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成语典故读本
29131700000060

第60章 神话传奇(1)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位河神,人称河伯。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

河伯站在黄河岸上,看见滚滚河水奔腾向东而去,开始自我陶醉起来:“黄河如此伟大,没有什么河流能和它相比。”有人告诉河伯:“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北海,那才叫大呢。”河伯听了不相信,打算亲自看看,就顺着水势向东走,到了北海,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扬扬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无限感叹地说:

“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还会一直以为黄河是最伟大的。那样我将永远被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成语释义

形容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后指对于某事无能为力的感叹。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河伯临于海,望洋向若而叹。”

◎出处译文

“河伯到了北海边,才感叹海洋的伟大。”

屠龙之技

周朝时,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为了学习屠杀龙的技术,变卖了全部家产,到屠龙专家支离益那里去学习。三年之后朱泙漫终于学成,回到家乡之后,乡亲们问他:“你在三年里学习了什么手艺啊?”

朱泙漫说,我拜支离益为师,学会了屠龙绝技。接着,他向乡亲们大谈杀龙的技术:怎么按龙头,怎么剖龙肚,如何用刀,等等。

乡亲们看他得意的样子,忍不住就笑了,说:“你屠龙的技术是不错的,但是哪里会有龙让你来杀呢?”

◎成语释义

比喻技术虽高,但是没有实际用处。

◎故事出处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出处译文

“朱泙漫到屠杀龙的专家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屠龙的技术,耗尽了千金的家产,学了三年掌握了技术,但是没有应用屠龙技术的机会。”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有一次他进入睡梦中,梦见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棼生得一表人才,举止大方,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待就是20年。他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欣赏淳于棼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战报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日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棼。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棼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棼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弃甲,东逃西散,淳于棼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棼撤掉职务,遣送回家。

淳于棼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自己置身于槐树下面。他仔细察看四周,才知道自己做官的大槐安国,是槐树下面的蚂蚁洞;自己镇守的南柯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根树枝而已。

◎成语释义

比喻人世间的繁华景象好像一场梦。现在常用来比喻幻象或一场空欢喜,或者做梦。

◎故事出处

唐朝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黄粱一梦

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姓卢,生活相当贫困。一次,他住在邯郸一家旅馆里,与一位道士吕翁相逢。卢生与那位道士聊了几句,就哀叹自己过得非常不如意,简直是倒霉死了。

吕翁笑了笑,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枕头,对卢生说道:“你不是想得到好运气吗?把它枕在头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包你万事如意!”这时,店里正在煮着黄粱饭,卢生因为一路上非常辛苦,疲劳不堪,便倒在吕翁给他的枕头上睡了个昏天黑地。

过了一会儿,卢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一位美貌多情、温柔贤惠的崔氏女子结了婚。崔氏的父亲非常富裕,由于有岳父家的资助,卢生顺利地做了大官。卢生做官后,对妻子更是体贴入微,他们两人过着甜甜蜜蜜的日子,生了好几个子女。

后来,这些子女在卢生的细心培育下长大成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过起了舒适的生活。卢生的官运也越来越红,一再升官,终于成为当朝宰相,权倾天下。又过了几年,他的孙子、外孙相继出世。卢生便辞官不做,回到家里闲居,终日与孙辈做游戏,人们都说他越活越小。就这样,他非常快乐地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安然逝世。

梦,终究是会醒的。当卢生醒来的时候,他的嘴边还挂着幸福的笑容。等他睁开双眼一看,自己并没有住进富贵之家,仍住在旅店的小房间里,刚才的富贵只不过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店主人的黄粱饭,正在煮着,还没有做熟。

◎成语释义

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就如同做了一个梦一样。黄粱:小米。

◎故事出处

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日:‘枕此,当令汝荣适如意。’时主人蒸黄粱,生梦入枕中……及醒,黄粱尚未熟。”

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他写过一篇《桃花源记》,里面说有个渔夫,在打鱼的时候迷了路。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飘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他沿着桃林前进,发现桃林的尽处有座小山,他下船从小山中穿过,从一个洞口出来后,发现山那边另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肥沃的土地,整齐的房屋,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那里。他的到来,惊动了村里的人,大家都来看他,并对他非常好,经常请他去家里做客。

渔夫得知,这些人的祖先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避难逃到这个地方,后人一直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渔夫住了些天,开始想回家。离开的时候,他在路上做了标记,回家后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他去寻找那个村庄,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

◎成语释义

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故事出处

晋朝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出处译文

“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飘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白龙鱼服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白龙变为一条鱼,到人间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很有趣。忽然打鱼人豫且走来,看见这条鱼倒不小,就一箭射了过去,白龙被射伤了一只眼睛,负痛而逃。

它非常生气,于是向天帝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天帝问明原委后,说道:“打鱼人是以捉鱼为生的。豫且射的是鱼而不是龙,他有什么罪呢?问题倒是你自己,明明是龙,你为什么要变为鱼呢?”

