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习突破
29133800000034

第34章 逆向思维的妙用

从最终目标出发倒回来进行逆向思维,一定能获得前进的路线图。

在工作与生活中,人们总在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两种思维方式。

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也是应用逆向思维的典型例子。比如证明: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度。如果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三角形都去进行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采用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把它的成立等同于其反问题的不成立。

因此,当我们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关于逆向思维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思考方式,它是由已知的因而果,反向推导果而因的成立,从而提示新的科学认知,也就是从对立、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象地说就是“背道而驰”或反其道而行之。

从反面去看问题,易引起新的思考,往往会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人们算数时都是从右向左算,而史丰收却从左向右算,从而创造了速算法,被称为史丰收速算法,他的速算能力和速算方法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和公认。

逆向思维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易产生奇异思路的方法,常常出奇制胜,创造出新的思想。它类似于数学中由必要条件程式的成立,考虑充分程式是否成立的过程。

法拉第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发明电磁发电机的。当时人们对电生磁的现象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且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法拉第由此而逆向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性,那磁性物质会不会产生电呢?在这一想法的指导下,法拉第进行了大量实验,终于发现导体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能够产生电流,进而发明了电磁发电机。

运用逆向思维,需要自我否定,更需要诚实和毅力、勇气。

二、逆向思维的两种方法

(1)证实法

在学习科学理论时,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实验或实践以证明前人理论的确实性,称为证实法;

(2)证伪法

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前人理论的不确实性或不科学性,称为证伪法。

对已有的理论观点进行肯定性的证实或抱有怀疑态度的证伪都是学习的重要步骤。每位同学都应学会证实和证伪两种思考方法,学会从逆向考虑问题。

三、逆向思维的类型

逆向思维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因果逆向思维、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

◎因果逆向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中,变为因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功能逆向思维。即从原有事物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结构逆向思维。从已有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状态逆向思维。是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逆向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思路,有时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而无法自拔时,不妨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开辟新的思路。

从古今中外服装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时装流行的走向常常受到逆向思维的影响。当某一风格广为流行时,与之相反的风格即要兴起了。如在某一时期或某种环境下,装饰华丽的衣服充斥大街小巷时,人们就又开始进行反思,从简单、朴实中体验一种清新的境界,进而形成新的流行风格。现代众多有创新意识的服装设计师在自己的创作理念上,往往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刨作。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双尖绣花针”,发明者是一个小学生,他仔细观察了湘绣绣花过程,看到绣花针刺到布下面,针尖冲下,需要掉转针头,才能再刺到布的上面来,又需要再次掉转针头刺下去,如此反复操作,觉得非常麻烦。他想,能不能不掉转针头进行刺绣呢?把针孔的位置设计到中间,两端加工成针尖,从而使绣花的速度提高近一倍。

这是一个结构逆向思维的典型实例,具有新颖性,出人预料地使问题得到解决。

过去木匠用刨子来加工木头,都是木头不动工具动,是人操作工具。这样做,人的体力消耗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人们便逆向思考,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刨,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工艺水平,减轻了人的劳动量。

这个事例是从木头静与动加工状态的改变,而发明了电刨,从而减轻了人们的劳动量。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到逆向思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这样会让你的学习更容易、更轻松。

当然,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比如做饭时择米,人们不自觉地采用逆向思维,将沙子择出来,这时,如果还是坚持正向思维,从很少的沙子中择出一堆米,那就费事多了。可是,如果一把米混入了一盆沙子,就只能正向思维择米了!

由此可见,在运用逆向思维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途径提示:

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逆向思维的应用也要讲究灵活,运用得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