为“民主堡垒”,在思想上继承了“五四”的传统,因此北大、清华教授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逐渐深入云大师生的思想当中。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云大校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这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师生们追求真理、追求和谐的意志,塑造了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抗击侵略,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大增强,迸发出巨大的爱国热情。这种精神也被他们融进了自己的学习、工作中,从而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云大。
进行曲之三:服务中华腾飞,构建和谐世界——云大的现实使命与发展定位
(一)中华文化复兴是时代需要也是中华腾飞的基础
17世纪前,我国文化、科技、经济等都领先于世界,并且世界80%以上的发明创造都出自中国人之手。可是,由于后期清朝政府的腐败,使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达两百年之多!一百年前“西学东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又遇到了巨大的障碍,使中华传统文化至今不能很好地为中国及世界服务!
当今世界中文化的冲突、战争的不断、邪教的泛滥、自然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科学的负面性等都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阻力。然而要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中华文化具有西方文明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戏剧家萧伯纳在信中曾写道:“等到一天,中国把世界各国的各种人全吸收尽了、归化尽了、同化尽了,理想中的天国便人人可登了。”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说:“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这些都说明了国外学者们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然而,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就站起来的中国人,其中就有一部分不了解中华文化,面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看不起中华文化。
新世纪新千年里,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无论什么要发展都离不开智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独具智慧的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便是中华民族非凡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回过头去汲取能量,获得智慧!
在新世纪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政府的目标和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中华文化要真正实现复兴,就必须有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那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绽放!
(二)中华文化的宝贵价值理念
1、“和而不同”的世界观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华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珍贵结晶之一,将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是一个创造。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2、“和平、合作、发展、进步、公正”的文化价值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这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愿望。“和平、合作、发展、进步、公正”也应是世界各国人民遵守的价值观,它也将会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共同繁荣,和谐统一”的终极目标
中华文化以“大同世界”为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和谐统一”涵盖人的心与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而在这些方面达到和谐更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因此,新世纪里全世界也必然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回归自然”等和谐统一的理念。
(三)当代大学的使命
研究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作用及发展,应该说是中华文化研究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当代中华文化研究者的肩上,而作为社会主要的文化研究机构之一的大学更是责无旁贷。此外,大学的兴衰与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11世纪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因此,我认为我们云南大学在新世纪文化建设方面,应该着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创新,在“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主题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并随之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尾声
在创作这篇稿子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云大学子、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心中始终澎湃着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
真心希望我们的母校抓住机遇卓越起来!
真心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起来!
真心希望我们的世界美丽和谐起来!
“点评”
作者立足校史校情,抒发“秉承传统,奉献和谐”的主题,从云大文化的发展与内在关系作出相应阐述,将中华文化的宝贵价值理念与当代大学的使命贯穿其间。文章行文流畅,夹叙夹议,事理结合。
一个大学校园,有无自己的文化底蕴是十分重要的,有无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的美,并不在于它的诗意,而在于它隐藏于我们心灵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