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29167200000003

第3章 背井离乡的父亲

本书主人公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兴衰起伏、风云莫测的生涯,对他的家庭及其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伊曼纽尔·诺贝尔身体健壮,机警干练,足智多谋,14岁那年被送去当水手,跟随着远洋帆船出航。

当他站在桅杆前边,任凭清冷而又潮湿的海风吹拂着他亚麻色的乱发,凝望着涌向天海交融的地平线的掀天巨浪,不由得心潮起伏。他决定在国外闯荡江湖,不成就一番事业,不混出个人样儿来,誓不还家。

伊曼纽尔所在的远洋帆船在埃及靠岸后,他便悄然地离开了货船。从此,他便浪迹街头,白天找些零活干,赚几个小钱糊口,夜晚或露宿在公园的墙角下,或蜷睡在汽车站的长凳上,或躲在下等酒吧间的过道中,或藏身于廉价店房的地下室。他虽然吃尽漂泊流离之苦,但他雄心未泯,壮志犹存,寻求和等待着时机。

有一天,他终于时来运转。这位聪明、机敏的青年,被总督默哈穆德·阿里发现了,竟破格起用这位流浪汉当建筑师。

他原本读书不多,没有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修养。他之所以能承担起建筑师的重任,全凭悟性与直觉,观察和实践。他在国外经历了千辛万苦,过了三年充满磨难和艰险的生活,积累了一笔数量有限的钱财和受用终生迎接生活挑战的胆识与经验,于1818年返回他的祖国瑞典。

不久,生活又给他提供了机遇:瑞典国王查理四世及其随驾人员要路过他的家乡耶夫勒。这对一般平民百姓来说,充其量不过是在平静的生活中,多了一条街谈巷议的新闻而已,但伊曼纽尔却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显示自己才能,甚至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于是他便模仿罗马凯旋门的样式,建造一座向国王表示敬意的凯旋门。

伊曼纽尔此举获得了预期效果。国王及其随从看过他的杰作后,一方面对仓促间能建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物表示赞叹,另一方面对在这样偏僻的小镇竟有这般高人表示惊喜。他的建筑才能当即受到了王室的赏识,并得到了瑞典两位杰出建筑师的青睐,积极资助他进一步深造。从1821年到1825年之间,他每年都得到斯德哥尔摩建筑学校的奖学金。他对绘画和机械建筑都有浓厚的兴趣,在耶夫勒学了一年建筑艺术之后,进了斯德哥尔摩工艺学院建筑系。在学习期间,因成绩优秀兼任这座学院机械系的设计员和助教,并数次荣获建筑和机械制造奖学金,受到学院三次奖励。不过,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都投入到发明和创造上。因此,他并没有读到毕业。在学习期间,他申请三项专利,其中两项因没有新创意而被否决,而第三项专利是将旋转运动变为往返运动的变换器,因设计新颖、具有实用性而得到社会的首肯和好评。

伊曼纽尔在学校期间发展起来的发明创造的欲望,不仅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而且也是引导儿子们潜心这项事业的直接动因。

由于在建筑技术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他在斯德哥尔摩完成了不少新的建设项目和建筑工程。1835年,他开设了瑞典第一家橡胶工厂,生产有弹性的胶布和外科、军用及工业用具,其中包括他亲自发明和设计的用弹力胶做成的成套军用背包、床垫、救生衣和浮桥部件等产品。

然而,在这位发明家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喝彩的人群,也没有洒满阳光和鲜花。相反,他像一切走在时代前头的探索者一样,遭受到墨守成规的人的歧视和误解。此外,他还像某些天才发明家那样,经常被新的创意和想法折磨着,使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并且为自己的奇妙想法而倾家荡产。

伊曼纽尔热情奔放的性格,好像是点燃他创造欲望的火种,而他的想象力一经爆发,便常常失去控制。有时他的创意虽然是真假与对错参半,但他总是盲目乐观,忘乎所以。不过,他像一切思维敏捷、情绪无常的发明家和艺术家一样,顺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先是气急败坏,继而心灰意冷。但不久他冷却的心,又被新的创造发明所加温,于是又开始了情绪大起大落的新周期……

如果说伊曼纽尔的创意都是不着边际的,那也不公道。其实,有的创意是颇具实用价值的。当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消息传开时,又激起了伊曼纽尔的创造欲望。他要发明一种烈性炸药,以加速运河、隧道和筑路的工程速度。从此,他的命运、他的家庭兴衰和儿子们的前程,便同那令人望而生畏的炸药联系在一起了。

