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习突破
29133800000037

第37章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没有简单的问题,只有大脑简单的人!只有肯用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

每个人每天都要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是学习知识,更应该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有些同学一碰到难题,头就大了,大脑好像没有思维似的,这样,更不可能解决问题了。因此,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把问题解决好。

一、动机要适中

有关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很高地方放有香蕉,大猩猩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够得到的,于是,实验人员又在大猩猩的身旁放了一根竹竿,只有利用竹竿才可以取到香蕉。结果发现:在大猩猩受饿不到6小时的时候,由于取食的驱动力(即动机)太弱,它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可是,当它受饿24小时的时候,取食的驱动力大大增强,因此注意力过分紧张地集中于香蕉这个目标上,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条件,同样也想不到用竹竿去取香蕉;只有在受饿6-24小时之间时,由于驱力强度适中,它的思敏敏捷,反应灵活,注意力集中,因而很快取到了食物。

同样,对于人来说,如果解决问题时积极性不高,或者急于求成,就会走入极端,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启示与联想

有关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天花板上悬着两根绳子,二者相距较远,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同时抓住两根绳子,可这位专家却要求实验者把两根绳结在一起。这就要求实验者大动脑筋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一根绳头上系一个物体,使之摆动起来,等它摆向另一根绳时,就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这位专家让两组人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分别记忆一些不同的单词。第一组记忆的词完全同绳索没有关系,另一组则记忆“绳索”、“摆动”、“钟摆”等词,然后让两组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多了。

显而易见,第二组从记忆的单词中受到了启示。由此可以看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善于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的人。

三、功能的局限

人们对一件物品往往只看到它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可能有的功能,因而影响人们充分利用物品去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位心理学家在他主持的实验中,要求被试者把三枝蜡烛蚕直地固定于一架竖直木屏上。而给他们的材料是:三枝蜡烛三个纸盒,火柴和一些图钉。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是:点燃一枝蜡烛,在每个纸盒外滴一滴蜡油,然后将三枝蜡烛固定于纸盒上,再用图钉把纸盒固定在木屏上。然而在两组实验者中,他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第一组实验者领到的材料是摆在纸盒外的,即每一件材料都是单独的;第二组是把蜡、火柴和图钉分别装在三个纸盒内交给他们。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有90%的人按照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第二组只有35%0的人按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认真分析原因,发现第二组的人只是把纸盒看作容器,而没有想到它的其他功用。

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例子很多,当你遇到问题一筹莫展,而突然听到一个新奇的办法时,不是也常常恍然大悟地一抬头说:“哎!我真笨,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方法呢?”因此,我们每遇到难题,一定要先认真分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上成功的人,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先动脑子,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前的难题。同学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定要多动脑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做题或做事之前先动脑筋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大脑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和杜会信息进行加工,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规则。这样输入大脑的就是知识,而输出的却是智慧。

◎做题和做事时要尽量想办法改变现有规则来实现目标。

◎先向一个小目标奋进,实现一个目标,使自己有一种成就感,以增强自信心,为学习其他内容、其他学科提供智慧、信心而打好基础。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做到以上几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途径提示:

在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发现更灵活、更巧、更简单的新方法。

遇到问题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发现事物本质特征,以便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