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上)
29156400000041

第41章 山丹破敌

饶子健

1936年12月初,经过两天的行军,红五军歼灭了山丹守敌,正要据守,不料第二天马步芳的两个骑兵旅就包围上来了。董振堂军长面对敌情,从容不迫,他沉思片刻,决定这样用兵:四十三团、四十五团和随营学校的同志守卫山丹城,三十七团和三十九团准备出击敌军。事后回想,这样使用兵力是十分合理的。战斗初期,尽管敌人锐气正旺,但由于敌人不了解我军实力,不敢轻易贸然进犯,而我方则可保存实力,伺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守城战斗开始后,城四周人喊马嘶,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战斗的前奏曲。我们的红军战士再疲劳,一听到这种微妙的声音,就红了眼,坐不住。我每到一个连队检查战斗准备情况时,同志们就纷纷围上来,急不可耐地问:“参谋长,赶快要求军长让我们上阵吧,兄弟部队在那里打,我们在这里听枪声,这种‘清福’我们可享受不了!”

我安慰大家说:“请同志们尽管放心,我们三十九团该在什么地方用,军长早有打算,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抓紧时间休息,抓紧时间准备!”战士们的情绪立即镇定下来了。

守城部队依托城墙垛口,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三天下午,军部命令三十七团、三十九团从东门出击。古老的山丹城东门外不远处,便是雄伟的万里长城。下午4点钟,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城墙上负责掩护我们冲锋的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地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的威势一时间被压下去了,我三十七团、三十九团的官兵三天来压抑在心中的怒气,一下子爆发出来,部队像决堤的洪水,从东门一拥而出,一路杀声震天。围城的敌人猝不及防,四散逃奔,我们乘胜追击,寸步不让。

我团追击到长城后,在团长、政委指挥下,又冲出五六百米远,占领了一道沙梁。这时,团政委周畅昌同志站在沙梁上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与身边的警卫员同时被敌人打倒了,我急忙扑上去,只见敌人的一颗子弹同时穿透了他俩的大腿。我让卫生员快速地将他俩包扎好,背下阵地。话刚交代完毕,就听到几个战士同时喊:“参谋长,你看!”我抬头一望,只见前面一片尘土飞扬,敌人的骑兵反扑过来了!“赶快组织火力,向敌人射击!”团长大声发布命令。糟糕,我们对敌骑兵作战缺乏经验,出击过远,给了敌人以反扑的机会!眼下我已处于孤立无援、无险可凭的困难境地!

“同志们,敌人过来了,准备好和敌人决一死战!”我大声向同志们发出动员令。敌骑兵在我阵地上挥舞着大刀,左杀右砍,横冲直撞,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同志在率部队与敌人拼杀之际,不幸被敌一个骑兵砍中头部,当即光荣牺牲,该团很快被敌人冲散。眼下阵地上只剩下我三十九团,在这烟尘滚滚的沙漠里与敌人厮杀,战斗打得十分残酷。这时,站在山丹东门城楼上指挥战斗的董振堂军长发现这一险情后,当即命令四十五团派两个营火速增援,掩护我团撤退。四十五团的同志们瞄准敌人骑兵射击,敌人与战马一个接一个的栽倒在地上,敌人一时偃旗息鼓,我很快带领部队撤到城门跟前。这样一来,才算扭转了局势。

这一仗,我们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不是董军长指挥沉着、果断,我出击部队将会有全部覆没的危险。后来董军长和我们一道总结了经验教训:出击过远,主要是对敌人骑兵的作战速度没有考虑进去,如果追击到长城一线转为据守,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被动局面。

山丹第一次战斗结束不久,军部分配我到三十七团担任团长。我来到军部报到,只见董军长正捧着一张甘肃地图眉宇紧锁,久久凝思,我的到来,并没完全打断他的思索,他神色严峻,话语不多,简单交代了几句,说:“就这样吧!”伸出手来与我握别,看得出,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时下,敌人又铁筒似的紧紧包围着山丹城,而三十军、九军还在200多里外的永昌与马匪作战,战局危急,他的心情沉重呵!

我五军在山丹与敌人拉锯式的战斗进行了一个多星期,伤员显着增加,药品极度缺乏,营养就更是侈谈,伤口难以愈合,使五军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

根据西路军总部西进的命令,红五军在12月底的一天夜里,趁敌人骑兵退缩到周围的小寨子里,静悄悄地突出山丹东门,绕到北面,又走进了浩瀚的沙漠里。这次转移,一副副担架列成了长阵,抬担架的战士一个个也都精疲力竭,无力行走,深厚的战友之情,激励着大家咬紧牙关,奋力支撑,不使一个伤员留给敌人。

这是饶子健同志《漫漫西征路》的一部分,原载《峥嵘岁月》一书,转录自《悲壮的征程》。饶子健时任红五军第三十九团参谋长,李连祥牺牲后调任第三十七团团长,其生平简介见本书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