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是年少的故乡
29128400000013

第13章 路途上的斑驳碎影

1.

在归家的长途车上,车窗早已被我紧紧地关上,但我依旧能够听见由远及近传来的风声,呼啦呼啦,像极了一首节奏轻快的乐曲。

但我没有置身其中,窗边的风景就像浮光掠影,一闪而过,来不及欣赏,我只好从背包里取出一本书籍,捧在手心里读了起来。我想在我这里或许一心可以二用,因为我在看书的同时,耳朵里还塞着耳机,都是一些轻快的歌曲,恰如此刻的心情,悠扬而自在。

我的右边坐着一个与我同龄的女生,她一来就背着大大的行李,直到听到她和家人通电话我才晓得那大大的行李里面装的全是特产,她刚旅行完回来。

在大多数人看来,旅行的意义在于通过脚下的路来寻找和丰富生命的体验,但我个人更注重支撑着旅行背后的动力,那就是过往触发内心感受的记忆,有了过往,才有了今日的旅途。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承载着不同的气球,不同的色彩点缀着不同时期的回忆,经过蹉跎的岁月,它们渐渐定格在半空,任由我们在需要时伸手触摸。

俨然记得我们三兄弟中首位离开家的是哥哥,那时候他经历了一场疲倦的高考,拿着录取通知书前往学校报到。那一段时间,大家总保持着沉默,一顿简单的晚餐,竟然落得只有吞噎的声音,偶尔也能听见一声“慢慢吃,别着急”。也有时候看见一双似是无力的手正夹着一块肉块移向哥哥那装满米饭的碗子上。一句简单的话语,却也显得低沉。

哥哥离开时特意选择了尾班车,他说那样可以呆在家里更久一些。这个时候,车站就像一个离别的地方,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很多人踏上汽车奔向遥远的异乡,并且没有确切的归期。那时的我已经懂得,当你背着行李重现在故乡的土地上时,车站就转变成一个重聚的舞台,带来亲切又熟悉的归属感,我们回来了,又一次见面。

2.

翻看了几页内容,我又匆匆地合上。窗外远处的青草丛生,粉色的花蕾匍匐在金黄色的田野间,日光下,显得精神焕发,如同花季的少女般羞涩。我想旅途中最美的时刻便是看见富有生命气息的事物,可随意纳入生活的素材,记在脑海。

车上的乘客除了有年轻的情侣,还有身材发福的中年人,情侣们都在低着头窃窃私语,而中年人则显得有些疲惫,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我想我也是累的,身边少了可以谈天说地的好友,耳蜗里回荡着反复被播放的曲子,似是没有尽头。

小时候一群人围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躺在草坪上,看夕阳一点一点地下山,听叶子清脆的声响,未来就像湛蓝的天,遥不可及。你问,多年后是否还会在一起。我说,不知道。你问,梦想是什么。我说,不知道……

其实在遥远的彼岸上,很多站牌都明确刻上“未知”的标签,等待你一步步通过实践来寻求答案。我们懂的不多,却喜欢反复询问,直到多年后,我们分离,奔向不同的城市,认识新的朋友,那些看似稚嫩却饱含哲理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电话来的时候,我正对着窗外的风景出神,接听意外地发现是多年不见的小希。小希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上学,在我回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那天,就看见他拖着大大的行李箱,细碎的刘海伏在他的额角,显得干净又有活力。那时候我就问他去哪。他大大咧咧地回答,打工,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我问,为什么不继续上学。他说,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做的事情也不一样,我不适合呆在教室里做好学生,我相信自己出去后会闯出一片天。

那时我只是笑而不语,我不知道该用怎么样的语言去表达。因为未来,总没有当下来得现实,但我看出他是一脸的自信。

电话那头他兴奋地说,升职了,经过一场奋斗,他攀爬上了管理层。

同样,我依旧笑而不语,同样是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他自己选择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虽然当时许多人为他的决定感到惊讶,甚至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但现在他总算完善了自我。

好比一场旅行,选择的站点不同,领略的风景也不同。

3.

汽车在中途的加油站里停下,乘客们纷纷下车休息。这个加油站里有一个小型的超市,周边还有一些小店铺,专门供给途中需要的人群。虽然加油站坐落在较偏远的地方,但只要乘客们下车打转,这里还是显有一片繁荣的气息。

隔着车窗,我看见了一个表情错愕的男孩,弯着身子寻找着什么东西。不一会儿,一位面孔和蔼的中年人拍着男孩的肩膀,两个人面对面聊了起来。我在车上听不清他们对话的内容,我能看清的是男孩脸上的表情,时而迷茫,时而羞涩。像父亲要为儿子做些什么,儿子却不愿父亲为之操劳。

接着,中年人取出几张钞票递在男孩的手心里,男孩起初不好意思收下,一推再推,结果拧不过中年人,还是收下,转身,挥手告别。

不知道哪来的冲动,我直接起身跑下车,也拍了拍男孩的肩膀。男孩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或许因为我们是老乡的缘故,聊起天来像是重逢的故友般,有说不完的话题,肆无忌惮。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男孩并不认识中年人,他的钱包丢了,身无分文,幸好中年人伸手援手。

这是多么简单的故事,甚至简单到有点不靠谱,但它却真实地在我眼前上映。我笑了,说世间怎么还有如此好的人啊,不怕被人骗了吗?男孩同样笑笑,因为这句话他同样对中年人说过,但中年人豪爽地摇摇头,声称助人是他的本性,他不愿在任何时候丢掉他的本性。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周边百无聊赖地行走,碰见一位到处和别人讨钱的中年妇女,她衣着单薄,毛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声称几天没吃饭。我转过身,直接忽视。那时候总是听说现在的人到处都是假的,身份证可以造假,身世胡编瞎造,骗人的技术一浪高过一浪。

让时光回到更前的时刻,某个在大排档吃饭的夜晚,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一身的邋遢,肩上背着沉重的书包,他蹲下身伸手去捡别人丢下的饮料罐。一时同情心泛滥的我向母亲要了钱,跑到马路对面买下几个热乎乎的包子塞在小男孩的手上。小男孩很有礼貌地点了点头,道了一声谢。

如今回想,我发现我在旅途上丢失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那善良的本性。在戎马倥偬的年代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只在乎自己脚下的路,匆匆走过,什么也没有留下?幸好遇见了男孩和中年人,让我觉得其实一切都还好。

和男孩告了别,上了车,汽车缓缓启动,我们继续前往回家的道路,喧哗的加油站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4.

汽车停靠在终点站的时候,已是黄昏日落。我抬头望了望昏黄的天空,温暖的光线正簇拥着这座与我久别重逢的城市。下车的乘客纷纷挂起甜蜜的微笑,我闭上双眼,平复好心情,依稀听见这么一句话:终于回家了。

我拖着行李往外走,汽车的鸣笛声响彻了整条大街。我忘了从离家到现在究竟有多长的时光,而我的那些所见所闻,也不足以让我像回家一般温暖心窝。抬头的时候看见了母亲的身影,她胖了,挥手的动作也开始变得有些迟缓。

她问,累吗?

我说,不累,我坐的是第一班车了,可还是要那么久才到站。

她说,不一定要第一班车,知道回来就好。

我借用了哥哥的一句话,说那样可以呆在家里更久一些。

一场旅行终究会有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将所有的记忆拼凑在一起,与家人一起的画面却填补了大片空白。好在如今我已回到家,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依旧孩子般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