1837年的一天早晨,阿尔弗雷德和两个哥哥还沉睡在梦乡,忽然从后院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被惊醒的孩子们匆忙赶到出事现场。这时,受惊的邻居们也纷纷聚集到院子里,对伊曼纽尔大喊大叫。

伊曼纽尔面带笑容地站在制造炸药的实验棚子前面,正为一种新炸药的配方成功而兴高采烈。他耐心地向邻居们解释:这种试验是小规模的,不会发生任何危险。可是,他的解释却进一步激起了众怒,大家指手画脚,高声训斥,对他展开围攻。

后来这次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市政当局出面禁止伊曼纽尔进行爆炸试验。他为了自己的科学试验,早已债台高筑了。债主们原指望他试验成功分享其利,而今见他试验被禁止,便纷纷上门逼债,扬言如不按期还债又提不出可令人信服的新保证,将送他去坐大牢。

很久以来,伊曼纽尔就有离开瑞典到海外去发展的念头。现在市政当局发布了停止他试验的禁令,使他想通过研制炸药来改变经济困境的希望破灭了,从而去海外发展的念头更强烈了。

有一个俄国政界人物哈尔特曼博士,曾经率领商业代表团访问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伊曼纽尔不失时机地拜访了他,极力向他宣传他的炸药试验的前景和实用价值,想引起俄国军界对这项试验的兴趣。哈尔特曼博士似乎对他的试验也真的很感兴趣,建议他迁居芬兰,继续这项研究工作,并同圣彼得堡建立联系。

性情活跃、喜怒无常的伊曼纽尔远走他乡之后,家里一下子变得凄苦而又冷清。对家庭气氛的突变,阿尔弗雷德的两个哥哥都不习惯了。他大哥罗伯特一清早就离开死气沉沉的屋子,整天不着家,大部分时光在圣雅各预备学校消磨;二哥路德维格一有机会就溜之大吉,找小伙伴们玩耍。只有阿尔弗雷德感到轻松,因为他不喜欢,甚至害怕父亲在屋子里砰砰的踱步声和打雷般高声讲话的样子。其实,父子俩的不和也许在阿尔弗雷德孩提时期就开始了,后来竟发展到研究思想上的大相径庭、性情上的格格不入。

不久,伊曼纽尔从芬兰来信,说他已经找到了试验炸药的机会。他正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用来保卫据点和城镇的地雷,一是保卫海港的水雷。等这两项研究经过改进,确保在演习时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效果后,再找机会向俄国军队表演他的新发明。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转眼间伊曼纽尔离开家已经有4个年头了。这期间,他很少来信,依他的外向型性格,有一点点儿好事都会兴高采烈地向家里人报喜的,书信少说明他这几年在外边并没找到发迹的机会,甚至可以想象他生活得并不顺心如意。

有一天,阿尔弗雷德放学回家,发现母亲和两个哥哥都很高兴。原来是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报喜信,说有一位很懂技术的俄国将军伊盖尔夫,曾经考察了他的工作,答应为他争取在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面前做一次地雷和水雷试验的机会。这位将军还答应,只要财力许可,就可以建厂生产,由他俩合伙经营。

过了一段时间,伊曼纽尔又从俄国都城圣彼得堡寄来一封信,信上说已经进行过一次地雷和水雷试验,许多高级军事专家都出席了。这次试验表演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使一连串的地雷同时爆炸,一时间,山摇地动,硝烟滚滚,火光冲天,摧毁了一片广袤的地区。当时若有一个纵队敌军来犯,至少可以把50名入侵者送上天。

这次表演给委员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伊曼纽尔也因此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奖金。他用这笔钱建造了一个翻砂车间和一座制造小型快速点火器的工厂。由于有俄国军方伊盖尔夫将军合伙经营,因此来自陆军方面的武器订货单源源不断。伊曼纽尔很快地为自家购置了一幢房子,并亲手安装上他最新发明的暖气设备。

现在诺贝尔一家总算是时来运转了,正面临着美好的前景:财产、名誉以及无穷尽的发展机会。这时,阿尔弗雷德的大哥罗伯特受到了父亲巨大成功的影响,一心要奔向父亲的身边,他又像当年父亲那样,只身登上了开往海外的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