◎成语释义

比喻帝王或大官微服私访。

◎故事出处

汉朝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泛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出处译文

“在古代,有一条龙进入了一条清冷的河水中,变成一条鱼。渔夫豫且看见它,就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眼睛。”

沧海桑田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王远的门徒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带领随从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吩咐手下的人去请她。下人谁也不知道麻姑长什么样子,只好等着消息。过了一会儿,有位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招来车驾,升天而去。

◎成语释义

比喻世事经过时间的流逝,产生很大的变化。

◎故事出处

《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出处译文

“麻姑说道,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在浅井中安居乐业。一次,井边上来了一只从东海游玩至此的大鳖。

青蛙自豪地对鳖说:“我在这眼井里生存得非常快乐,情绪高昂之时,就出来在井栏边跳跳,累了就下去在井壁有坎儿的地方休息。想游泳时就往水里一跳,漂浮在水中,水正好从我的两腋没过,将我的两鳃托住。想散步了,就到泥浆中走走,泥浆也只能将我的脚面埋住。

看一看周围的生灵,井里的红虫、螃蟹、蝌蚪与我相比,都只能自叹不如。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欢迎你常到此来参观访问。”

听青蛙把这眼井说得如此之妙,海鳖不禁心痒,真想下去仔细参观。但是它的身体实在庞大,左脚还不曾伸进去,井口就将右脚死死绊住。

没办法,它只能退了出来,对青蛙说道:

“我还是向你介绍介绍我的家园吧!我是住在东海的。说起东海,方圆几千里,都难以形容它的广阔;上下几千尺,也不够形容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九涝,天下多余的水流入大海,海水也没有高涨。商汤的时候,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浅。

东海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为雨水的多少而产生增减。这是我稳坐东海的最大乐趣。”

这只青蛙一直居住在小小水井之中,根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听了海鳖的叙述,不由得心惊肉跳。

◎成语释义

用来比喻那些眼界狭小,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出处译文

井里的青蛙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它没见过,所处不同。

结草衔环

“老人结草”、“黄雀衔环”这两个神话故事,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之中,且有生动描绘。它们是成语“结草衔环”的来源。

“老人结草”的故事,以春秋为时代背景。

据说在春秋时期,秦桓公率军进攻晋国,被晋将魏颗打败。魏颗是晋国君主亲自任命的主将,他在辅氏这个地方大败秦军,并且活捉了秦军所倚重的大力士杜回。

魏颗是怎样大获全胜,擒获杜回的呢?原来,有一位老人不顾危险,冲入两军激战的战场,将阵地上的草打了很多结。杜回是个一勇之夫,怎会想到草地上还会有许多弯弯绕?结果一下子被草结绊倒,才被魏颗趁势活捉。秦军眼见杜回被擒,觉得晋军之中必有能人,这才一溃千里。

这位老人帮助魏颗立下盖世奇功,他和魏颗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其实,魏颗并不认识这位老人。那么,难道世界上真有无缘无故的爱吗?

打完仗后的当天晚上,魏颗实在太疲倦了,就沉沉睡去。在梦中,只见一位老人向他缓缓走来。那老人对他说道:“我有个女儿,嫁给你父亲,做了一名小妾。你父亲深爱于她,临死前要将她殉葬。可是你非常通情达理,没有将她活埋,而是让她改嫁他人。你救小女一命,对我可谓有天高地厚之恩。今天,我在战场上结草使绊子,让你活捉了杜回,也算是对恩人的报答吧。”

魏颗还要与老人多叙谈几句,但老人却消失了。

原来,魏颗本是晋国大夫魏武子之子,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深得宠爱。有一天,魏武子不幸染病,想到自己很有可能与世长辞,就把魏颗叫到床前,嘱咐后事。他说:“我死以后,可以让她(指爱妾)改嫁。”

后来,果然不出魏武子所料,他的病情真是越来越严重了。魏武子在昏乱之中,生怕失去爱妾,在阴间无依无靠,就改变想法,对儿子说道:“一定要让她(指爱妾)殉葬。”

但是,魏颗在魏武子逝世后,按照父亲的第一次交代,把那位小妾嫁了。魏颗对别人说:“当一个人病情严重时,神志就容易昏乱。我应该遵照他神志清醒时的吩咐。”

“黄雀衔环”的故事,以东汉为时代背景。

传说杨宝9岁时外出,在华阴山北麓看到一只小黄雀。这只黄雀受到猫头鹰一类猛禽的攻击,伤势非常严重,在树下躺着不动,蚂蚁在它身上乱爬。

杨宝平时就很喜欢小动物,今日看这个小生灵在受难,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将小黄雀带回家中,将它放在小箱子里居住,每天用鲜嫩的黄花给它食用。这样精心调养了100多天,小黄雀不但伤势痊愈,而且羽毛也变得异常丰满,整日活蹦乱跳,一副欢快愉悦的样子。杨宝见此情景,心花怒放,他没有把小黄雀当做自己的宠物,而是放它回归自然。

当天晚上,杨宝虽已入睡,却还惦记着小黄雀的安危。这时,一个黄衣童子在梦境中出现,一再拜谢道:“我不是凡鸟,乃是西王母派到人间的使者。你不知我的身份,只凭着一片善心救我于危难,我感激不已。现在我将4个白玉环送给你,愿你的子孙如同此玉环一般纯洁清白,将来官至三公,执掌朝政。”

话刚说完,那黄衣童子现出原形,展翅飞去。

◎成语释义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故事出处

“结草”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清醒时的话)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抗)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尔)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衔环”的故事见于《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救助)。’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最高行政长官司徒、司马、司空),当如此环矣。’”

为虎作伥

据说,以前在一个深幽的山洞里住着一只猛虎,它饿得发昏,正好在林子里碰到一个不会武功的人。老虎见到活物,不由得口内流涎,一下扑了过去。可怜那人整日读的是诗书,吃的是白饭,何曾在防身方面下过工夫,结果被老虎活活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