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29163200000006

第6章 常见临床证型

一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01 心气虚证

“概念”

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以血脉病变为主。

“病因”

本证多由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年高气衰等原因导致。

“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

(1)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体倦乏力;

(2)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3)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4)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

(5)血不能充盈脉管——脉虚无力。

“辨证要点”

以心悸及气虚证为辨证要点。

02 心阳虚证

“概念”

指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以血脉病变为主。

“病因”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其他脏腑病症波及心阳所致。心阳虚衰则推运无力,阳失温煦则虚寒内生。

“证候分析”

(1)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2)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辨证要点。

03 心阳暴脱证

“概念”

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候。

“病因”

本证多是心阳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或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或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形成的。

“证候分析”

(1)阳气衰亡不能固摄——冷汗淋漓;

(2)不能温煦形体——四肢厥冷;

(3)不能助肺呼吸——呼吸微弱;

(4)不能振奋心神——神志模糊或神昏;

(5)阳气外亡,无力行血,血液不能外荣肌肤——面色苍白;

(6)阳气散脱,无力行血,脉道失充——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胸痛、肢厥、冷汗、脉微等临床表现为辨证要点。

二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

01 心血虚证

“概念”

指心血亏虚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主要表现为心神病变和血虚。

“病因”

本证可因失血过多,或劳神过度而耗血,或久病伤及营血等引起;也可由肾精亏损或脾失健运、生血之源不足而致。

“证候分析”

(1)血虚心脉不充——脉细无力;

(2)心血亏虚,心神失养,脑窍失充——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眩晕健忘;

(3)不能上荣——面色白而无华或萎黄不泽,唇舌淡白。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辨证要点。

02 心阴虚证

“概念”

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以心悸、失眠、多梦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病因”

本证多因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或热病后期,损伤阴液;或肝肾等脏阴亏,累及心所致。

“证候分析”

(1)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怔忡;

(2)阴虚则热,热扰心神——心烦、失眠、多梦;

(3)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虚常见之征象。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辨证要点。

三 心火亢盛证

“概念”

指心火内炽,扰乱心神,迫血妄行,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主要表现为心神、舌窍的病变。

“病因”

本证多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久蕴化火,内炽于心而致。

“证候分析”

(1)火热内扰心神——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

(2)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于舌——舌尖红赤或生芒刺,或口舌生疮;

(3)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4)热盛伤津——口渴,溲黄便干;

(5)火炎于上——面赤,舌红苔黄;

(6)脉数主热,有力为实——心火亢盛。“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发热、舌赤生疮、尿赤与实热证为辨证要点。

四 痰迷心窍证

“概念”

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昏迷、痴呆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痰蒙心神证。

“病因”

本证多因感受湿浊之邪;或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痰浊内盛,挟肝风内扰,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

(1)痰饮湿浊,阻遏中焦,浊气上泛——脘闷呕恶;

(2)痰湿内阻,清阳不升——面色晦滞;

(3)湿聚酿痰上涌而蒙蔽心神——意识不清,甚或昏不知人;

(4)肝郁气结,情志失调——精神抑郁,表情淡漠;

(5)气滞痰凝,痰浊上蒙心窍——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之癫证;

(6)肝风挟痰上蒙心窍——突然仆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口吐痰涎,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中如做猪羊叫声——痫证发作症状;

(7)苔白腻,脉滑——痰盛之征象。

“辨证要点”

本证以情志抑郁、错乱、昏迷、痴呆和痰浊内盛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五 痰火扰神证

“概念”

指火热痰浊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心、痰火闭窍证。

“病因”

本证多因情志刺激,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或外感湿热、温热之邪,热邪煎熬,灼津为痰,痰火内扰所致等。

“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

(1)里热充斥——发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

(2)火热灼液为痰——痰黄稠,喉中痰鸣;

(3)痰与火结,痰火扰心——躁狂谵语,心烦失眠,哭笑无常,胡言乱语,甚或狂越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4)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火内盛之征象。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和痰热证为辨证要点。

六 心脉痹阻证

“概念”

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心血瘀阻证。

“病因”

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血瘀、痰浊、气滞、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瘀阻。

“证候分析”

(1)以刺痛为特点,伴有舌紫暗、瘀斑与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瘀象——瘀阻心脉;

(2)以心胸闷痛为特点,伴有体胖多痰、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等痰象——痰阻心脉;

(3)突发剧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伴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象——寒凝心脉;

(4)以胀痛为特点,且发作常与情志变化有关,伴有胁胀、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症状——气滞心脉。

“辨证要点”

多因年高心气衰减,兼痰凝、瘀阻、感寒或气滞胸中所致,证属本虚标实。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辨证依据,但因致痛之因有别,故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证。

七 瘀阻脑络证

“概念”

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晕、头痛及瘀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因头部外伤、瘀血停积于脑内,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所致。

“证候分析”

(1)头部外伤,久痛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

(2)瘀血阻滞脑脉,不通则痛——头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3)气血瘀阻,不能上荣,清窍失养——头晕时作;

(4)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

(5)外伤严重,脑神受损——昏不知人;

(6)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瘀血内阻之征象。

“辨证要点”

以头痛、头晕及血瘀证为辨证要点。

八 小肠实热证

“概念”

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由于心热之邪、下移小肠所致。

“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

(1)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影响其主液分清浊的功能——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2)热盛灼伤阴络——尿血;

(3)心火炽盛,热扰心神——心烦;

(4)热伤津液——口渴;

(5)舌为心之苗,心火亢盛——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6)苔黄,脉数——实热之征象。

“辨证要点”

心火炽盛表现和小便赤涩、灼痛为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