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之谬全书
29132500000011

第11章 吃的不宜(6)

食过量的高盐的腊肉,血压容易上升,易增加血管病的出现;同时腊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属于高胆固醇食物,摄取过量会造成血管阻塞,所以少吃为妙。

4.肠胃弱者。

腊肉属精致食物,不容易消化,加上很多腊肉都是露天销售,易积尘,天气不好容易发霉,如果没有洗净就烹调,易引起肠胃不适。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影响更大。

5.痔疮患者。

患有痔疮的人,如果吃过量的腊肉,摄取太多盐分,易增加肛管静脉的血压,加剧痔疮的痛苦。

6.肾脏病患者。

肾脏不好的人最忌讳吃太咸的食物,过量的钠若蓄积在体内未能排出,会导致水肿,所以能不吃就不吃。

7.肥胖者。

腊肉不肥不好吃,它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因此肥胖的人不宜食用。

■ 不宜吃粽子的人

粽子是人们爱吃的食品,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些人是不宜吃粽子的。

1.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食用,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又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腺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尼龙绳绑扎的粽子不能吃。尼龙绳又叫聚酯乙烯绳带,经高温水煮之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甲烷等毒素,毒素会渗入沸水及粽子里,人食了会感到恶心及肠胃不适,重者会出现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不宜吃豆制品的人

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患有以下疾病者应当忌食或者少吃:

1.消化性溃疡。

严重消化性溃疡病人不要食用黄豆、蚕豆、豆腐丝、豆腐干等豆制品。因为其中嘌呤含量高,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整粒豆中的膳食纤维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豆类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虽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而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细菌发酵,能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气体,进而引起打嗝、肠鸣、腹胀、腹痛等症状。

2.胃炎。

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

3.肾脏疾病。

肾炎、肾功能衰竭和肾脏透析病人应采用低蛋白饮食,为了保证身体的基本需要,应在限量范围内选用适量含必需氨基酸丰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又低的食品,与动物性蛋白质相比,豆类含非必需氨基酸较高,故应禁食。

4.糖尿病肾病。

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当病人有尿素氮潴留时,也不宜食用豆制品。

5.伤寒病。

尽管长期高热的伤寒病人应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但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为预防出现腹胀,不宜饮用豆浆,以免产生胀气。

6.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可饮用高糖类的清淡流质,但忌食能刺激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豆浆等。

7.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是嘌呤代谢紊乱,以高尿酸血症为重要特征。该病多见于富裕家庭中,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食物蛋白质多与核酸结合成核蛋白,其中核酸分解为嘌呤,继而分解为尿酸,因此在急性期要禁用含嘌呤多的食物,其中包括干豆类及豆制品,即使在缓解期也要有限制地食用。

8.半乳糖及孔糖不耐受症。

由于这些病人体内缺乏与半乳糖和乳糖分解、代谢有关的酶,在饮食上应忌食含乳糖的食物。豆类食品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在肠道分解后可产生一部分半乳糖,所以,这些患者应禁食豆制品,以免加重病情。

9.苯丙酮尿症。

这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食用特制的低苯丙氨酸食品来控制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浓度,同时注意禁食或少用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和动物性食品等。

■ 不宜吃蜂王浆的人

蜂王浆具有多种营养,常食有益健康,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服食都有益。以下8种人就不宜服用蜂王浆:

1.过敏体质者。

这些人可能对蜂王浆中的一些物质起反应,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2.低血压患者。

蜂王浆中含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能使血压降低,因此可导致低血压患者病情加重。

3.腹泻、腹痛及胃肠功能紊乱者。

蜂王浆可引起胃肠道强烈收缩,会使原有症状加重。

4.肥胖者。

蜂王浆可使机体内部调节能力加强,会使胖人变得能吃能睡,体重增加,易罹患其他疾病。

5.糖尿病患者。

蜂王浆含有大量葡萄糖,服食后可使血糖升高。

6.发热、咯血及黄疸病患者。

服用蜂王浆后会促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有恶化的可能。

7.孕妇。

因蜂王浆中的激素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干扰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

8.正常发育的儿童。

因蜂王浆中含有性激素,易造成少儿早熟。

即使是适宜服用蜂王浆的人,也不宜乱服。应注意以下情况:每天早晨空腹服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宜在临睡前或晚上服用,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成人每次10毫升,每日服1次为宜,不宜多服;不能用开水或茶水冲服,因温度过高易破坏其活性物质,茶水中的鞣酸与铁会降低其疗效,必须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 不宜吃月饼的人

