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是年少的故乡
29128400000009

第9章 时光路上的黑白琴键

相簿上的照片清晰地印刻着我孩时的模样。那时候,柔和的光线暖暖地洒在精致的钢琴上,我穿着肥大的校服端坐在琴旁,顺手轻轻地抚摸上面黑白的琴键,时光仿佛顷刻间静止在琴键弹响的尾音中,轻缓的旋律缭绕其间。母亲说我那一刻像极了钢琴王子,忍不住举起手里的照相机“咔嚓”一声,把那一刻定格在小小的框架上。时至今日,无意间让我翻开这张照片,却俨然发现自己对弹琴的喜爱早已遗落在时光的长河深处。

年幼的自己因为腼腆的性格总是见人就躲,宽大的教室里,唯独自己靠窗的位置尤为安静,时常在同学们面面相觑的声音中低下了头,由此孤独的症状愈发严重。闲暇的时候行走在大街小巷上,看着路边的一群伙伴集聚在一起嬉戏,看着他们即使对着简单的童话故事也能乐呵呵的样子,我打从心底的羡慕。

那时候懵懂,对音乐的定义始终停留在简单粗略的声线上,所谓思想通过声音符号的表达,所谓浪漫有韵的内涵与情怀,所谓在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所体现的质感……通通只不过由黑白琴键所弹奏的音色,于我而言也只是一次偶然的邂逅。

那天在放学后被教学楼所传来的钢琴声所吸引,继而一步步往上走,在音乐室的窗前停下了脚步。在此之前,我们的音乐老师从来都没有在我们面前展示过弹琴,她只是规规矩矩地按课本上的曲子教我们歌唱。窗内那台干净的钢琴瞬间进入我的眼帘,一位陌生的老师在上面轻弹。她弹的那首是我们学过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琴声四溢,优美的旋律在黯淡的空气中缓和地流动着。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琴声悄然飘进了我的世界,没有形状,也没有具体的画面,却让小小的我感受到了琴声的美态,恰似一朵云,飘往风中美好的故土。

陌生老师注意到窗边的我,温柔地挥着手示意着让我进来。那一次我们聊了很多,长期压抑在内心的寂寞像是被流水冲洗般瞬间溢出,溅起无数水花。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告诉我,音乐是治愈寂寞的良药,让我学弹琴。回到家后,自然也对父母提出了想法,在他们相互看一眼后点头答应了下来。

第一次触摸钢琴,稚嫩的小手从左到右轻数黑白的琴键,虽然没有声音,但足以让我兴奋不已。那是我练琴的开始,老师一把手一把手教我们,从弹琴该有的姿势到学会弹响一整首曲子。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忘了时间,夕阳西下,每每看到自己被夕阳拖得很长的影子,总会误以为墨色的音符在身后跳动。或许这是弹琴所带来的喜感,走路的时候也不时哼起了歌曲,这也自然惹来了好奇的同学,他们咧着嘴靠过来询问我开心的原因,那时候我也乐于分享,渐渐地,身边的朋友也因此多了起来。

想起有一段时间喜欢重复听那首贝多芬的《欢乐颂》,这首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出来的歌曲,常常让人幻想走进一个纷纷扬扬的绿色森林,浑厚、低沉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穿过平静的绿叶,落在我的耳旁,之后是一阵明快的风,吹起整个大千世界。那是一个如标题一样欢乐的场景,恰似生活中的我所欠缺的元素。

那么生活中的欢乐是什么呢?在一次钢琴培训班下课后,我特意留下来等人群散去,然后过去问老师。老师听后笑着摸摸我的头,反问我学了弹琴后收获的是什么?我埋着头想了想,回答朋友。确实,因为弹琴的缘故,我的内心舒畅了不少,也渐渐学会交流,犹如把自己埋藏在封闭的密室后打开天窗迎接晨曦的光线。老师说,我们可以把音乐当作欢乐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不能视为是欢乐的源泉。好比一个优秀的演员将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又会从角色中抽离自我,回到真实的世界享受真实的喜怒哀乐。

后来,在一次县级表演会上,学校让我们这个钢琴班代表学校表演,而表演的歌曲恰好是那首《欢乐颂》。会场上,我们在掌声中走上了舞台,闪亮的灯火集聚在舞台中央,伴随着星星点点的闪光,我们弹响了第一个音符。台下很静,只有我们的旋律在飘荡,当双手依附在黑白的琴键上时,我以为脑海会又一次漫过平静的大海,漫过湛蓝的天空,漫过那个欢乐的森林。然而这些出奇地没有出现,耳蜗上除了熟悉的旋律,视线除了台下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身旁除了在一同演奏的队友,什么也没有。曲终之时,响起的是真真切切的掌声。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快乐并非是音乐所能给予的,而是需要源自生活真实的造诣。在那一条由时光铺就的道路上,我们留下了太多,也遗忘了太多,以致于会借某一样事物转移我们的视线。然而,成长需要的是在一种精神寄托上学会还原真实的自我,然后展开双臂去大方迎接。于是,我头也不回地笑着走开了。

多少年后的今天,回想起那一段弹琴的日子,我欣喜地发现被我遗落在时光路上的黑白琴键原来从未在我的内心消失过,至少在我的记忆中依旧清晰地存在。我知道下一次触摸琴键的时候,我会把这一生欢乐的回忆融入其中,让旋律漫过每一个幸福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