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生物科技概述(上)
29172400000009

第9章 《齐民要术》中的生物学知识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十卷,不仅包含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而且也包括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齐民要术》提到的栽培植物有70多种,大致分四类:即谷物(卷二)、蔬菜(卷三)、果树(卷四)和林木(卷五)。这种根据形态和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在农书中还是首次出现。它对后来农书中对栽培植物的分类显然有一定影响。贾思勰很重视对栽培的品种资源的研究。他不仅收集前人的记载,而且广泛收集当代的资料。例如《齐民要术》中所著录的粟的品种除引郭义恭《广志》所载的11种外,他自己调查收集的有86种之多,并且根据穗芒之有无、成熟期早晚、米质好坏、耐寒性和抗虫性等因素加以区分;还著录黍12种、小麦8种、粳稻25种、糯米11种、粱6种。此外,对各种蔬菜、果树的品种也都有著录。例如梨《广志》记有9种,贾思勰又补充了3种。他还总结了当时人们命名作物品种的方法:一为“以人名命名”,二为“观形立名”,三为“会义立名”。

关于植物的雌雄性,我国从古以来就知道大麻是雌雄异株的。《齐民要术》则进一步指出:生成雌株的种子和成雄株的种子在颜色和形状上都是不相同的。要取纤维,就必须专种雄株;但为了麻的繁殖,也要种雌株。雌株只有雄株放出花粉(放勃)才能结子。

《齐民要术》中的提到的家养动物有牛、马、驴、骡、羊、猪、鸡、鸭、鹅和鱼等。对家养动物外部形象特征的观察,是古代相畜禽的基础。例如《齐民要术》根据外形观察将马分为两类,即“筋马”和“肉马”。筋马相当于现在的骑乘种,肉马为乘挽兼用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相畜术。到汉代就有了相畜的专著,如《相六畜》、《相马经》等。《齐民要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相畜禽知识。例如,关于相马,《齐民要术》指出:“凡相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乃相其余。大头缓耳,一驽;长颈不折,二驽;短上长下,三驽;大髂短協,四驽;浅髋薄髀,五驽。”由此可见,畜体的头、颈、耳、脊、躯干、腹、肋、腿、蹄、髋、髀等各部位,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相互间大小比例关系,乃是古代评价动物体质、健康状况的标志。

《齐民要术》不仅注意到栽培植物变异频繁且品种繁多,还注意到变异与环境的关系。贾思勰亲身经验,山西从河南引种的大蒜,次年就成了百子蒜;而引种芜菁根却有碗口大,即使从别的地方引进,一到山西也就会变大。还有山西并州产的豌豆种到河北井陉口以东,山东的种子种到山西壶光关上党,便只徒长茎叶而不结实。贾思勰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异,是“土地之异”的缘故。贾思勰洞悉动物植物特性的遗传性,因此他非常重视人工选种工作,《齐民要术》说:“粟、黍、积、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刈高悬之,至春治之别种,以拟明种子。”这乃属混合选种,《齐民要术》中还对评到的多种动物的选种提出要求。关于种羊,认为要选择腊月或正月的羊羔作种;种猪要先取“短喙无柔毛者”;种鸡要选取“形小、浅毛,脚细短者”,认为这种鸡“守窠少声,善育雏子”。在贾思勰看来,选择好种畜,不仅要看它的遗传性质,而且还要看它在孕妊和出生后的环境影响。

《齐民要术》还反映了我国以前历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活动的重大成就。书中提到作曲、酿酒、作酢(制醋)、作酱、作豉、作乳酪、作菹等,都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取符合人类需要的食品的。在制曲酿酒方面,书中已经将酒曲分为两大类,即笨曲和神曲两大类,这相当于现在大曲和小曲。在制曲过程中,要掺入生料,这有接种微生物的含义,并注意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调节。书中正确地把发酵饼内形成的五色衣,视为曲成熟的标准。在制醋的工艺中,《齐民要术》已将衣(醋酸菌膜)的生成情况下与醋的形成联系起来,似乎已经意识到衣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正是由它的作用,才使酒精转化为醋。这些事实说明,贾思勰对微生物生长规律已有相当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