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我国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后,在如何对待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问题上,党内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主张从政治上、军事上立即全面反击。毛泽东说:“皖南新四军军部被歼一一这是蒋介石杀我们的一刀,这一刀杀得很深。许多人看了这种情形,都非常气愤,就以为抗日没有希望了,国民党都是坏人,都应该反对。我们必须指出,气愤是完全正当的,哪有看到这种严重情形而不气愤的呢?但是抗日仍然是有希望的,国民党里面也不都是坏人。对于各部分的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那些丧尽天良的坏蛋,对于那些敢于攻打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能让步的,因为这类坏蛋,已经丧尽天良,当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候,他们还闹摩擦、闹惨案、闹分裂。不管他们心里怎样想,他们是在实际上帮助了旨本和汪精卫,或者有些人本来就是暗藏的汉奸。对于这些人,如果不加以惩罚,我们就是犯错误,就是纵容汉奸卖国贼,就是不忠实于民族抗战,就是不忠于祖国,就是纵容坏蛋来破坏统一战线,就是违背了党的政策。
说到此,毛泽东话锋一转,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所以当孙权数次讨荆州时,诸葛亮总是一再推诿软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后才让出荆州的部分地方。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派了根本不执行‘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应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太。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诸葛亮也上表谏止说:‘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决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身亡。”
毛泽东由此总结刘备的失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所以,毛泽东认为,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先曹后孙才是大局为重的上策。”毛泽东通过分析《三国演义》这段刘备兵败身亡的历史故事来给大家以启示,很快统一了全党同志对皖南事变的认识。[44]
[44]忻中:《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载《党史文汇》1994年9期。
[附注]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杀颜良、文丑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损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文丑非关羽斩,此处从《演义》说。
刘备封五虎大将和关羽孤傲自大这段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按“五虎大将”和关羽所语均不见于史传。
诸葛亮上表劝阻刘备东征,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此表均不见于《三国》陈志和裴注。
秦宓(?—226),三国蜀汉官员,少年时就以才气知名。刘备取益州后,任从事祭酒,曾劝阻刘备伐蜀,下狱。后释放。诸葛亮主政时,担任别驾、大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