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29163200000027

第27章 肾的生理、病理特点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和主纳气。肾的系统联系是:与膀胱相表里,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肾病以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呼吸、水液代谢和骨、髓、脑、发、耳等功能失调为主要病理变化。

一 生理、病理特点

01 主藏精

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这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主要生理效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即《素问·本神》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因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机体也随之发育到壮盛期,则真牙生,体壮实,筋骨强健;直至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征象。由此可见,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如果肾精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出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落等。临床上称这种病理变化为“肾精亏虚”。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的这一功能是通过肾阴和肾阳来实现的。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为人体阴液之本,主要具有滋养、濡润机体和制约阳热等功能。肾阴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源泉。若肾阴不足,则阴精亏耗、津液不足,可出现月经不调、不育、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等症状。此外,还可见腰酸腿软、阳事易举和遗精、早泄等肾阴虚表现。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为人体阳气之本,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的功能。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具有推动、温煦作用。如果肾阳不足,则全身新陈代谢降低,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弱,临床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而迟缓,或见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症状。此外,还可见腰酸腿软、阴部清冷、性与生殖功能减退等肾阳虚所特有的症状。

由此可见,肾阴和肾阳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对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02 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必须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其中肾的气化作用尤为重要。水液进入肠胃,经由脾的运化,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将津液(清中之清)的部分敷布全身;肺气通调水道,将代谢后浊的部分下输于肾;再经肾的气化作用,将浊中之清的部分,再上输于肺;而浊中之浊部分则下注膀胱。肾对膀胱又起着开合作用,因而小便排泄正常。如果肾的气化不利,排出的尿液其量或多或少;其质或清或浊,或浊废内留,或精微俱下,均属津液代谢障碍,可表现出尿少、尿崩、水肿、尿毒症等。因此,水液代谢的最后关键在于肾的调节作用,故肾有“水脏”之称。

03 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只有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保持呼吸均匀、气道通畅。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的说法。肾主纳气,实际上就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异常,则会出现呼多吸少、张口抬肩、动则气喘的临床表现。

二 肾的系统联系

01 在腑合膀胱

肾通过经脉,与六腑中的膀胱相互络属,从而使得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都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其功能还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故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一般来说,实证者,多责之于膀胱,以治膀胱为主;虚证者,多责之于肾,治疗常从补肾入手。

02 在体合骨,生髓

肾在体合骨,又称“肾主骨”,这是指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滋生骨髓、脑髓、脊髓的作用。

髓是肾精所生,藏于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脊髓与脑相通,髓聚为脑,故称“脑为髓海”,说明肾与骨髓、脑密切相关。当肾气充足时,骨得髓养,则骨骼坚强、四肢强劲有力。若脑髓盈满,则智力聪敏、精力充沛、耳目聪明,所以有“头为精明之府”的说法。若肾气不足,可导致骨腔空虚、脑髓空虚;若骨失所养,则骨骼痿软、行动无力。脑髓空虚,可出现耳鸣、全身疲乏、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03 其华在发

发为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头发的荣枯、黑白等变化常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而变化。

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老年时期,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04 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若肾精旺盛,则髓海得养,故听觉灵敏;若肾精不足,则可引起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至于老年人的耳聋失聪等,则是由于肾中精气生理性衰减所致。二阴,包括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即肛门,主要排泄大便。粪便的排泄,虽然主要和大肠、脾等有关,但也与肾的气化、温煦、封藏功能有关。因此,人患有肾病时,粪便的排泄也常受到影响。例如,若肾阴虚,则大便秘结;若肾阳虚,则大便溏泄;若肾气不固,则久泻滑脱。

05 在志为恐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的关系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在脏为肾……在志为恐。”由于肾藏精而位居下焦,肾精化生的肾气必须通过中上二焦,才能上布全身。恐使肾气不得上行布散,反而下走,所以说恐伤肾,恐则气下。

06 在液为唾

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一部分,多出于舌下,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

唾由肾精化生,经肾气的推动作用,沿足少阴肾经,从肾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故《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化液……肾为唾。”由于唾源于肾精,若咽而不吐,则能回滋肾精;若多唾久唾,则能耗伤肾精。故古代养生家主张吞唾以养肾精。

07 与冬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肾主冬。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征象。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同气相求,故以肾应冬。冬季气候寒冷,水气当旺,若素体阳虚,或久病阳虚,多在阴盛的冬季发病,即所谓能夏不能冬,若患阳虚性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病、胃肠病、骨关节病等,则易在冬季寒冷时复发。

三 肾在五脏关系中的特性

01 肾为先天之本

人先天禀赋的状况,对人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先天肾气充盛是五脏功能正常的基础。

02 肾主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

肾主藏精,为元阴元阳之府,凡五脏之病,久病均可及肾。同时肾中存命门之火,张景岳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不能仅认为肾为水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