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29177100000053

第53章 1975年

5月3日,毛泽东召集在京政治局委员开会。很长时间毛泽东没有召集政治局会议了。毛泽东在外地休养了十个月,刚刚回到北京。在会议最后快结束时,毛泽东对自己所作《水调歌头·游泳》一词的两句做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江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孙权后来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下运南京,孙权是个能干的人。”毛泽东念了辛稼轩的一首《南乡子》中的两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惜无孙仲谋。”他指着叶剑英说:“他看不起吴法宪。刘是刘震,曹是曹里怀,就是说吴法宪不行。”毛泽东让叶剑英念这首《南乡子》。叶剑英随口念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很高兴,对大家说:“此人有文化。”他指的是叶剑英,并且又重复了一遍刚才念过的这首词中的那两句,以及吴法宪不行,曹、刘为谁的话。[199]

[199]贾思楠:《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第351—352页。

5月29日夜晚,明月高悬,毛泽东居住的乳白色平房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中。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怀着异常兴奋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来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见了高兴地说:“啊,四八年参加革命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接着又微笑着问:“你大概喜欢秋天吧?”芦荻一时不知所对。毛泽东爽朗地笑了:“你为什么叫芦荻?会背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芦荻把这首诗背诵给毛泽东听,毛泽东也铿锵有力地吟诵了这首诗:“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荻才明白了,毛泽东是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幽默地说到她的名字,使她在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中,把紧张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夜渐深了,毛泽东回到卧室,还读《昭明文选》。[200]

[200]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9日。

[附注]王溶(206—285),西晋名将,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参加伐吴,率水军由长江东下,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首先接受吴主孙皓投降,立下灭吴首功。毛泽东曾在唐罗隐《王溶墓》:“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这首诗的标题前划着两个大圈,头两句诗旁划有密圈(见张贻玖《毛主席和诗》)。

毛泽东也很爱读刘禹锡的一些咏史诗。对《蜀先主庙》一诗,批注:“略好。”[201]

[201]白金华:《毛泽东谈作家与作品》第191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附注]唐刘禹锡这首《西塞山怀古》,也见《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长江附近,为当时重要江防要塞。

蜀先主庙,先主,即刘备,茈指夔州蜀先主庙。《蜀先主庙》五律: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8月13日,芦荻向毛泽东请教《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等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这天,毛泽东先谈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书,接着又谈了《水浒》。[202]

[202]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9日。

9月,毛泽东对芦荻说,学文科的人必须懂历史,这是基本功。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野史也大半是假的。可是你不能因为它假的多,就自己来搞一套历史,不懂了,那是形而上学,是傻子。所以,还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不仅二十四史,过去所谓的稗官野史也要读。毛泽东曾两次指示芦荻要细读《三国志》、《晋书》、《南史》和《北史》,特别提到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比较好,说他倾向统一。毛泽东自己,二十四史的重要部分,起码读了三遍以上。有的书皮都磨损了。毛泽东说,读书要三复四温。

一次,毛泽东让芦荻读王粲的《登楼赋》。毛泽东说,这篇赋好,作者抒发了他拥护统一和愿为统一事业作贡献的思想,但也含有故土之思。[203]

[203]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9日。

[附注]王粲的《登楼赋》,传称是他避难到荆州依刘表登当阳城楼所作,另说是随曹操南征,路经当阳(今湖北当阳北),在城北楼所作。

毛泽东在读《三国志》的时候,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下的基础。”[204]

[204]芦荻《毛泽东谈二十四史》,《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

毛泽东读史时,对一些能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政治家,是十分推崇的。他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在《诸葛亮传》中,毛泽东在裴松之引《汉晋春秋》的一段注文旁边,加了很多圈。这条注文记载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和平定云南后用当地官吏管理南中的事迹。毛泽东说:这是诸葛亮的高明处。[205]

[205]芦荻《毛泽东谈二十四史》,《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

8月,毛泽东读《晋书》第三十四卷《羊祜传》、《杜预传》。[206]

[206]《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5页。

[附注]羊祜(221—278)、杜预(222—284),都是西晋大臣。羊祜曾镇守襄阳十年,定伐吴之策,未成,临死前推荐杜预继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普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预统诸路军伐吴,完成统一大业。

1976年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用孔子、秦始皇、曹操、朱元璋没上过大学来说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增长才干。[207]

[207]《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第308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