1.糖尿病患者。

月饼一般含糖量高,如果患者只图一时口福,会造成血糖升高,加重病情,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但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专门为他们制作的特制无糖月饼。

2.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

月饼为高糖、高脂食品。过食可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血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脑血栓形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

3.消化性溃疡患者。

月饼中的糖、脂肪等成分能刺激胃肠,促使胃酸大量分泌,从而损伤胃肠黏膜,不利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严重者还可诱发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4.腹泻患者。

腹泻患者肠胃功能低下,多吃月饼,不仅加重胃肠道负担,而且也不利于止泻。

5.胆囊炎、胆石症患者。

月饼是一种油腻食品,吃后会引起胆囊收缩,多食易引起胆囊疾病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

6.肾炎患者。

有些月饼用咸味配制,含盐量较高,多食之后会引起人体水钠潴留,增加肾脏负担,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7.脂溢性皮炎、痤疮患者。

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痤疮的发生与糖、脂肪的摄入量过多有关。过食月饼,其内的糖、脂肪会使皮脂腺分泌增加,加重病情。

8.久病初愈者。

这些人的机体正处于康复阶段,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和吸收功能仍然较弱,吃月饼时,应以品尝为主,切忌过食。

9.老人和小儿。

老年人胃肠功能低下,消化吸收能力弱,过食月饼可加重胃肠负担,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而小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过食月饼也可加重胃肠负担,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低下、腹泻等。

■ 不宜吃冷食的人

夏日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吃冰块、冰棒、雪糕以解暑止渴,而下列一些人则不宜吃冷食:

1.急性咽炎、支气管炎患者。

这些人在受到冰冷刺激后,会使炎症加重。

2.急性或慢性胃肠炎患者。

这些人如吃冰冷食品,会加重腹痛和腹泻,不利于病情好转。

3.有肝、胆疾病的人。

这些人如吃冰冷食品,受冷刺激会引起肝、胆区疼痛。

4.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

这些人如大口吃冰块或喝冰水,会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造成严重后果。

5.月经期的妇女。

这些人吃冷食,受冷刺激会使盆腔血管痉挛,加剧腰痛和腹痛;冷刺激还会引起子宫内血管扩张,从而使月经期血量增多。

6.小儿。

小儿吃冷食要严格控制食量,应尽量少吃。否则,容易影响胃肠功能,造成腹痛、腹泻。

因此,医生认为,小儿、高血压者和严重过敏性体质者,不宜吃菠萝,更不可多吃。

■ 不宜多吃糖的人

1.肺结核病患者。

只要吃了一定量的糖,白细胞的杀菌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吃糖越多,抑制越明显。同理,得急性传染病的患者,都不宜多吃糖。

2.胃病患者。

胃病主要症状是反酸和疼痛,而糖属酸性,能促进胃酸分泌,加重病情,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多吃糖。

3.便秘、痔疮患者。

糖能减弱胃肠道的蠕动作用,会导致便秘、痔疮持续发作。因此,此类患者不宜多吃糖。

4.肾炎患者。

糖能使血管内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吃糖过多会引起动脉血管损害,加重肾动脉负担。因此,肾炎患者不宜多吃糖。

5.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

糖会引起血脂含量增加,继而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甚至会导致冠心病。

6.神经衰弱和神经痛患者。

过量的糖会消耗患者体内本来就缺乏的维生素B1,不利于调节神经代谢。

7.风湿病患者。

患者体内碱储备处于缺少状态,多吃糖后,人体内酸性物质增加,会使风湿病加重。

8.皮肤病患者。

糖能转变为脂肪,使皮肤分泌进一步增多,不利于病情好转。化脓性皮肤病和脂溢性皮炎患者多吃糖易使病情恶化。

9.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自行调节血糖水平,多吃糖会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 不宜吃碘盐的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

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高碘食物和高碘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有可能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因此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盐。

■ 不宜多吃巧克力的人

巧克力是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营养食品,含有油脂、牛奶、乳酪、糖等,偶尔吃上几块,能让人回味无穷。但是下面这些人却不宜多吃:

1.患有痛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石症的人,不宜多吃巧克力。

因为这类人多吃巧克力后,可使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增加心脏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

2.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大量的糖分进入体内,会使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得不到控制。

3.肥胖者也应限制巧克力的摄入。

因为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一方面会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另一方面糖进入人体后通过新陈代谢,更会使人发胖。

4.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吃巧克力,稍大些的儿童每天吃巧克力不应超过3~5小块。因为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它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发生哭闹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