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12

第12章 唐代特种工艺镜

中国的青铜古镜由于其背面的精美纹饰而深受众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其中饰以金银宝钿的唐代特种工艺镜更以其奢华成为镜中的极品。

在一个文物收藏节目中,铜镜专家孔祥星先生正在鉴定一面镜子,据说是唐代的贴银海兽葡萄镜,是收藏家重金所得。这是一个贴金贴银的镜子,有很多小的片圆点纹,就是所谓的鱼子纹。

鱼子纹是唐代贴金银镜上都出现的一种底纹,它是有意而为还是伴随工艺产生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贴金术早在春秋战国时便出现了。

“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人类一直在绞尽脑汁将金银用于各种器物上。《天工开物》的《五金·黄金》卷描写了贴金的方法:“凡造金箔,即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锤打成……以之华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粘贴。”

一种贴金镜、贴银镜,那就是模压出图案,把整个银箔贴到铜镜的背面,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代的特种工艺镜。

贴金银镜的图案一般是花鸟纹,而且是装饰在素面镜背上的。

从特种工艺镜的纹饰上面来看,它主要有兽也有鸟,但是几乎可以说,没有做成海兽葡萄镜的。

海兽葡萄镜是武则天时期盛行的一种高浮雕镜子。镜中的海兽就是狮子,印度称为狻猊,随着佛教的盛行而进入艺术领域。贴金银镜则是唐玄宗时代风行起来的特种工艺镜。这面镜子的制造者将两个时期的高超技术用到了一面镜子上。然而,收藏家花重金买下的却是一个赝品。它实际上是将上述两种制镜工艺结合了,先用砂型做了一个兽面镜,然后再重新用银箔把它给粘上去的。

其实,在唐代之前,便出现了一种鎏金镜,直接在铸好的纹饰上面铺设金银,稀世珍品长信宫灯便是通体鎏金。

鎏金又叫黄金涂、镀金。镀金很容易让人想起电镀,古时当然没有。那么,古人怎么把金银镀上去的呢?

用涂的办法。将黄金碎片放入坩锅,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入水银也就是汞,制成金泥。把金泥涂在镜子背纹上,加热后就可以去汞留金了,明代方以智的专著《物理小识》上便详细地描述了鎏金的方法。鎏金镜也是始于汉代而盛于唐。

今天,利益的驱使使造假者争相仿制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也是因为大量装饰华丽的镜子出现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这是一个开放的时期,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应该说,能出现这么多种特种工艺镜也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跟思想意识形态的取向非常有关系的。

唐太宗的“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使唐镜有了另一种含义,由于他常常把铜镜当作赐品赐给臣民,镜子的华贵富丽渐渐登峰造极,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炫耀地位与身份的象征。“金银平脱镜”和“螺钿镜”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它们都是从漆器工艺上借鉴而来的。螺钿就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粘贴在素镜上。金银平脱则是将金银薄片刻成各种纹样,粘贴在素地上,全面髹漆数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十分贵重。安禄山便从唐玄宗、杨贵妃那里得到了多种赏赐的平脱器物,也包括铜镜。其实,自人类走入文明社会,便开始了对黄金白银的趋从。在青铜器时代的晚期,镜背装饰上便用到一种金银错工艺。

《说文解字》上对错的解释是:错,金涂也。其实就是用镶嵌或涂的办法把金银填入铜器表面的花纹中,再用错石磨错加工,使金银与铜平滑一体,光泽相映相托,将图案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但金银错镜并没有走入唐代。用尽奢华,唐代对镜子价值功能的追求一度导致国库空虚,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被列入禁止制造的名单,各类特种工艺镜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回顾盛唐,铜镜从普通的生活用品,演变成一种工艺品,被用做帝王的赏赐,充当起国度间的友好使者,当时,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便得到了许多唐镜。

今天,当人们重新捧起精美绝伦的古镜,赞叹之余,是否想到,将古代的铸造工艺和装饰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除却造假,能否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让古铜镜的艺术价值在今天得以再现。

(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