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习突破
29133800000032

第32章 抓住直觉思维的闪光点

在学习中,直觉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因素,它是思维中的一种洞察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迅速抓住和澄清模糊不清的概念。

直觉思维的创造性教育价值,如同其他基本问题一样,总是随着人们对其本质认识的深入而逐步发展的。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甚至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道出了直觉思维的创造价值: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然而,忽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却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学物理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中就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这显然是只重视逻辑思维而忽视直觉思维。在学习和研究中,单有逻辑思维是不够的,甚至有特别大量和多方面的经验事实来帮助逻辑思维也还是不够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直接掌握问题或抓住某种适当的概念。这种智力上的跃进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每一种假谠都是想像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像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

□关于直觉思维

一、什么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既不同于逻辑思维,也不同于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它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如果没有直觉思维,就没有假说和猜想,创造发明也就不复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没有直觉思维,人就会表现出优柔寡断。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离不开直觉思维的,如有时会提出“怪”问题,有时会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有时也会作出别出心裁的应急陛回答,有时在脑海中出现一种新奇景象等等,这都是直觉思维活跃的反映。

二、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整体把握。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从全局去把握事物,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

◎直观透视与空间整合。直觉思维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即直觉思维只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

◎快速判断。直觉思维要求在瞬间对空间结构关系做出判断,所以是一种快速的、跳跃的空间立体思维。

三、直觉思维的认知功能

为什么光有逻辑思维不够呢?这是因为直觉思维具有逻辑思维所不具备的独特酌认识功能。直觉思维的跳跃性、整体性和猜测性的特点,使其在学习中具有以下认知功能:

(1)创造功能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直觉。他说: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所以,爱因斯坦提出了科学形成和发展的两条途径:一是无意识方面,即通过非逻辑的直觉和想像;二是有意识方面,即通过逻辑思维。

(2)预见功能

当逻辑思维还不能起作用的时候,首先要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做出正确的预见。这种预见是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洞察力和想像而来。即使在逻辑思维起作用的时候,直觉思维也还是非常重要的。

(3)联系功能

直觉思维具有联系事物的功能。比如,当我们研究某一物理问题时,外界提供的信息常常是不充分的,有很多空白点,仅凭逻辑思维根本无法窥探事物的本质,此时,直觉思维不受“逻辑顺序”束缚的特点便可发挥作用。

(4)选择功能

直觉思维是面对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能力。因为学习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可能做出抉择的局面,特别是在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差不多,一时难以分出对错的情况下,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主要取决于他的直觉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直觉思维的能力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产生直觉思维的依据

直觉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具有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理论框架。只有掌握了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本知识及其联系之后,才能使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才有可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直接而迅速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联系,才能避免无根据地胡乱猜想。

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内容中,由于比较深入地理解了等效电阻和合力的概念,也掌握了等效代替和化简的方法,到了学习电容时,就有可能直觉地想到电容的等效代替和化简。

同学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之外,还应在课外广泛地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以求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因为知识越丰富,思维才能越灵活,“直觉猜中”的几率也就越大。

二、激发探索精神,培养自信心

发明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又发源于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以科学的自信为基础。因此,请同学们打破科学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跃跃欲试的探索精神吧!

三、大胆猜想,培养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猜想各种问题,在老师的引导,明白什么值得猜想,什么不值得猜想,应该如何猜想。一个不善于运用直觉思维的学生难免思想僵化,思路狭窄,因而其创新思维活动的速度和效率极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抓住直觉思维的闪光点

历史学家凯德洛夫说:“没有任何一个创造行为能够脱离直觉活动。直觉、直觉醒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个青年工人,无意中发现在路旁的废纸团被雨淋湿后会自动伸展开来,直觉告诉他,这里一定蕴含着某种发明的契机,经过潜心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颖的“纸张型自动控制器”。这位青年工人正是凭借直觉,迅速抓住了思维的“闪光点”,直接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人的直觉并非是非理性或不实际的。正相反,它是潜意识心理思考的结果。比如,你觉得今天下午可能会有雨,也许并非是你意识到天上有云或者湿度高,而是因为以前曾经有过同样的气象征兆,结果真的下雨了,这就是直觉的表现。

“直觉”是以我们过去所累积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那么,这一方面直觉的价值也就不会很高。因此,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在真正能够相信他的直觉之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当你已经捕捉住那种“直觉”的兴奋感后,继续相信你的直觉。如果这是一个你特别了解的知识,那么,凭你的直觉去选择,正确率会更高。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异同

有的同学认为,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是一回事,这种观点是锆误的。其实,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是两者都是在一瞬间迅速地解决问题,表现出不连贯的跨越式思维特征。

◎不同之处是:直觉是对刚刚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而直接的判断和抉择,它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迅速解决当前的问题,思考的结果是在人的意料之中。

直觉主要借助于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灵感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由于偶然事件的触动而突然爆发;它的出现是长时间孕育、思考的结果。其结果与解决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灵感的出现是问题解决的终点。

我们从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事例中,就可看出“直觉”与“灵感”的区别。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直潜心于探索把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特性联系起来的内在规律。

有一天,它计划编写《化学原理》碱金属之后的碱土金属。突然,脑子里闪现一个想法:难道不能以元素在原子量上的差别为依据,把所有的元素归纳到一个总系统中去吗?正是这个直觉思维的闪光,使他在研究中找到了正确的思路。

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减的顺序,将氧族、氮族、碳族元素编制成一张表,使常见的不相似的元素组紧密相连而原子量尽量接近。这样他就将63个元素中的40多个元素编成了一个“上表”,一个“下表”。

一天,门捷列夫在沙发上打了个盹儿,而大脑中仍在想那个“元素周期表”。在睡梦中,他仿佛看到一张按相反颀序排列的表,表中元素是按原子量递增顺序排列的。醒来后,他马上记下了那张表。他在一些空格上打了问号,写上了该占有这些位置的未知元素的原子量。于是,元素周期表就这样发现了。

在以后的半个月里,他又一鼓作气地写完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论文伉素性质和原子量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周期律的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很快传遍了世界,成为人们继续寻找新元素、总结化学体系的总纲。

门捷列夫最初的想法,是把现存所有的元素归纳到一个总系统中,这一想法属于直觉思维的闪光;后来在睡梦中出现了元素周期表,这便是灵感思维。从这位化学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直觉思维往往需要借助灵感思维来实现其对问题的直接的快速的抉择;而灵感思维又常常需要借助直觉的启示使问题得到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

途径提示:

抓住直觉思维的闪光点,会使你的创新思维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像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