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是年少的故乡
29128400000008

第8章 散落在记忆里的时光碎片

光阴以南,年华以北

小时候,嘻嘻哈哈的笑声总贯串着一切简单而美好的事物。那时我们不懂得人世间的烦琐,只天真地以为大人们嘴里谈吐的便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时我们手里摆弄着玩具,并习惯性地将画纸上的一圈一点看成太阳;那时一次次的跌倒,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温暖贴心的安慰。然而,这一切隶属于快乐的童年,却因为书包里日益增加的书本而告终。

后来,我安静地闲坐在陌生的教室里,看着四周的同学,试图以沉默的方式窥视他们的内心,结果是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融入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群体。在悲欢交错的时光里,我忘却了学习的目的,始终看不见书桌上开始堆叠如山的课本和试卷,直到后来卷面上那落魄的分数,终于让我开始意识到青春的烦恼。

然而,我知道这样被定格在“应试教育”的青春实在太过于狭隘了,每天有意无意地徜徉在笔纸摩擦的沙沙声中,眼睁睁地看着时光过往的痕迹越发模糊。想想看,在那一段匆忙的时间里,只有在夜灯下的怀思才是唯一自在的时候。之后我终于定下心来,展开书本,认真学习。那时候,窗外飘落的雨滴、泛黄的落叶、轻快的鸟儿……那些裹藏着思绪的事物成了我静寂时的陪伴。

后来的日子,我开始叛逆,颠覆着之前那个坐在教室里埋头的书呆子形象。但是,我不会像那些染着金发的学生那样叼着狼藉的烟头,然后对着嘴里吐出的白烟自娱自乐。我也不像那些盘坐在教室,脏话随时脱颖而出的学生老大,呼喊着自己的“手下”做这干那。在我看来,他们的行为是一场颓废的闹剧,每天活在自己世界里,自以为高高在上,却忽略了生活背后的种种困难与辛酸。如此一来,我的叛逆显得有规有矩,仅仅是不爱学习,痴迷于电脑游戏罢了。站在他们中间,也从中看见自己的未来是多么渺茫与不堪,于是最终还是选择妥协,乖乖地坐回教室,埋头学习。

时光依旧,我坦然地执笔,依托着我那过往的童年,以及被我浪费过的青春,我想要将那些好与不好的回忆装束成一本日记,记录这些值得收藏的点点滴滴。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旦落笔,却深陷其中。

但是在高二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与文字毫无关联甚至有着排斥的理科,那时候我固执地认为夹杂在文理之间的人是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于是带着一种莫名的期望向前一步。但不久便让我感到吃力,鱼与熊掌始终难以兼得,就像理想与现实,那中间常常空着一条遥不可及的汪洋。

当我握着刊登有自己文字的杂志时,当我握着附着闪闪发亮的分数的试卷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回想起先前的努力,我不知道我前方的路还有多长多曲折,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否顺利抵达梦想的彼岸,但我知道一张白纸的重量,是需要一位画师付出心血地描摹才能展现它的亮丽与厚重。我的路便是这样一张白纸,我的成长便是那支描摹的画笔,我自身便是那位画师。

斑驳的记忆夹杂着成长的气息,好似被风吹过的落叶,在不经意间散落了一地。我们站在时光的十字路口瞻仰生活的片段,往事已过,未来迷茫。有谁知道,在那些漫无止境的时针上,有些事,总来不及感叹,便悄然而逝。我的故事我会一直用笔记着念着,即使那些故事平淡乏味,但那都是我成长的见证,直到某一天,天荒地老时,蓦然回首,过往的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时光不该寂寞

还是在晚霞时拉开窗帘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着昏黄的晚霞,看着夕阳最后一缕光线为花白的墙壁涂上浓重的阴影,仿佛飘散的云朵是在顷刻间移向最西边,所有的一切都被轻描淡写成落日余晖的诗篇。

一个人时常在想,宽阔的视线,隔着狭小的窗门,那种漂浮不定的思绪是否会更加烦乱?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突然间拥有那份难耐的寂寞,每当在校园里匆匆走过后,执笔想要谈吐内心显露的那份新鲜,却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寻找不到一丝乐感。于是,我猛然地冲出房门,抬头仰望远在他乡的时光。

散步,我依旧选择这样一种闲暇的方式。于是,在喧哗的嬉笑声里,我散步在刺目而短暂的霓虹灯下,咋看脚下急促奔走的身影;于是,在静谧的白月光里,我散步在高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下,倾听身后风吹叶落的声响。

那些匆匆走过的岁月,始终悬挂在那样的一个夜晚,平静而安详。虽然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对自己说过要快快长大,却依然记得那天,同样的晚霞,汽车缓缓启动,缓缓远离那个垂泪的身影。在众人挥手告别时,黯然发现自己怀里的背包与手心紧握着的行李,似乎在沉默中萌芽生长。远远地,我依稀看见母亲夹杂着白丝的黑发,它们像是黑暗中的光线,深深地刺疼了我的眼眸,我揉了揉双眼,不知道车行的快慢,等到我睁开眼时,我已看不见车后的母亲了,车行扬起的尘埃模糊了整条道路。

后来,我放下了身上沉重的包袱,徘徊在陌生的校园里。原以为自己会在忙碌中学会所谓的坚强,最后却在食堂,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空间里落得半日清闲。

记得曾经走过的梦境,自己身处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间,远处的一棵菩提树下有人在默默地叨念着世上最孤独的是什么,他始终没有找到答案,然后菩提树上的绿叶开始闪闪发光,照亮了前方的阶梯,阶梯上印刻着一个个沉重的脚印,可是轻轻遥望,什么人也没有。

我一直无法理解那梦境的含义,误以为是自己的渴望,渴望着某一天能登高在山顶,俯视山下的绿树红花,痛快地大喊成功。然而并非如此,看着宽阔而空寂的校园,看着同学们成群游走于后山上,或者看着在石阶上栖息的鸟儿,看那些再简单不过的点点滴滴,我才明白,对于一个离家的孩子,最孤独的是自己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而路上除了自己的脚印,什么也没有。

在校园里遇到了师兄师姐,笑着从他们手中接过学生会的申请表,他们亲切地为我细说学生会的情况之后,看我没有申请的意思便转身离开。我在深思,如果说大学应该是一个欢聚的舞台,而不是寂寞的联邦,那么申请表上那一横一竖的空白处,会不会是一种治愈寂寞的良药?于是,借着微弱的霓虹灯光,我匆匆地填下个人资料,又匆匆地追赶远在身后的师兄师姐。

霓虹光影,我看见了地面的影子,除了我,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